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BIM”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020-12-02 07:47廖礼平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程造价人才

廖礼平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01)

1 研究背景

BIM,其本质只是一项先进技术,是一个系统的数据库,可以准确地表达拟建项目的所有部件、配件的信息参数等,能够为工程建设项目各参与提供全过程、全要素的动态决策服务。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及应用进入一个新时代。2015年6月,住建部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广BIM技术方案,也明确了各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2020年BIM技术目标。2016年4月,住建部明确,工程项目造价要与互联网技术、BIM技术相结合,并出台行动方案,促进“互联网+”协同发展,实现工程从业人员计价方式、计价模式转变。2018年,住建部发布《城市轨迹交通BIM应用指南》,标志着BIM技术步入基本建设专业领域;2019年,住建部要求到2020年,新立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管理等全过程,应用BIM集成技术的占比要达到90%以上。可以说,“互联网+BIM”技术深深影响着工程建设领域。

“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基本建设项目领域,通过互联网科技,形成以BIM应用为核心的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大大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者的效率,实现了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的共赢,促进了新时代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面对新技术的发展,新方法的应用,作为培养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才的各类高校,如何抓住时机培养具有BIM工程计价软件操作能力,又具有工程造价BIM管理的复合型“互联网+BIM”人才,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工程造价专业教育的一项艰巨课题。

2 工程造价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2.1 学校教师:认识不足,思想陈旧

2019年2月-12月,通过现场调查、发放问卷等形式,调研了江西XX技术学院、XX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以及省外部分建筑类高校,取得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得知,当前一些高校教师,甚至包括一些教学骨干、教研室主任、分管教学的院系领导、在人才培养实际中没有意识到BIM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在人才市场中巨大潜力,因而在教学中没有意识到引入BIM技术思想,也没有给予相应的一线教学支持以及科学合理的引导。有不少院校受传统“埋压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束缚,导致BIM工程实践教学无法顺利开展。部分教师认为BIM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软件,是一个模型,稍微认识全面一点的则认为BIM是虚拟可视的,很少有老师能深刻认识到BIM技术是重要的信息,是大数据,是一种方法,而这恰恰是BIM技术的实质。认识不足和理念陈旧,阻碍了工程造价BIM技术人才的培养。

2.2 课程体系:结合有限,融合不深

BIM技术的应用,深深影响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及业务开展;行业发展及升级对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才需求的改变,迫使高等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传统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通常包括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与设计、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核心课程;缺乏BIM理论概论,BIM应用软件建模、BIM软件应用等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不利于工程造价BIM技术人才培养。而且,传统的课程体系模板仍采用“基础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框架,缺乏学生思想道德、课程思政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也与企业需求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3 设备设施:投入较低,功能不全

BIM技术的工程项目、软件本身包括着大量的数据信息及应用程序,必须配备足够的实践教学平台作为配套,才能保证技术软件的运行及正常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当前,很少有院校单独引入了BIM建筑信息模型管理体系;即便有的院校已购置,也只是为数不多的功能模块,难以开展普通的、大面积教学。在硬件设备设施方面,专门的BIM技术实验室、实训中心仍十分缺乏,无法满足工程造价实践教学的需求。同时,对教师课程信息化的建设方面,各大院校对教师的引导、支持力度十分有限,无法构建功能齐全的实践实训平台。

3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型构建

3.1 “互联网+BIM”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能力结构模型

在“互联网”背景下,一名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应具备哪些能力?课题组调查得知,作为复合型人才,工程造价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①人文通识能力。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意识、爱国教育、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健康环境教育、团队协作、自我管理、公共关系等方面,这一能力的培养,主要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提升提供基础性平台,奠定人文素养基础;②专业技能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图纸的识图能力、现场施工技术与组织的能力、工程造价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的能力、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能力等。通过这一模板的培养,贯穿BIM技术思想,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造价核心技能;③专业拓展能力。主要包括工程造价相关行业、相关领域的能力拓展,比如价值管理能力、项目成本核算能力、资产评估与管理能力等。通过这一模板培养,嵌入BIM理念,使学生掌握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的拓展能力。

因此,BIM技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突出核心能力结构,注重各能力模块的协调,其逻辑关系(见图1)。

图1 工程造价BIM人才能力结构模型

3.2 “互联网+BIM”人才工程造价管理流程的课程模型

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来实现;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就是课程体系。所以,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保证,是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培养适应“互联网+BIM”形势发展的工程造价复合型人才,必须将BIM技术、BIM思想有机融入相应课程体系。同时,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全过程、全要素的动态管理过程,因此必须在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各环节,进行“BIM+课程群”构建,实现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培养全过程造价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的培养目标,其课程体系及逻辑关系(见表1)。

表1 基于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流程的BIM造价课程模型

4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4.1 提升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及水平影响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BIM技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必须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教师应积极主动参加“互联网+BIM”技术交流与学习,关注BIM技术发展最新动态,不断进行BIM技术教学改革讨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可以和重点企业合作,安排教师到工程实践中进行学习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各院校还可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聘请行业、企业工程师和BIM技术人员到院校担任讲师,提高师资中实用型教师的比例,优化院校师资队伍结构。

4.2 优化课程体系

高素质的工程造价BIM技术人才,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要充分调研,科学设置。在深入分析专业岗位人才要求实际情况后,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核心能力着力点、以典型工程项目案例为载体”的课程体系。采用单独开设、嵌入开设等方式将BIM技术课程、BIM思想贯穿到工程造价教学全过程,并渗入到从项目可行性分析、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安装到竣工验收等工程项目建设寿命全周期。具体操作过程中,针对专业基础课程,可增加如3 Dmax、建筑CAD等软件操作课程,实现互联网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工程造价专业基础知识相结合。针对工程造价核心专业课程,可启用BIM4D、BIM5D造价管理系统平台,提高课程效果。

4.3 强化实践教学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复合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BIM工程造价理论知识,也要过硬的BIM工程造价操作技能。BIM工程造价操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完善的实践教学,离不开功能齐全的实训平台。校内方面,适当加大投入,建立BIM工程技术实训机房;配置BIM工程软件,满足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推进“厂中校、校中厂”的新型课堂;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努力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另外,可以将技能竞赛、BIM兴趣小组引入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4 完善评价体系

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强院校管理体制改革,激发管理者、教师、学生的BIM技术学习应用积极性。针对教学管理部门,可设置“BIM教学支撑工作”专栏,单独推进、单独考核;针对一线教师,应鼓励其参加各种BIM会议,交流BIM工作经验,开展BIM工程造价教学,并以此作为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针对学生,应加大BIM工程造价课程的学时、学分,灵活课程考核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5 结语

具有BIM技术操作能力和BIM管理能力的工程造价复合型人才,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用人单位的急切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解放思想、科学定位、大胆创新,将互联网、BIM技术与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工程造价人才
人才云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实践举措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