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琳娜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0)
为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合理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十分必要。从交通安全角度来看,应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在安全维护、秩序维持等方面的正向作用,这对完善现代交通体系也有重要意义。新时期下,规范化应用交通安全设施现已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所谓交通安全设施,指参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结合道路条件和交通管理需求而设置的附属设施和附属装置,其作用是为了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性和安全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要求不尽相同,这为设施设备类型划分提供了依据。
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护栏设施、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防眩设施等。护栏设施主要用来限定车辆行驶区域,避免车辆无序行驶引发安全事故。如今,道路护栏具有区域分隔、景观点缀的作用[1]。交通标志具有信息指引功能,多以指示、警告、道路指引、禁止的形式呈现。交通标线需与交通信号配合应用,其作用是为了管制、引导交通。隔离栅是为了保护公路安全而增置的隔离设施,主要以焊接网和刺铁丝的形式呈现。防眩设施是通过设置防眩板来减少眩光对驾驶者视力的不利影响。除护栏设施、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防眩设施外,交通安全设施还包括公交车站、公共汽车站、专用停车场、高速服务区等。
护栏设施在道路交通中较常见,一般来说,护栏在道路中心线上,护栏高度、长度以及材质对交通安全管理效果有重要影响。安装护栏设施应结合路况现状,既要保证防护效果,又要提升护栏美观度。据经验可知,线索柔性护栏(见图1)适用于车流量较小的路段,其美观性较显著。
交通标志是组成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重要内容,交通标志字体的大小、形状应视道路情况而定,从交通安全角度出发,应保证标志信息的醒目作用,确保驾驶者做出准确判断。如果交通标志未设置规范,那么交通安全管理效果将达不到预期要求,并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图1 线索柔性护栏
交通标线用于维护交通规则、引导道路行人及车辆,我国交通标线以白色为主,但白色标线在夜间的反光效果较差,易出现交规违反现象,进而扰乱道路交通秩序。此外,标线宽度、箭头形式对辨识清晰度有重要影响,一旦交通标线设置不合理,驾驶规范性和安全性就无法得到保证。
在驾驶员夜间行驶的过程中,一旦对方车辆开启远光灯,则驾驶员会产生眩目的情况,进而增加行车风险,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如今,道路挡光板设置形式化,并且部分防眩设施的防眩作用发挥片面,导致驾驶员的视觉感知能力降低[2]。从中可以看出,防眩设施能否得到合理、有效设置,这对夜间行车安全有关键性的影响。
如今,交通安全设施布设工作缺乏合理性,尤其是在地形结构复杂的城市,这一问题普遍存在[3]。如果所在城市的地势起伏较大,并且道路交通受水系影响显著,那么交通安全设施布置难度会大幅增加,导致交通安全设施与地理格局存在出入,进而不同程度的影响交通安全管理效果,使交通事故发生概率显著提高。此外,部分城市为减少交通安全管理成本,往往凭借主观经验安装护栏,或是非规范化设置交通标线,最终使交通安全风险相应增加。
除此之外,公交车站港湾设置环节缺失,或者港湾设置不够规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乘客上下车安全性,并且主路车辆行驶的有序性难以得到保证。究其原因,设计人员在公交车站这一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时忽视了人本理念,致使路口宽度、路口位置达不到标准化设计要求,最终影响路口通过率。
城市建设的同时,交通安全设施应随之完善,这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基本要求。实际上,部分城市将设施更新、增置等工作停留于表面,大多数小区内无信号灯,即便小区内安装监控装置,也只是用来监测不法行为。如果护栏、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等安全设施完善片面,那么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将遇到重重阻力,道路交通秩序也得不到维护,同时驾驶员和道路行人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之所以交通安全设施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低效发挥,主要是因为交通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无据可依,使交通负担加重。此外,惩处违规行为的力度较弱,使非规范驾驶现象频繁出现,导致交通安全问题接踵而至。
(1)适度性原则。在交通安全设施布置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其功能作用,又要兼顾交通管理成本,使所设置的交通安全设施的效用最大限度发挥。根据路况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交通安全标识,这既能发挥提示作用,又便于驾驶者和行人遵守。可见,遵循适度性原则能够起到交通压力缓解、交通秩序维护的作用。
(2)现代化原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时,应与现代社会相对接,通过应用现代技术或电子信息产品来全程监控道路交通情况,这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弥补传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不足。最为关键的是,这有利于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确保交通安全设施的防护作用得到全面突显。
(3)规范性原则。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时,应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以及相关管理规定,这是保障交通安全的前提条件。例如,交通标线设计时,应按照国家要求对其进行尺寸、形状调整,直到交通标线规范化、标准化设计,以便使用者清晰识别。又如,交通标线规范化设置,能为交通安全统一管理工作助力,这对有效处理交通安全问题有积极影响。
(4)可视性原则。交通安全设施布置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保证驾驶员在可视范围内获知交通信息,进而有序、安全地行驶。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可视效果,将全天候、恶劣环境等要素考虑在内,使驾驶员能够准确预判,进而集中精力关注路况信息,并留有足有的反应时间,进而保证驾驶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1)合理设置交通安全设施。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地形特点、交通流量适当优化设施,保证设施分布的均衡性和合理性,使交通安全设施防护作用得到全面发挥[4]。如果交叉口车流量较多,那么应详细显示交通标识信息,以此起到信息引导作用,尽可能减少交通事故。例如,安装防撞护栏时,应合理运用波型转向器,并准确设置护栏高度、长度,使安全防护功能得以全面突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损失,全方面维护道路交通参与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又如,安装防眩装置时,应适当控制防眩板高度及宽度,在发挥防护作用之余,为驾驶者带来良好的驾驶感受,避免驾驶者产生压抑情绪,这是交通安全维护、道路交通事业稳健发展的必然要求。此外,设置公交车站交通安全设施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对于路口加宽路段,如果非机动车道出口大于8m,应在路口出口进行站点设置;如果路口出口宽度较窄,应适当移动公交站点,以此提高路口通畅度。
(2)适当完善交通安全设施。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应适当完善,这既是顺应城市发展需要的具体体现,又能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靠支持。设施完善期间,道路交通部门为其提供充足资金,确保护栏换新、交通标志重置、交通标线涂刷等工作具体落实,以便为驾驶者带来良好的路面体验。在公路事业发展期间,隔离栅的作用日益突显,完善隔离栅设施时,应从外观美化、功能突显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环境间的联系、生态平衡状态,妥善设置隔离栅位置,使隔离栅过渡效果、安全防护效果得到有效发挥。除此之外,在居民区内妥善设置交通安全设施,通过指示灯安装、电子设备增设等方式引导居民安全出行,这对强化居民安全意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有促进作用。
(3)健全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制度。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推动此项工作顺利进行,应健全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以便为设施设置活动提供依据,并严厉惩处屡次违法交通规则的行为,以此提升制度有效性和实用性[5]。由于交通安全设施的种类多样,因此应细化管理制度,并向市民宣传制度内容,使道路交通参与者严格遵守交通制度,按照制度要求规范交通行为,推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除此之外,还应实施岗位责任制,以此强化管理主体的责任意识,即便出现交通安全设施设置问题,相关责任人也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并提出合理化的问题处理建议。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备受人们关注,为推动此项工作规范化进行,应合理建设交通安全设施,通过发挥交通安全设施在安全防护方面的作用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这对于交通行业的稳健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为弥补国内在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方面的不足,应结合我国各区域交通现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从整体上提供交通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