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杨春梅(彭州市中医医院)
导读
就目前来说,很多医生在进行手术都会使用抗生素,所以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一定要把握在手术中将各种抗生素正确的被使用,推动手术治疗的效果,这是我们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在术前,护理人员应该怎样安全正确的使用抗生素?
首先对患者进行调查,观察患者是否对抗生素之类的药物产生不良的反应或者是否对抗生素药物产生抵抗作用。这样做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分清楚病情变化的原因,是手术还是麻醉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药物的原因等等。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仔细核对手术医生的手术通知单、病历、医嘱、腕带、输液执行单上的科室、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病案号等,所使用的各种抗生素以及其他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名称、皮试时间、皮试检验结果、药物批号、剂量、浓度等。
在手术中需要给患者使用抗生素时,需要保证抗生素使用安全,而且要在抗生素药品外部写好标签,标好患者的信息,以及抗生素的名称、剂量、浓度,其中应注意字迹需要清晰可辨。
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在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时还需要再次对抗生素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对,以保证手术的正常进行。同时还需要落实责任制,以保证护理人员工作的严谨性,防止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保证在麻醉前对手术患者进行及时的用药,防止在进行麻醉时患者血液中可能出现的诸如抗生素等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麻醉患者在进行麻醉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相互联系或发生混淆,以免误导医生的判断,延误对患者的抢救。
保留已投入使用的抗生素制剂溶液空瓶,待治疗和手术准备工作结束后方可丢弃,防止由于刺激性的药物使用出现迟发的药物过敏反应,方便患者及时查对。
手术伤口比正常组织更易于细菌的附着,在切开手术创口皮肤之时开始,直到手术创口完全闭合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适时给患者使用抗生素可以使得抗生素以其有效的药物浓度迅速弥散进入人体的手术区。维持血液中的抗生素药物浓度,能有效的预防和降低术后切口皮肤感染的发生风险。当抗生素药物的有效浓度在受到污染前就已经达到,则术后抗生素可起到最大的预防作用。若是污染在先,药物浓度到达在后,二者浓度之间相距的一段时间愈长,则术后抗生素的作用及其预防和治疗作用也就愈小。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规定,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 一1 小时内麻醉开始时给药;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要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1—2 小时开始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 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 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 时,术中应追加一次抗菌药物。
输液的速度过快,造成单位时间内输液进入人体内的药量消耗过大,易严重引起肾上腺毒性反应。
输液的速度变得过慢,血液浓度达不到有效的抗生素药物的浓度,抗生素的对症治疗和疾病预防对细菌感染的作用下降,并且抗生素会直接促进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使抗生素药物在血液中暴露于寒冷空气和紫外光线的照射中时间变得过长,使部分抗生素药物的化学不稳定性得到降解,并会导致浓度增加从而使药物产生不良反应。
观察使用抗生素后是否有不良反应:要严密地观察患者的生命状况和体征,并不时地询问患者的身体自觉情况和症状,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任何可能使患者出现不适的不良反应,及时的记录药物执行的时间及相关执行人员的姓名。
没有对患者做过皮试,导致没有相关实验结果的抗生素溶液;
给患者进行皮试时,显示患者的抗生素药物皮试结果为阳性的抗生素溶液;
皮试药物的名称、批号名称与所用药物的名称和批号不相符者。
在所有的治疗和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方法和措施中,抗生素的有效预防和应用研究最广泛,在循证卫生医学的研究显示中,手术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和使用可以被视为伤口细菌感染的医学标准制定和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由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