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西
小时候看村口吵架的妇女,情绪更激动的那个往往会输得特别气急败坏。
早年有位柔道运动员说,她最后能战胜强大的对手赢得奥运会冠军,有个撒手锏是“急”与“气”对手,让对手失去理智,乱了阵脚……
保持理智,即保持实力。
理智是常识的一部分。而温和,是比较高级的更接近真实的一种态度。
急急忙忙慌慌张张里,“温和”两个字可以慰风尘:比如“小确幸”是中年人对现实的温和妥协,“小确丧”则是年轻人对现实的温和叛逆。
特别是年轻人喜爱丧文化,并非喜欢这种颓丧、消极的感觉,而是喜欢其中蕴含的自嘲、戏谑的元素。
温和的意义在于“缓冲”陡峭,“缓解”焦虑。
理想的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摸索彼此能继续往来的分寸。
恰到好处的分寸,是温和。
把人分为“好人”“坏人”、敌人朋友,是荒谬的反智的;人,有时只能用“可爱”与“讨厌”、或“正常”与“反常”、或“文明”与“野蛮”来划分。
文明人或温和的人才做选择题,野蛮人是“有我就没有你”。温和的人,有思考,有态度,但是会收敛节制情绪。健康的社会,温和的人更有感召力。
为什么极端的观点与人格特别盛行?或许主要还是因为浮躁、情绪化。
靠谱的人,始终能让人产生一种信赖感,始终给人以温和友善的力量,让人安心自在,温和的人更善于拥抱、给予、微笑,是这个世界最放心、清和、安稳的力量。
温和的本质是理性。
“理性”长期以来被人认为是人类最高的成就,它一直就在我们周围……温和、理性地去质疑和思辨,会更有力量也更有价值。
一旦失去理智,任何人都可以打乱你的人生节奏。
刘瑜曾说:“极端太有诱惑力了,它的确定性、以及确定性带来的自信,它的简单,以及简单带来的省心,它的易辨识,以及因辨识度所迅速集结的情感群体,真的是太有诱惑力了。从此不用在不同的观念之间颠沛流离,不用根据路况不断调整方向,不用经受自我怀疑的折磨……”
温和,即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我们才有可能保持思想的进步。警惕任何斩钉截铁、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观点,不仅因为它们有可能是大错特错的,更因为它们会剥夺抹杀人们的思考。
“极端的声音未必更有市场,它只是更有战斗力。”甚至更杀气腾腾,疯狂,戾气。
所以,“极化是危险的,因为他们可以四两拨千斤,绑架整个社会”。
刘瑜说:“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温和的人,缺的是温和而意志坚定的人,也不缺理性的人,缺的是理性而有使命感的人。”
“在战壕里的腐烂,没有只言片语的赞美,只有在教科书上,死亡才是美好的。在战场上死亡是可怜的、可怕的、发臭的。他们只是死了。”
像这样理性的话,极端的人是不看的。
极端人格、极端观点,不屑、不看真相,要的是人声鼎沸群情激昂战火纷飞火中取栗。
要的是胜利与功利。
所以,“永远不要和蠢货争论,因为旁观者可能分不清谁是蠢货”,马克·吐温说的。
极端人格与观点,引燃了情绪火海,制造的是不安、不信与无望……
所以很多人担忧世界不会变得更好。“当然我的人生也不会变得更好。有可能我们不是为了更好的明天,是为了避开最坏的明天,而活着。”
温和,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常常表现为沉默或冷漠。沉默往往易沦为邪恶的帮凶。冷漠更是。所以,温和的人更应该多说话,要不,世界就会被极端的人占领。
一首歌的和声部分最美,温和的人发声,往往即“和声”。
人体是由206块骨头组成的,如果只是把这些骨头摞在一起,人并不能站立起来,关键是有了韧带的“巧妙”作用,这“巧妙”包含:连接、传递、兼容……
一个“和”字了得。
骨头,太硬而易碎,韧带,温和却有力。温和往往更耐心,因为更坚信。
曾经以为自己是温柔,现在发现是温和。越来越怕冷,越来越热爱阳光,越来越明白,越来越温和。
曾经以为自己可盐可甜,现在发现,我更可盐一些,不容易腻,甜的容易腻,特别是思考、说话,时刻记得“用盐调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