论战争中女性的能动参与

2020-12-02 07:46焦悦梅
北方文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责任担当

焦悦梅

摘 要:《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由俄罗斯导演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执导并于2015年4月24日在俄罗斯上映的战争类型片。影片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二战期间,面对德国法西斯空降部队试图对苏联一村庄旁的车站进行破坏,苏军瓦斯柯夫准尉带领一支由五位年轻姑娘组成的小分队进入丛林中搜查敌军,在发现敌人数倍于自身的情况下誓死抵抗和牵制德军,通过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成功狙击了德军空降部队的渗透。文章将围绕六位勇士不怕牺牲的感人故事,通过“巾帼不让须眉”的信念、不怕牺牲的英勇壮举、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三方面对战争中女性的能动参与阐释和解读,以期对战争给人类尤其是女性带来的诸多灾难进行呼吁和控诉。

关键词:《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巾帼不让须眉;责任担当

人们常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笔触来概括作品的内容与情节;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借鉴了此种手法,导演通过“以静衬动”的手法为观众呈现了惊心动魄的丛林阻击战——表面的“静悄悄”下蕴含了激烈的战斗叙事。战前生活与战争中的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战前的生活纯洁而美好,战争使一切美好都烟消云散。每一位女高射炮手背后都有一段温情、真挚的往事回忆,而残酷的战争使诸多曾经经历过美好生活的女子遭遇了曲折和艰险。苏军瓦斯柯夫准尉的遭遇同样不幸,战争不仅带给他身体的创伤,妻子的背叛与出走、孩子的夭折等打击更是时刻折磨着他的心灵。但是他带领五名女兵英勇抵抗数倍于自身的德军部队时,灵活巧妙地跟敌人进行周旋,并最终阻击了德军,成功粉碎了德军密谋炸毁车站路轨的图谋。影片表现出的女性的能动参与,深深震撼着观众的内心。

一、“巾帼不让须眉”的信念

影片开端讲述的是在一个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村子里,驻扎着一支苏联军队,后来由于男兵喜欢喝酒斗殴等原因,取而代之的是高射炮女兵的换防。苏军瓦斯柯夫准尉在与女兵相处的日子里,逐渐发现他们在生活行为以及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和冲突。随着情节发展的需要,影片在逐一介绍女兵时,都会穿插该女兵过往经历的回顾。女兵班长丽达带着国难家仇参军入伍,她的丈夫战争刚开始时就壮烈牺牲了,她把三岁的儿子寄养在母亲家里,而她则找时间去看望孩子。后来她在一次看望儿子的途中发现了两名空降德军杀害了同胞,进而火速向瓦斯柯夫准尉报告。丽达性格内向,但内心却拥有着深厚的革命激情与海洋般深厚的母爱,她在负伤后因不愿拖累瓦斯柯夫准尉而自杀。

丽达跟随她的父母在森林的小木屋中成长起来。她纯真质朴且渴望爱情,同时十分向往城市生活。她敢爱敢恨,她对瓦斯柯夫准尉的爱慕溢于言表,最后因返回村庄试图寻求救兵却不幸陷入沼泽而死。丽达这一人物的塑造单纯而美好,战争的残酷使天性善良的姑娘不得不面对死神的降临。瓦斯柯夫准尉面对身边女兵一个个的离去,悲愤交加的他在暴雨中更坚定了杀敌报国的决心。在彤云密布的丛林中,每一次向敌人进行的侦查和注视,便是影片情节氛围的紧张与高涨。苏联的恶劣气候给人们带来了身体层面的苦难,但女兵自身散发出来的光辉形象逐渐成了永恒的感动并在特定的时空中定格。

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采用了多变的叙述角度讲述故事情节,主要表现在电影主要情节的平铺直叙以及五个女兵过往生活情节的插叙相结合。一般来说,叙事多变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为了使叙事的内容丰富多样,无形之中为故事情节的丰满增砖添瓦;另一方面则是叙事技巧和时间节点的恰到好处,为影片表现女兵“巾帼不让须眉”的信念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正因为叙事角度的多变,受众才可以透过电影叙事来领悟苏联女兵团结起来抗击德国法西斯军队的浩然正气;正因为叙事技法的多变,突然被打断的电影叙事与剪辑而成的回忆镜头交错在一起,瞬间增强了对德国法西斯分子的憎恶感,女兵前后形象的强烈对比对观众形成巨大的心灵震撼。

