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格格,蒋守渭(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为57 万,死亡人数约为31.1 万[1]。HPV 疫苗对预防宫颈癌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没有性生活的年轻女性[2]。随着新疫苗的研发,有望通过切片筛查、注射疫苗和及时治疗来预防甚至消除的宫颈癌。由于婚前性行为等因素,大学生是HPV 的易感染人群,同时也是HPV疫苗的适龄接种阶段。然而大量研究表明,该群体对HPV 疫苗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很低,存在接种犹豫,接种行为动力不足。因此深入研究影响大学生HPV 疫苗接种行为的因素对于后续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前全球已上市的HPV疫苗共有三种:美国默沙东公司所生产的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所生产的二价疫苗。2019 年12 月国产二价HPV 疫苗(馨可宁)成功上市,价格更有优势,供应量稳定,想接种疫苗的大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研究表明,虽然大学生是重点接种人群,但是对HPV 疫苗及其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很低[3],并且受疫苗有效性、安全性、费用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接种犹豫[4]。
“融媒体”这一概念来源于《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提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获取HPV 和HPV 疫苗有关信息依赖于微博、短视频等多种媒体渠道。因此相关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该群体对于HPV 和宫颈癌知觉易感性、知觉严重性、和接种HPV疫苗自我效用。
研究对象为滨江高教园区6 所高校的医学类专业和非医学类专业。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453 份,有效回收问卷421 份,有效率为92.9%。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获取HPV 相关健康信息的媒体渠道、对HPV 疫苗的认知程度,知觉严重性、知觉易感性、知觉利益、知觉障碍和接种选择。知觉严重性是指,即在通过媒体了解相关知识后,被调查者对宫颈癌严重性的判断,包括心理压力、经济负担、影响婚恋等;知觉易感性是指自己患有宫颈癌等性疾病的可能性;知觉利益是指,调查对象认为接种HPV 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等性疾病,并且比其他控制手段更加有效;知觉障碍是指疫苗的副作用、价格、易获得性以及家人朋友的支持会影响或阻碍HPV 疫苗的接种行为。
此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对学生的疾病知觉易感性、严重性、知觉利益和障碍进行调查分析,选择非常不认同、不太认同、一般、比较认同、非常认同的分别得分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
2.2.1 非医学类大学生知觉易感性和知觉利益低于医学类
在认识到疾病的易感性和严重性之后,才会倾向于采用相关预防措施。在明确该预防措施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时,才会制定行动方案。然而通过对比不同专业学生四个项目的得分可以发现,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对宫颈癌等性疾病的易感性(2.565±0.585)和知觉利益(2.290±1.090)两个方面的得分普遍低于医学类易感性得分(2.878±0.685)和知觉利益得分(3.705±1.085)。
2.2.2 男大学生感知风险低于女大学生
感知风险包括知觉严重性和知觉易感性。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知,虽然男性大学赞同患有宫颈癌等性疾病会给心理、经济等方面造成不良后果(3.78>2.5),但是男性在知觉易感性(2.655±0.535)和知觉严重性(3.323±0.020)两个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女性知觉易感性(3.305±0.035)和知觉严重性(3.743±0.731)。
2.2.3 国产HPV 疫苗选择度低
自2018 年九价HPV 疫苗(Gardasil 9)上市以来,我国的需求量呈爆发式增长,全国多个地区供应量短缺。2019 年12 月31日,首个国产HPV 疫苗(馨可宁)获批上市,定价329 元每支(远远低于进口HPV 疫苗的价格),给了大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在421 名调查对象中,21 人(4.99%)已经接种,83 人(19.71%)还没有接种,但是近六个月内有接种的意向,317 人(75.29%)的人没有接种的意向。在有接种意向的83 人中,43.9%的被调查者将会选择进口九价疫苗,19.51%的人将会选择国产二价疫苗,25.85%的人会选择进口四价疫苗,10.73%的人会选择进口二价疫苗。虽然国产二价疫苗价格低,但是选择国产二价疫苗的不到25%,更多人将会选择进口九价、四价疫苗。
将媒介接触和通过量表测出疾病易感性、严重性、知觉利益、障碍的分值于接种选择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即可探究其和是否愿意接种HPV 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在置信度α=0.05 的水平下进行相关性分析,媒介接触和接种行为之间不存在直接相关关系。易感性和行为有效性和接种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19、0.215。知觉易感性和接种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即大学生认为自己患宫颈癌的风险越高,接种 HPV 疫苗的意向就越强烈。
可能影响知觉易感性的因素有: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收入、母亲的最高受教育程度、媒介接触的类型。在置信度α=0.05 的水平下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个体的基本情况中的性别、专业、媒介接触和知觉易感性之间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19、0.211、0.11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媒介接触和接种行为不直接相关,但是可以通过影响知觉易感性进而作用于接种行为。并且因为性别、专业、受教育程度是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因此需要重点关注媒介因素。
将传播媒介归为以下几类:(1)微信共公众号等新兴媒体;(2)电视、书籍等传统媒体;(3)同学、家人、朋友等人际传播;社区、学校、医院宣传栏等组织传播。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医学类和非医学类专业学生获取HPV 相关的健康知识渠道不同。非医学类专业学生主要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80.34%),医学类专业学生更多地通过传统媒体(书籍)获取相关信息(78.53%)。
非医学类专业大学生主要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相关信息,然而80.29%的调查对象认为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会混入污染信息。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介以及家人朋友等人际传播分别占比2.13%和13.3%。然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与家人朋友的人际沟通中,会对“性”有关话题较为避讳。因此提高HPV 疫苗的科学宣传度,应主要关注新媒体和传统媒介。
由于女性“两癌”问题备受关注,所以HPV 疫苗宣传推广的侧重点为保护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男性对于HPV 疫苗的关注度低。通过与周围的男大学生交流可知,部分男生认为自己不会患有宫颈癌,不需要接种,甚至认为这和男性没有关系,所以并不主动了解HPV 疫苗相关知识。
对于HPV 疫苗的宣传推广,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好融媒体平台,推动二者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科普作用。例如,利用微博、微信等渠道在第一时间对HPV疫苗上市事件进行报道,并对相关知识继续普及,同时利用传统媒体可信度高的特点做进一步跟踪,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实现疫苗宣传推广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研究发现,虽然媒介接触不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接种选择,但是可以通过风险感来间接影响其接种行为。当前HPV 疫苗宣传推广宣传渠道较为单一,大学生接触频率较低,有关信息大多为广告营销,科普类较少。
男性接种HPV 疫苗不仅可以降低尖锐湿疣等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而且还可以通过群体免疫保护女性,进一步降低女性高危型HPV 的感染率和宫颈癌等疾病的发生率。因此需要在宣扬保护女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兼顾男性,提高其认知水平,使之客观、正确地认知HPV 和HPV 疫苗。
大学生对于周围同学、朋友的信任度较高,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已经接种疫苗群体的带动效用,让其通过社交媒体等手段分享自己接种的有效经验,与有意向接种的人进行良好的互动,解答有关问题,打消其接种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