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分析

2020-12-02 12:09欧玥伶刘千瑞
法制博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法治建设文化

欧玥伶 刘千瑞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000

党的十九大将“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其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把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都纳入法治的轨道。而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校法治文化是其必然的未来建设选择。

一、高校法治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高校法治文化是由高校活动参与者在长期高校生活中不断实践与探索最终所形成的以法治为核心的意识追求、价值追求的总和。高校法治文化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师生在高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关于法治意识的思想形态和行为表现。它更是高校规章制度是否合理、管理体制是否健全、监督机制是否公平公正公开的体现。高校法治文化由隐性的法治精神内核和显性的高校特有文化组成,追求法律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和程序正当等基本理念。

(一)适用主体特殊性

高校法治文化针对的最主要群体即高校学生,而管理层和教师主要起到言传身教作用。学生是教育的关键,是高校法治文化培养的核心。从当前文化发展状况来看,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形态,需要受众群体对其加以辨别和判断。而高校学生多处于求知欲高涨的年龄,同时由于部分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过于自信等原因,导致高校法治文化的建设更加强调方向引领和循序渐进。这是由高校法治文化适用主体的特殊性决定的。

(二)文化地位核心性

高校文化的形成受到校园内部生活、教学实践作用和外部文化环境影响,最终由内在理论知识转变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实际外在行为。法治文化的权威性决定了其在高校文化圈子中的核心地位,高校法治文化作为高校其他文化的指导,使得高校其他文化蕴含法治文化内在理念。以法治文化为核心,其他文化层层围绕的高校文化生态圈更能促使高校文化向好发展。

(三)发展变化实时性

从哲学角度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校法治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高校法治文化也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伐实时变化,从中国经济中获得创新动力。从文化发展角度来分析,高校法治文化从属于高校文化,而高校文化作为我国文化大类中的分支,其变化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国内文化发展大方向。同时高校法治文化作为传统法治文化在高校这一特殊场所的延伸和发展,其发展变化与法治文化自身的演变息息相关。

二、高校法治文化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先进文化发展

高校法治文化坚持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为其正向价值导向,而其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高校法治文化建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其发展提供实践平台和广泛途径。在发展高校法治文化的同时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奥义融入高校日常教学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大众化,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得到提升。充分利用高校文化的前沿性优势,为发展和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力量。

(二)有利于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建成现代化和谐校园

高校法治文化发展对于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以培养法治信念、增强法治观念和树立法治理想为目标,它与高校道德文化、学术文化等互为一体,其精神内核蕴含于高校文化的方方面面,与高校其他文化共同致力于促进高校综合文化实力提升。此外,高校法治文化提倡和谐理念,还有利于减少矛盾冲突,建成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三)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无论是国计民生,还是国防科技,任何一个涉及国家发展的领域都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来引领。对人才的高层次化、综合化需求日益凸显。文化的基本作用是培育人,高等文化教育正是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大力发展高校法治文化,促进高校文化建设,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素质,进而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推动人才强国战略,铸就富强新时代。

(四)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而依法治校离不开高校法治文化建设,其通过完善学校制度、管理建设,进而促进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法治化和现代化,实现全面依法治校。依法治校使得高校行政管理、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得到有效落实,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进而促进各行各业法治建设,助力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高校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一)高校法治主体对法治建设践行的缺失

高校法治建设的主体中发挥作用最大的就是管理阶层和教师,这部分主体的言传身教对于高校法治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少部分高校管理者法治意识欠缺,容易受利益诱惑,偏离法治建设,甚至最终走向犯罪。

(二)高校法治教育模式单一,法治文化氛围不强

高校法治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法治教育的教学与践行,从目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管理模式来看,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管理大多停留在简单的法治教育宣传,滞留于单一的张贴宣传模式,对实际的法制教育践行未落到实处。同时大多高校不能有效收集学生的法律需求,缺乏对学生的法律需求分析,只是笼统性的法律知识宣讲,缺乏针对性的指导,甚至在法治教育系统的体系上就不够重视,法治教育体系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因此在法治文化的建设的路上走得异常艰辛。

四、新时代下高校法治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一)创新高校法治育模式,营造高校法治文化氛围

构建培养高校法治文化氛围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急在一朝一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法治文化的建设要与高校文化相融合,开辟新的教育模式,遵循科学性、有效性的原则。科学性是指对新时代法治的把握上,合理的高校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治建设体系,要遵循系统与部分的规律与作用,协调整体与部分,确保在法治育建设实施中是有效、高效、循序渐进的推进模式。有效性是指在法制教育体系的构建下展开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方法支持,减少泛泛的宣传,加大对本校学生的教育模式的研究,结合本校校园文化的特征,设计可操作的教育模式,确保法治育模式功能体系的落地。在体系上的构建与细则的构建下,高校的法治建设才能够有所保障,减少教育过程中的随意性,以达成高校法治教育的长效运行,助力营造高校法治文化。

(二)创新高校法治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机制作用

思想决定方向,方向决定道路,在把握新时代高校法治精神时,怎样具体落实是一大关键。在课堂学业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法治知识接受程度。高校可以多开设相关法律的选修课,如针对一些理工科专业院校可以结合高校特点开设一些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的选修,使学生们在进入社会之前对未来要展开的工作的法律知识有所了解,而不是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又或者艺术类院校可以开设一些与知识产权有关、商标设计有关的法律选修课堂,使学生们在遭受到相关事件时能够有效地做出基本判断,以此来保护自己的权益。针对法学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在传统的讲授的基础上,开设一些具有实务意义的课堂,如专业的法律辩论、最新法律颁布后的讲解等,使同学们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巩固与掌握专业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法学专业学生会有一个实践上的技能领悟,这样多元化的教学下,对人才的培养效果也是大有益处的。

猜你喜欢
法治建设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