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宁伟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艺术领域得到全新的发展空间,合唱艺术也伴随着这种春风得到了滋养,近年来,我国合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合唱艺术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合唱作品数量较少、经典作品不多,创作方式以及风格相对简单等问题,这些问题是限制合唱艺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探究我国新时代合唱艺术情况,分析研讨合唱艺术多元化的表现形式,逐渐推动我国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道路迫在眉睫。
随着我国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中国与世界音乐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音乐文化互动不断增强,我国通俗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风格出现较大的变化,传统音乐创作和表演方式随之改变,这样导致我国合唱艺术面临多元化的挑战。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承受现代化发展的巨大冲击,当前的合唱艺术风格和特征表现出新阶段的社会现状,然而伴随大众思想理念的转变,我国合唱艺术在迎接挑战的时候也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合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有着以下两个优点:首先,政治影响因素降低,以往的合唱作品类型较少,题材通常和政治环境有关,创作者无法把内心真实感受呈现在作品中,但是现代多元化的合唱艺术扭转了以上状态,促使题材内容更为丰富,类型更加新颖;其次,在素质教育改革力度持续加深的时候,教育开始关注合唱艺术的全面发展,多元化的合唱教育备受瞩目,不管是在学校或者是在社会中,多样类型的合唱群体在不断的增多,这些青年群体奠定了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基础。
任何艺术作品在选择主题材料上都是慎之又慎,题材可以说是艺术作品中的灵魂,更是合唱艺术中最为关键的内容,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在题材创作上都是需要几经思考,题材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我国传统的合唱艺术在题材上基本都与社会环境、地域文化、政治发展等因素有关,例如黄自的《长恨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及金帆、马思聪的《祖国大合唱》都是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后来的《乌苏里船歌》《送别》《海韵》《祖国颂》、《祖国万岁》《乌苏里船歌》等都是传统合唱代表的作品。现阶段的我国合唱艺术在创作题材上已经走出早期思想的束缚,开始迈向广阔的领域了,在题材的选择上突破了文化束缚与封建禁锢,其作品题材选择更是多样性,包括艺术、群众、民族、校园、史诗、中外等题材,在其文化内涵上更是呈现百家争鸣的现状,不同的文化多样的形式都融入到创作题材中来,使得现代合唱艺术歌曲在创作中有着多元化的特色。近年来的作品更是展现了多元化题材创作,例如《爱的祝愿》《感恩的心》《上海,你越长越高》等几个作品都是广泛的被大众所传唱,这些作品都是众人喜欢的合唱类题材作品。总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祖国颂》,到改革开放以后的《走进新时代》,再到现在的《上海,你越长越高》等合唱作品的发展,都可以证明我国合唱艺术是一直在稳步向前的,创作形式更是从原先的单一模式变成了现在的多领域、多样式的多元化题材了。
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合唱艺术不断在发展着,创作更是没有停歇,题材上也突破了原本固有的形式,成为多元化、多样式的创作题材。
合唱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其实在形式上就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来了,所谓的形式:“就是在选定创作题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艺术加工时所选择的类型与样式。”合唱创作形式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抒情歌曲、进行曲和圆舞曲等几类。(1)抒情歌曲。这种歌曲形式是合唱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选择题材的内容较多,有称赞祖国、想念故乡的赞美歌,也有表现爱慕感情、呈现厚重情谊的情歌,如《感恩的心》《祖国,慈祥的母亲》《故乡之恋》等;(2)进行曲。这种曲目通常以民众表演步伐,作为主要节奏进行创作,此类作品的突出特征是节奏显著,旋律韵律感强。在创作此类合唱作品时,要保证歌曲速度的适中,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因为歌曲要和人的步伐相统一,所以要保持适当的节奏与速度;(3)圆舞曲。此类作品最初源自奥地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华尔兹”,呈现出热情豪迈、洒脱充满活力、演奏旋律更快、节奏韵律感强等特征,很多作曲家把圆舞曲和传统音乐融合起来,创作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如《节日圆舞曲》《青年圆舞曲》《草原圆舞曲》等。这些作品不仅表现出圆舞曲的特点,也体现出我国传统民间舞蹈的特色,表达了我国广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其余类型的合唱艺术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在一一分析了。
合唱的演唱风格,包括:古典合唱、艺术合唱、群众合唱、民族合唱等方式。下面我们对其进行一一分析(1)古典合唱主要表示将传统歌曲作为主题,使用现代作曲技法进行相应的改编,呈现出淡、素、雅等典雅的民族特色。(2)群众性合唱,着重体现出群众日常生活和情感需求,是被大众所认可的演唱形式,群众合唱的突出特征是站在民众需求的角度上,演唱形式相对简单,演唱中可以抒发内心感情。此类演唱风格体现出群众性特征,重视集体的共鸣效果,在咬文吐字方面部位比较靠后。(3)艺术合唱,顾名思义表示在合唱过程中更重视艺术效果的呈现,重视内心真实情感的表现,使用曲调的时候体现出更强的表现力,在演唱和作曲技法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合唱表演的难度较高。艺术合唱风格和现代流行歌曲的表演类似,强调演唱者有较好的音色、有柔和的声线以及清楚的吐字等。(4)民歌合唱在风格和特色上有着地区差异,其演唱方式有着多样性,民歌合唱的演唱风格常见两种形式:第一,少数民族原生态表演方式,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歌、贵州黔东南区域的侗族大歌等。以上作品重点是真声演唱,重视咬字吐字以及头腔共鸣,声音相对集中、清楚以及高亢。