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维刚(四川省大邑县人民医院)
近年来,肝胆疾病的增加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伤害,肝胆系统常见疾病除了基础治疗外,必要时还需进行手术治疗。但是肝胆疾病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尤其是胆漏。如果不积极进行治疗,胆漏量少或能及时经引流管漏出者可表现为局限性腹膜炎,出现右上腹的疼痛、压痛、肌紧张等,但全身反应不明显;如漏出量大或引流不畅伴感染时,可以有弥漫性腹膜炎和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甚至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什么是胆漏以及发生胆漏后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胆漏多发生在肝胆外科手术与腹部外伤中,肝胆外科进行胆囊、胆道、肝脏手术,术后可能发生胆漏,发生原因常见于肝创面胆管漏、胆囊管残株漏、胆囊床迷走胆管漏、胆总管置T管后胆漏、拔T管后胆漏、胆肠吻合口胆漏、胆管损伤后胆漏。胆总管置T管后胆漏可能由于术后T管被病人不小心给拽了一下,造成了T管移位,胆汁便漏在腹腔造成胆漏。此外就是外伤,如车祸等,这种意外极易损伤肝脏,肝脏破裂后出现出血,可能合并胆管损伤,手术则不仅要修补肝脏,胆管损伤所致胆漏的问题也需要解决。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胆漏是外伤造成或术后发生的。
胆漏在肝胆手术是常见的并发症,是手术后肝脏断面、胆囊创面、胆肠吻合口发生漏胆,胆汁没有完全从胆总管或胆肠吻合口流入肠腔,胆汁或含胆汁的液体持续从胆道破损处流入腹腔、腹膜后,或经引流管引流到体外即为手术后胆漏。胆漏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中上腹剧烈疼痛,不能忍受,随后腹痛波及全腹。对于患者的胆漏,需要及时处理,术后胆漏采用保守治疗、介入治疗还是再手术不能一概而论,须视胆漏的原因、部位及合并情况而定。发生初期因没有瘘管形成,称为胆漏。1周左右,胆汁流出道被纤维组织包裹,瘘管形成,即称为胆瘘。本病发生率为0.5%-2.4%。
若术中留置T管及血浆引流管,术后一般来说深黄色胆汁应该是T管引流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淡红色液体或淡黄色液体,若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深黄色胆汁,考虑术后漏胆。若未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出现突发中上腹剧烈疼痛,不能忍受,则考虑有胆漏可能,需进一步检查了解是否胆漏,常用腹部彩超检查是否有腹腔积液,若有中大量腹腔积液,进一步检查方法有,单纯腹腔穿刺或女性己婚患者行阴道后弯窿穿刺、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抽出胆汁样液体予以确认。必要时行腹腔镜探查或剖腹探查确诊。
保守治疗。T管每日引流胆汁量大概每日小于500mL属于正常情况,如果多于这个数值,那么可能胆总管下段有梗阻。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深黄色胆汁,考虑术后漏胆,保持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需进一步行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若明确伴感染,可根据药敏试验加强抗感染治疗。
治疗上保持血浆引流管通畅,可以每天使用抑酸药物,比如西米替丁、奥美拉唑。出现大量胆汁的情况,若合并胰漏可以用奥曲肽、生长抑素。
手术治疗。ENBD(行鼻胆管引流术)具有良好效果,且不需再次进入腹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更容易接受。其次是再次手术。及早发现胆漏很重要,尤其是在手术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充分解剖胆囊三角,显露分辨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避免胆管损伤。手术结束前应常规检查肝外胆管是否完整,观察胆囊管残端生物夹是否有松动,胆囊壁与肝门处是否有纤维索带或者细的管道。胆囊某些管道与右肝管或者副肝管不易区分,为了分辨清楚是否漏胆,可以用干的纱布条按压手术区5分钟,观察是否有黄染,出现有黄染考虑漏胆,则需要进一步明确漏胆位置,分析原因,也可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来协助诊断。
胆瘘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不同的胆瘘对应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下就是我们常见的几种:
(1)如果是胆囊切除以后,排除胆管损伤,患者胆囊床的迷走胆管出现胆瘘,这种情况经过积极的引流以后,会在1-3周左右慢慢自行愈合。在愈合之后,没有黄疸,患者复查腹部彩超没有腹腔积液,可以将引流管拔除。
(2)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行胆总管探查之后,或者是肝脏的切除手术之后的胆瘘。这种情况如果患者的胆瘘较多,而且是较大的胆管出现胆漏。这种情况愈合的机率比较小,必要的时候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手术进行胆管的修补,或者是在ERCP下放置支架,进行进一步的支撑治疗,通过上述治疗,多可以将患者的胆漏治愈。
(3)另外,患者如果是术中未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较小的胆管出现胆漏,这种情况也可以考虑在超声引导下行局部的穿刺引流,经过积极的引流1-3周之后,患者的引流量慢慢减少,患者的胆漏也会慢慢停止。复查腹部彩超或者腹部CT,如果腹腔内没有积液,患者没有腹痛的症状,没有黄疸,可以考虑将引流管拔除。
胆瘘漏作为一种肝胆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如果不尽早治疗的话,发展严重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一旦发现胆漏的出现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