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善庆
( 灵山县人民医院 广西 钦州 535400)
玻璃体切除术最初兴起于20 世纪70 年代,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玻璃体手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显微手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使视网膜手术的治疗方式取得较快进展[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老龄化的增加,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眼内炎、球内异物等不断增多,如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将会导致患者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眼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种疾病可以通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来治疗[2]。患者缺乏对疾病及手术的认识,担心预后的视力等方面的问题,多数患者会有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随着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社会心理因素与疾病的研究日益广泛[3]。有研究指出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与控制患者的围术期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程度,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4]。本次就目前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的心理护理现状进行综述,为以后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知识。现综述如下。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已进入微创化时代,使其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5]。但是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仍然会发生在玻璃体切除术患者身上,围术期患者的不良情绪症状尤为明显。有调查显示40%左右的患者会因玻璃体切除术引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6]。李西[7]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发现,患者在接受手术过程中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和对手术的恐惧,围手术期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会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严重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玻璃体切除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中进行,患者意识清醒,铺上无菌巾后,患者在昏暗、幽闭的无菌巾下,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不安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终止手术。
心理护理就是经训练过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发现、疏通、引导从而保证患者在围手术过程中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及稳定情绪接受治疗。目前我国采用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对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实施入院至出院后的各项科学规范的指导,改善患者对疾病认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系统的健康教育可以使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对疾病的发病原因、手术方法、手术注意事项和玻璃体切除术后注意事项、常见的心理问题等有充分的认识了解,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放松心情接受治疗、手术,促进康复。颜世花[8]为玻璃体切除术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其研究表明健康教育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考虑到玻璃体切除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需求,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
2.2.1 改善认识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充分评估患者心理动态,黄晓薇等[9]采用焦虑自评量变(SAS),抑郁自评量变(SDS)评价患者负性情绪,站在患者立场体谅患者的难处,倾听患者诉说并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焦虑。另外,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将疑问以语言、照片等形式直接发给医生及护理人员[10],有利于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患者的心理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也可以邀请其关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给予宣教与答疑[11]。
2.2.2 心理支持 术前详细说明疾病的本质、特点,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术中握住患者的手可以起到关心患者、亲近患者及安抚患者的作用[12]。术后长时间强迫体位往往使患者心理烦躁、焦虑等,耐心地做好术后心理疏导,讲解负面情绪对术眼恢复的影响,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术后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高手术成功率[13]。
2.2.3 放松疗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面对陌生的环境会产生恐惧感,护理人员可以播放轻柔的音乐,同时详细询问患者的感受,使患者放松心情[14]。术中嘱患者深呼吸,转移注意力[15]。
玻璃体切除术给很多眼科患者带来了光明,甚至在有的发达国家眼科手术中,位居第2 位。目前,我国的玻璃体切除术也日益增多。据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手术前对自身疾病及手术带来的恐惧、焦虑,担心手术预后等极易引起不良心理,如焦虑、抑郁等[16]。这些不良心理是玻璃体切除术的常见心理问题,会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预后带来不良影响。医院专业的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系统的针对性护理手段对患者心理问题予以解决,能很好地缓解患者内心冲突并提升治疗效果[17]。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已经意识到心理评估、心理护理在玻璃体切除术中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我国关于玻璃体切除术的焦虑、恐惧、抑郁的护理研究并不多见。表现在缺少对患者负面情绪因素的调查,部分研究只从患者的发病因素、家庭人员、经济的支持等对心理问题作了简单的分析,在玻璃体切除术心理护理中显得很笼统;另外,对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的心理护理也明显不足,主要以常规的健康宣教,传统的认知改善、心理支持、放松疗法为主,缺乏针对性及个性化护理。在患者实施手术前使用自制的焦虑、恐惧、抑郁的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掌握每位患者的术前焦虑、恐惧、抑郁程度及产生原因,制定针对每位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案,在常规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放松训练、催眠疗法、暗示疗法,将有利于消除和缓解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玻璃体切除术中对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关注日益明显,因此对手术患者应加强心理护理。现有的心理护理策略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标准问题、可操控问题,需要各医疗机构的深入探索,寻找出可靠、标准、易操作的心理护理方法,很好地帮助玻璃体切除术患者解决负面情绪问题,促进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