第二,领唱的独唱使用原生态表演方式,合唱主要使用艺术合唱方式,留存民歌的特征,领唱和独唱的结合会催化出一种特殊的魅力,这种魅力使得合唱艺术便得具有粘黏性。当前民歌合唱主要使用第二种演唱方式,该方式更加具有艺术性,也更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价值观。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影视传媒的日趋完善,传统的人声合唱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人们开始寻求合唱艺术表演方式的多元化。在信息科技的背景下,合唱和表演融合越来越紧密了,合唱表演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观众在欣赏合唱艺术的时候,不单单在用耳朵去听了,还需要用眼镜去看,用鼻子去闻,合唱艺术已经变成以另一种全新的合唱表演了,这就要求创作者(作曲、编舞、演唱、演员、科技等等多方面的结合)在舞台背景,在舞台颜色、灯光色彩、团队成员的服装与道具等多个方面下功夫。另外,团队的队形排序、队形动态变化、情景表演以及肢体动作的设计上都要和合唱作品相统一。总之,合唱艺术要紧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基于现实情况,合唱艺术要对舞台硬件、团队表演、信息科技进行吸收与优化,合唱艺术也不能只重视自身的改变,更要对表演风格、信息技术敢于尝试,追求在表演风格上也出现较大的改变。
合唱艺术要尝试与社会接轨,确保合唱艺术在社会多领域(发展趋势、民间团体、大众审美、教育培养)之间进行渗透与交融,进而体现出全新的意义来。
(1)紧跟国际合唱发展趋势。在新音乐潮流以及新作曲方式的影响下,其实全世界的合唱音乐都在发生着改变,他们都开始朝着多元化在发展,例如,在世界级的合唱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的合唱艺术已经出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音乐文化直接的互动与结合,在一首歌曲中经常出现多国家、多民族的音乐元素。而高质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民族特色厚重的合唱、创作方式的创新、音响效果的优化等等,促使合唱艺术朝着多元化、多极化、世界性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合唱艺术也要紧随着时代发展潮流。
(2)加强对民间合唱表演团体的整合。引导民间合唱团体建立区域联盟,让合唱音乐的发展形成体系化模式,这样可以加强各地合唱团队的互动与沟通,提高合唱多元化风格的互动性,提升全国合唱艺术的整体演唱能力,指导民间合唱团坚持正确的观念,为民间合唱艺术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审美需求。合唱音乐作品要兼顾到各个阶层及众口难调的问题,所以如何才能提高普通合唱的艺术水平,让合唱艺术走入到大众的生活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这对于合唱艺术的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合唱艺术如何才能既包含高雅、又有通俗、还要兼顾大众的口味等,所以合唱作品无论是创作还是表演都需要有多元化的形式。面对这种大众化的需求,可以尝试引导普通民众积极参加合唱艺术活动,让合唱变成大众的一种活动,让大众加入到合唱群体中来,组建民间合唱团队、社区合唱团队、厂区合唱团队甚至是各阶层的学生合唱团队,以追求大众审美的一致性,更是促进合唱艺术事业在国家基层中的得到更好的发展。
(4)教育领域要重视合唱指挥专业人员的培养。合唱指挥对于合唱艺术来说是第二生命,因此国内各大高校要尝试增加对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强化指挥人才和其他专业合唱团体、艺术组织的配合,引导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持续提高指挥能力。要优化以及改善当前的培养方式,国内高校、音乐学院及社会团体要加强合作,引导合唱指挥人才进入到社会中,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知识,不仅要关注理论教导,此外也要重视实践学习。
知名合唱指挥家蓬勃曾经强调:“现阶段我国合唱艺术存在理论不足,创新不足的情况,因此加强创新发展是首要关键”。
(1)改变当前的歌曲模式,促使歌曲贴合合唱,但是并非所有歌曲都可以合唱,要基于现实情况改变歌曲内容,让其与合唱模式更加符合,以此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价值观。现阶段大部分成功改编的合唱歌曲,都可以让受大众感受到深刻的内涵,所以普通歌曲被改编为合唱音乐,更要体现出极强的创造力,还要加强对作品内涵的发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合唱音乐的模式,也能让合唱艺术与当代流行音乐挂钩,促使合唱歌曲体现出音乐魅力和价值来,促进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让其得到更多大众的支持和认可。
(2)尝试中西音乐文化融合。对合唱歌曲的创作要融合各类音乐元素,确保合唱体现出层次性以及多元化,不能把作品局限到对本地音乐内容的改编上,必须打破现有的局限以及阻碍。此外创作者要想改变现状,就不能被局限在传统合唱表演模式上,要加强中西方合唱文化的融合。另外目前大部分年轻人都认可以及支持西方音乐,因此在创作的时候也可以增加国外音乐流行内容,做出相应的改编,增加本土音乐内容,得到观众的认可。
(3)重视民间合唱的影响力,促进民间合唱团体的艺术影响力,不仅要改编当前的合唱艺术模式,此外也要重视日常宣传与推广。李德华教授说过:“不同类型的民间合唱团体对国内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民间合唱注重的是传统音乐的表达,在演唱中也是以传统合唱为主,民间艺术团体、社会合唱团的音乐创作不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保留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过民间合唱团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创新,要积极的接受新鲜的东西,还需要保留传统的精华,这样才能把民间合唱音乐艺术价值呈现给大众。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音乐领域的不断繁荣发展,大众审美价值观的提高,对于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管是作品创作上,还是音乐风格上都要“既多元,又创新,还传统”,强调的便是既要有创新,还要保留传统特色。另外,新时代我国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仅要有机遇,还存在着较大的挑战,因此必须多多培育专业且高素质的作曲家和表演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演唱能力,还要把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融合到合唱艺术中,不断追求创新与改革,在面对机遇的时候,要有直面风险与迎接挑战的勇气。总之,我国合唱必须坚持融会贯通、取长补短的创作方式,只有如此才可以跟随社会发展,进入到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