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梅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市医院眼科 甘肃 张掖 734000)
调查结果显示,到2050 年全球近视眼患病率将达到50%[1],将有49.42 亿人患有近视,高度近视患病率将达到9.7%,将有9.24 亿人会成为高度近视患者(2017 年6 月6 日爱眼日公布的调查数据),而我国目前已是全世界公认的近视大国[2]。对近视眼的防控刻不容缓,为准确合理的配镜,现将我院眼科门诊临床工作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2018 年2 月—2019 年8 月在我院门诊验光配镜中,选取单纯性近视、单纯性近视散光和复性近视散光少年儿童共1480 例,其年龄为5 ~18 岁,其中男性768 例,女性712 例,所有近视患者都是进行了眼科常规检查,并排除了眼部其他病变,仅为单纯近视的少年儿童。近视度数不等,有≤-3.00DS 轻度近视,≥-3.25 ~6.00DS 中度近视,≥6.00DS 高度近视,不伴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规则散光。
其中5 ~12 岁的儿童用阿托品凝胶散瞳,每日3 次,共3d,第4 天复诊时综合验光,给予一个散瞳后的MPMVA(最正之最佳视力)处方,20d 后缩瞳后复验,给予一个缩瞳后的MPMVA处方。而>12 岁青少年如果第一次散瞳配镜,有眼位的改变,也用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方法同5 ~12 岁的儿童。非第一次散瞳配镜的12 岁以上儿童给予复方托比卡胺散瞳,每5 分钟1次,共6 次,第6 次滴眼后30min 综合验光,给予一个散瞳后的MPMVA 处方,第二天缩瞳后复验,给予一个缩瞳后的MPMVA 处方。
2.1 单纯性近视眼在散瞳和缩瞳后验光的度数波动在±(0.25 ~1.00)DS 之间,差异显著(P<0.01)。
2.2 单纯性近视散光,散瞳和缩瞳的度数波动在±(0.25~0.50)DC 之间,散瞳后给予柱镜矫正,50%~60%的近视患者矫正视力不佳,缩瞳后给予同样的柱镜度数,矫正视力显著高于散瞳后的矫正视力,精调轴位变化差异显著(P<0.01)。
2.3 复性近视散光,散瞳和缩瞳后的球镜度变化在±(0.25~0.75),柱镜变化±(0.25 ~0.50),精调轴位变化差异显著(P<0.01)。
3.1 近视是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聚焦于视网膜前,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散瞳验光由于消除了调节的干扰,避免了儿童调节过强或松懈调节痉挛暴露了真实的屈光度,散瞳后综合验光因眼不动用调节,物像投射到视网像的屈光度即是不动用调节的屈光度,但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是缩瞳视物,在看近时动用调节,看远时让睫状肌放松,每一个人调节和放松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散瞳和缩瞳后用综合验光的屈光度是有变化的[3],准确的近视配镜度数应该是缩瞳后综合验光的结果结合客观检测结果、眼位、调节功能确定最终的MPMVA[4]。
3.2 复性近视散光,单纯性近视散光,有50%~60%的散瞳后综合验光矫正视力不佳,40%~50%的矫正视力能达到MPMVA,看角膜曲率的测量值:总散光=角膜散光+晶体散光,总散光=角膜散光,散瞳后综合验光矫正视力平均可达到MPMVA,总散光≠角膜散光,有部分散光是晶体散光,在散瞳后睫状肌松弛,晶状体悬韧带紧张→对晶状体产生牵拉作用,晶状体变扁平,缩瞳后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放松→解除对晶状体的牵拉作用→是有弹性的晶体变凸,根据睫状肌的不同状态而引起的晶状体的变化,晶体散光的矫正视力在散瞳和缩瞳后就会出现显著差异。
3.3 散瞳后综合验光的散光轴位和缩瞳后综合验光的散光轴位差异性变化在于散光按调节分为静态散光和动态散光[5]。静态散光是由于角膜及晶状体屈光面异常或晶状体倾斜(生理性)所产生的散光。动态散光是由于睫状肌收缩不协调,是晶体各部分的调节不均,曲率相应改变而致的一时性散光状态,既有散光度的变化,又有散光轴向的变化。动态散光可见于:散光性调节(睫状肌局部收缩引起的局部调节,及动态晶体散光);调节性散光(调节作用产生的剩余散光,不调节时则不产生),从上述原理可以看出散瞳后综合验光的散光轴位和缩瞳后综合验光的散光轴位差异性变化是有调节引起的。缩瞳后综合验光仪上用交叉圆柱镜精调的轴位更符合日常生活中用眼时的视觉清晰度,配出的眼镜佩戴更舒适,视物更持久。
综上所述,散瞳验光的度数不能做为给镜的度数,缩瞳后必须复验结合客观检测结果,眼位,调节功能,确定最终的给镜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