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持续肾替代的效果研究

2020-12-02 07:46武利军赵小燕陈华英孙瑜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30期

武利军 赵小燕 陈华英 孙瑜静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持续肾替代的效果。方法 80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围术期持续肾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肝肾功能指标(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 两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以及肌酸酐水平分别为(18.11±2.45)μmol/L、(33.11±2.01)U/L)、(34.11±3.45)U/L、(11.11±2.01)mmol/L、(78.11±6.01)μ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22.35±2.44)μmol/L、(43.67±2.33)U/L、(46.45±6.67)U/L、(13.11±2.01)mmol/L、(97.46±12.12)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8/4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 P<0.05)。结论 对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持续肾替代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和肝肾功能,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持续肾替代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0.034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左心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 将表现为进行性泵衰竭, 预后差, 病死率高。因此, 尽早开通梗死血管挽救濒死心肌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点。研究表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再灌注, 改善心功能, 已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之一[1, 2]。但是多数患者合并免疫力低下和其他各种基础疾病及多脏器功能不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欠佳, 在围术期容易加重肝肾功能受累, 为了更好改善再灌注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探析了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持续肾替代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实验组年龄41~77岁, 平均年龄(57.21±12.26)岁, 男女比例28∶12。对照组年龄42~76岁, 平均年龄(57.78±11.56)岁, 男女比例27∶1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经桡动脉或者股动脉途径实施冠状动脉造影, 实施多体位和多角度投照, 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判断和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操作。实验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持续肾替代治疗, 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作為血管通路, 采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 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置换液的配置, 设置置换液的流量在1800~2500 ml/h,

5%氯化钙和5%碳酸氢钠同步静脉泵入, 根据病情的差异选择合适抗凝方式, 血流速度维持在160~200 ml/min, 实际超滤几率<35 ml/(kg·h), 滤过的分数<25%, 在持续肾替代治疗期间若产生低血压需要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和补液干预[3, 4]。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肝肾功能指标(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1.71~21 μmol/L;谷草转氨酶:正常参考值29~35 U/L;谷丙转氨酶:正常参考值0~40 U/L;尿素氮:正常参考值6.1~13.9 mmol/L;肌酸酐:男性60~110 μmol/L, 女性45~90 μmol/L)、并发症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酸酐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以及肌酸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8/4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 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急性心脏病, 通常由急性或持续性冠状动脉缺血引起。临床上常出现胸骨后疼痛等相关症状, 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和治疗。中老年人是本病的高发人群[5]。严重情况下, 会导致心律失常和休克等症状, 甚至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常合并肺部感染, 充血和肾功能异常, 同时心、肾、肺各器官功能受损。异常可由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和细胞信号引起, 反馈机制相互作用, 导致其他器官出现问题[6, 7]。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以往的临床实践发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 可以在第一时间疏通梗死血管, 以便进一步探索其特异性治疗方法。但一些患者虽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但缺血的时间长导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效果欠佳, 因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同时需要接受其他治疗[8, 9]。

持续肾替代治疗可通过调节循环容量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 为多器官的血液供应改善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持续肾替代治疗的主要作用是非选择性地清除抗炎和促炎介质, 从而有效降低炎症介质在体内的浓度, 从而降低细胞因子的瀑布反应几率。此外, 持续肾替代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流动力学和内皮细胞对炎症介质浓度的影响, 同时具有促进机体免疫能力恢复的作用[10-12]。在治疗过程中持续肾替代治疗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缓慢、连续和等渗清除溶质和液体, 既能持续清除溶质, 又能对患者器官功能起到支持作用。常用的治疗模式有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性超滤、血浆置换、连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和血浆灌注吸附。该方法可以在保持有效抗凝的基础上降低出血风险[13-15]。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 治疗后, 实验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酸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实施围术期持续肾替代治疗可更好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和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赖春风.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狀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医疗装备, 2020, 33(1):

179-181.

[2] 杨志坤, 张迎芳, 冯娟, 等. 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2):243-244.

[3] 姜崴. 心理护理和运动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23):81-83.

[4] 侯媛媛, 闫芳.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84):97-98.

[5] 赵伊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智慧健康, 2019, 5(29):108-110.

[6] 马晓茸, 张瑜.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29):177-179.

[7] 高涵翔, 白明, 赵存瑞, 等. 重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持续肾替代的疗效分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2):106-111.

[8] 陈亚琴, 赵伟, 马娟, 等. “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7(25):139.

[9] 陈素敏, 蒋志琼, 陈远利, 等. “一病一品”护理理念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吉林医学, 2019, 40(7):1633-1634.

[10] 席小红, 沈霖, 丁小娟. 身心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 27(4):107-110.

[11] 陈晨.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装备, 2019, 32(4):162-163.

[12] 裴小英.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医疗装备, 2018, 31(24):197-198.

[13] 郁锋玲. 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23):14-16.

[14] 李小芬, 丁玲, 刘祺. 全程介入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29):89-91.

[15] 李霞.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25):137, 139.

[收稿日期: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