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诗田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
集中注意力是钢琴表演者必须要具备的第一个心理素质,因为表演者只有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条件下才能够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表演能力,从而将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更好地展示出来。若钢琴表演者的注意力未达到高度集中的状态,则无法全心全意的演绎该首曲目。造成钢琴表演者注意力分散的原因是多样的,例如台下观众对该场演出的投入度、钢琴比赛过程中评委对自己的印象、自己的外表、演奏时的姿态、自己对曲子的熟练程度甚至是自己登台前经历的一件小事都会引起钢琴表演者的心理波动,在追求极佳的演奏效果的同时内心还受多种因素的干扰,自然会产生紧张心理。
虽然钢琴表演更多的是在展示技巧,但是展现高超的钢琴表演技巧的前提是表演者要熟练掌握演奏的曲目,而这些是需要靠记忆和大量的练习来获得的。记忆钢琴曲目的过程类似于死记硬背的过程,一遍遍的记忆加上坚持不懈的练习才能保持足够的熟练度。为此,钢琴表演者为了能够成功的演出总是要在这些基本功上付出诸多的努力,因为一旦对钢琴曲目的记忆不够熟练、练习不到位就会导致表演过程中出现记忆卡壳现象,从而引发心理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钢琴表演者成功完成一场演出的前提条件,对于钢琴表演者而言,自我控制能力不仅表现在及时的调节自己的情绪,还在于灵活的把握表演的节奏以及氛围等等,在钢琴曲目节奏的快慢转换中实现自由的更替,控制自己不受不良因素的干扰,将自己牢牢地控制在表演的情绪当中,若能做到这些,钢琴表演者就不会产生过多的紧张心理,反之,钢琴表演者就容易产生紧张心理。
精湛熟练的技巧和游刃有余的表演是钢琴演奏成功的基本要求,也是减少心理压力的基本保证。演奏者为了成功演出必须要对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节奏、技巧和难点都细心对待、扎实掌握。有的演奏者表演目的过于功利,他们只是把音乐演奏当成获取金钱、名誉的工具。他们往往会斤斤计较个人的得与失,从而不能乐观从容地面对。而有些演奏者则对自己要求苛刻,他们总在想着“我一定要演奏得很成功”“我一定要演奏得很出色”“我不能出错、不能失误”等。这些都能使其心理与精神都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从而转化为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不必要的心理紧张。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说“艺高人胆大”,意思就是说对于表演艺术家而言只有掌握了高超的、过硬的演奏技术才能在台上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观众呈现一场完美的表演,这个道理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的。一场完整的钢琴演奏需要演奏者灵活展现多种钢琴表演技巧,例如大跨度的和弦跨越、灵活的手指变换等,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一旦不过关就容易在演奏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从而给演奏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为此演奏者必须要苦练技术,抱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决心和毅力为形成良好的演奏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并不单单是为了展现自己高超的演奏技术,也是为了给观众更好的呈现演奏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演奏者除了苦练曲目还应该深入了解和把握钢琴作品的内涵及意义。只有充分且全面的了解了钢琴作品之后,钢琴演奏者才能在演奏钢琴作品的时候投入更多的感情,整场演奏才会显得更加具有激情和内涵,观众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艺术家在表演中投入的情感程度。演奏者在表演之初会担心自己的演奏效果、自己的表演是否会被观众所喜爱,因此,钢琴演奏者必须要在练习的过程中融入情感,与创作者情感共鸣,进而感染观众,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的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相对而言,钢琴演奏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心理压力并不单单是受演奏时间的影响,还有可能是演奏者的表演状态、情绪的稳定性、身体健康状况、观众对这场演出的投入程度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因素,例如舞台的灯光设计、观众的到场人数、偶尔出现的杂音等等,都是会影响到演奏者的正常发挥的。为了有效的提高演奏者对这些因素的抗干扰能力,就必须得要求演奏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是可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练习中进行培养的,例如,演奏者会担心自己受到观众人数或者观众制造杂音的影响,可以选择在较为嘈杂的环境中练习钢琴作品,公园、车站等都是较为理想的练习场所。除此之外,演奏者不能只在单一的环境下练习钢琴,应该学会较多的改变自己的演奏环境,以学会适应不同的演出环境,这样就可以保证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无惧任何意外状况,内心的心理压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减少。
虽然每次钢琴演奏对于钢琴演奏者都是一次生死考验,但他们也都必须要明白人的一生是非常漫长的,会有无数次的演奏机会。一战成名的案例虽然有,但那仅仅是个例。因此,钢琴演奏者必须要正确的看待每次演出机会,哪怕这个机会是自己等了许久或者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争取到的。“战时需作平时看”,坦然地面对成功,豁达的接受失败,在演出之前要给自己足够的心理暗示,不要过分的追求荣与耻,调整自己的演出心态。钢琴演奏者在上台出现呼吸急促、忘曲、抖腿等现象是极为正常的,为了演出的效果,演奏者必须要学会合理的调控和把握,可以在日常的练习中当作是正式的演出,而正式的演出就可以平时的练习为借口来安慰自己,调节自己内心的压力。不管演出的结果是好是坏,演奏者都应该积极的反省自己,总结经验与归纳不足,为接下来的练习定位准确的方向,也为下一次的演出积蓄更多的力量,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荣辱得失中,这才是钢琴演奏者正确的心理调节与控制方法。
需要在充满激情的演奏中做到理智的控制,因为钢琴演奏是精神高度集中、技术上需要非常精密、情感上充沛释放的全身器官协调配合的一个极为缜密的付出过程。一场独奏音乐下来,会有千百万个音符从演奏者手指下流泻出来,既有快如闪电的手指跑动,又有大跨度的音区转换,不仅要有速度和精准,还要有充沛的情感涌动,这对演奏者来说,都是全身心的极大付出。其间难免会在乐谱的精确度上有疏漏,出现漏音、错音等问题,因此,在紧张的心理状态下要做到滴水不漏、整体上完整流畅,的确不是易事,因此常常有演奏者激情有余而理智不足,造成一些演奏技术上的失误,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的比赛中造成遗憾,而使多年付出的艰苦努力付诸东流,丧失了与其他参赛选手抗衡的竞争力。
简而言之,钢琴演奏是一种极为考验演奏者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的演出,而一场成功的钢琴演奏表演又是以演奏者的良好心理素质为基础的。为此,钢琴演奏者必须要学会心理调节与控制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演奏者心理上的调节和控制能力的培养,将使得我们的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从心理上达到自己的最佳演奏状态,从而以一个不慌不乱,镇定自若、满怀激情的情绪状态走上舞台,这样方能达到全身心投入作品的表现境界,而将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和美好传递给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