二、不怕牺牲的英勇壮举

穿插在影片回忆镜头中的女兵曾经是多么的稚嫩且经历了太多的无助,面对人生中遭受的种种磨难,她们没有放弃,始终在与不公平的命运作斗争。正如世人常说的丑小鸭如何会变成白天鹅,这不仅需要内在的积累,更在于拥有一颗自强不息且奋勇果断的内心。对五位女兵心路历程的雕琢打磨可以从一个侧面考察电影导演的创作功底与细腻程度。本部影片在叙事内容上虽过多地照搬了1972年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指导的同名影片,但是在细节把握与精神呈现层面更胜一筹。“虽然两部电影源于同一部小说,但他们在叙事方式和影像风格上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新版在努力建构当前时代审美特征的内在价值的同时,又避免不了从旧版本的艺术形式和创作理念上进行借鉴。”[1]

这部电影之所以感人,重点把握住了五位女兵先后牺牲的感人节奏。电影节奏的呈现需要涉及影片中表现出来的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与电影叙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动态突变,可以使用并行式蒙太奇以及形象对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与罗列,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即节奏)。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节奏主要体现在女兵的奋不顾身与英勇顽强等方面。电影画面中自然界中的树林、沼泽、河水以及鸟儿的鸣叫等都为电影的叙事节奏增加了分数:美丽的丛林与瞬间的机枪射击形成对比、看似宁静的沼泽也许就是吞噬女兵性命的恶魔、清澈的河水映照着法西斯士兵的罪恶、鸟儿的鸣叫与敌我对峙带来了莫大的讽刺……纵然环境多么恶劣,女兵们奋不顾身、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壮举赢得了受众的共鸣。

三、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

创作动机是表情达意的前提,这要判断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改编自苏联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创作的同名小说。小说取材于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真实的故事,其中有一点做了改动——主人公的原型本是男兵。改为女兵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呈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伤害程度,其“深度展現了女性个体生命价值在抗争与死亡中的涅槃之美,使电影充满令人震撼的悲剧精神与悲剧美”[2]。女人本来承担着生育以及教化子女的重任,而战争驱使着她们拿起武器走向战场,其宣传主题就是反对战争、反对法西斯分子的疯狂与罪恶。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法西斯分子挑起的非正义之战,苏联女兵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此情此景令人唏嘘不已。

一部成功电影的创作理念是表现真挚的灵魂,而女兵们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即是人世间最美的倩影。丽达在接受准尉交代过的报信任务后,在返回村子的途中不幸陷入沼泽地而遇难;索尼娅在与敌人迂回包抄的过程中,被敌人用匕首刺破了胸膛;嘉丽娅被索尼娅的死惊吓不已,在躲避敌人的搜查时,惊恐逃脱中丧命于敌人的枪口。在随后与敌人激烈的阵地战过程中,班长丽达受了重伤,勇敢的热尼亚把受重伤的丽达留给准尉,自己从埋伏的地方跳出去,一边向敌人扫射,一边把敌人从丽达和准尉藏身的地方引开,以至于自己中弹摔下悬崖,她为掩护战友而壮烈牺牲。班长丽达为了不拖累准尉,在交代准尉照看自己的儿子后,毅然选择了开枪自杀。五位女兵在奉献自身生命的同时,其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将被后人铭记并永留史册。

四、结语

一位成功的电影导演,应该拥有对人性与正义具有责任担当的灵魂,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吸引人民群众眼光的优秀作品。虽然电影叙事情节多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整合,但也蕴含了创作者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有超出常理的奇特构思,但没有超出现实世界中的个体人,一切电影叙事架构都源于对现实与历史生活的加工和再创造。电影导演作为创作主体,应该肩负还原历史面貌的重任,杜绝胡编滥造与假、大、空的催泪表演,展现的应是具有民族精神和英雄气节的经典作品,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情感赋予,更好地使受众产生心灵共鸣。

参考文献

[1]秦敏.历史语境、叙事文本与消费实践——对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两个版本的考察[J].电影新作,2019(04):103.

[2]董秋荣.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悲剧美学意蕴[J].电影文学,2018(06):150.

猜你喜欢
责任担当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责任担当”主题班会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发力供给侧 服务创新驱动
创新行业学会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基于“责任政府”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