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声乐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器乐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领悟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其他器乐的帮助下进行情感抒发。而声乐教学,则是在完全尊重学生主观能力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的挖掘,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与个性化培养。本文中,我们将全面探究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的优点与不足,并探寻进行声乐教学改革可以采取的方法与途径。
声乐教学,顾名思义是对音乐学习者进行声乐演唱培训的教学活动。声乐演唱活动是一种传统的音乐教学项目。声乐演出,一方面是向观众传递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另一方面,也是将作品用自己的情感、声音进行加工并加以表达。对于演唱者而言,声乐表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一首曲目的演出和展现,都要经历从模仿到再创造这个阶段,演唱者首先要对曲目进行模仿,模仿曲目作者、其他演唱者的音乐表演,对曲目进行技艺展示。在精通曲目所蕴涵的音乐元素之后,经过自己的加工,对曲目进行二度创作,在表现曲目本身内涵的同时,更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声乐表演需要演员有扎实的音乐功底、出色的声乐条件、优秀的声乐演出素养,还要有过硬的职业能力。
在现阶段的声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声乐教学的品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声乐教学不仅需要演出者有扎实的声乐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表演者应当有足够的声乐表演经验去支撑自己的理论知识所学。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学生的声乐基础确实得到了很好的强化,高校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指导,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声乐表演机会并不多,理论不能学以致用,使学生在毕业之后的从业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阶段,学生的声乐教学基本都是以课堂的形式展开的,教师根据课堂教材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通过对教科书内容的解析和训练,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高校声乐教学的基本框架和基础知识,并结合课堂练习和课后相关练习进行知识巩固。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培养一批具备扎实基本功的学生,但当他们面对声乐表演的时候,就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清涩感,这种清涩感来源于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学生表演经验不足造成了这种缺失。
其次,社会需求与学生的本身能力还存在一定的空隙。毋庸置疑,很多学生进入音乐学校学习声乐,都是怀揣着演唱家梦想的,他们各有自己的志向,希望凭借自身的条件与后天的努力在声乐演出领域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但现实是,国家对于声乐演出者的需求远远低于国家对于优秀声乐教育者的需求。国家提倡高校培养优秀的声乐表演艺术家,但是更倡导实践工作者的培育工作。现阶段,我国对于声乐表演专业人员的需求量比较小,相对应的,对于从事声乐教学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的要求比较多。这些岗位大多数结合了岗位特点与声乐教学的相关内容。从业者不仅需要学习声乐知识,还要具备相关领域的技能。对综合性人才的渴求是大势所趋。
最后,声乐教学的体系也有待改进。声乐是一项既看重学生的能力又看中学生的个人品质的表演项目,与其他的表演项目相同,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协作意识和心理素质也是十分重要的。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应该只是培养一名单纯的声乐知识型精英,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拥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优秀品质和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我们不应只看到学生声乐表演能力的提升,相关的,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精神品质、身心健康等也应当被纳入培养方案中。高校声乐教学体系不应该是单一的、只注重专业能力的,应该是融合了学生健康成长方方面面指标的完善的教学体系。
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改变其中不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要素,使之更加贴合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声乐教学也是一样的,只有不断地根据社会需要改革其中不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方面,声乐教学才能永葆活力。现阶段的声乐教学改革,主要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理念是声乐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理念进行革新,可以从声乐教学的出发点对声乐教学进行全面改造,只有拥有先进的理念支撑,教学改革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高校的声乐教学理念改革主要需要改革以下一些内容:
1.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对学生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引导下,由于我国本身的国情问题,教师的数量远远低于学生的数量,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一对一辅导,更多时候是通过大班讲解对学生进行一对多的知识介绍。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让教师忽略学生的能力和基础方面的差异,仅仅是按照课程标准所需要的内容进行灌输。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要想改革声乐教学,就必须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以完成全面教学任务为目标,而是将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作为自己的教学追求。教师应当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了解学生能力差异上面。
2.更新传统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全民演唱家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了,现阶段我们的教育呼吁我们追求个人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人能力和表达,但更重要的是,为国家输送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在声乐教学方面,国家更需要的并不是大量的演唱者,而是从事声乐教学的优秀人才。面对社会需求,学校应当树立社会导向的育人观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强调考核学生的各项专业指标,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水平,让学生的各项成长指标都有合适的考核标准。为国家输送更多从事声乐教育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体验。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我们也要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适时改善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首先,我们应当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倡教师尽可能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制定教学策略。教育工作的真正主体并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若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那么这种教学是不能满足学生日常需求、不能真正发挥教育教学工作价值的。将学生的能力和需求纳入教育工作思考范畴,作为教育工作的导向标,才能真正实现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
其次,应注意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教育局面。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声乐教学往往是教师讲授和指导多过学生亲身实践,学生一般很少有机会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是单方面的,教师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理解掌握,而教师的能力和地位一般是不容动摇的。这样能够保证学生更虚心接受教师的教学。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与教师地位方面的失衡,教师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反馈,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也无法在教学活动中很好地提升自己。我们应提倡教学相长的全新教学模式,教师不仅仅使学生接触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与教师形成平等的对话环境,通过分享和讨论,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共同进步。
最后,应该加大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比例。学生的课堂生活占据了学生学习生涯的很重要位置。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都表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实践应用。这是教学安排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只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水平等更关乎学生未来发展的方面,却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调整学生课堂学习和学生课后实践活动的比例,加大对于实践活动的关注。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能训练学生的声乐表演实践能力。声乐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表演,为了让学生能够大方演唱。只有经过足够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保证学生的能力达标。
无论是何种专业,在高校教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必须要关注的环节。高校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熟的关键时期。并且,伴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对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学生的择业观也在不断成型。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给予特别关注。
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我们强调的主要是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声乐表演素质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很多都是一笔带过,或者是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之后才仓促总结。总的来讲,这些方式都不是最合适的。学生学习声乐表演,不仅是为了声乐能力,更重要的是音乐素质与自身能力的培养。
声乐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传统的声乐教学更多的是为社会输送声乐表演人才,在声乐实践应用型人才塑造方面还有所欠缺。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中,高校还应当进行一些创新,包括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增加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