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余瑛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伴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快速发展,音乐教育也开始将关注点放在声乐教学和传统音乐文化融合这一重要层面。传统音乐文化和声乐教学的融合,既能够促进国家文化历史的传承,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高校声乐教学改革要把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渗透作为重要突破口,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扩大学生文化审美素质的创新发展空间,增强声乐教学的活力。
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教学改革趋势,而为了充分发挥传统音乐文化在声乐教育中的价值,首先就需要把握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特点,以便在教学融入中事半功倍。传统音乐文化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讲究字正腔圆。传统音乐审美的重要标准就是字正腔圆,而这同样也是声乐演唱高度重视的内容,是演唱者的必备素质。字正腔圆强调的是在声乐演唱环节要保证发音准确清楚,有圆润的唱腔,以便让听众了解歌词并理解音乐作品包含的思想情感。声乐艺术内涵深刻,在声乐演唱层面不能够只把重点放在让观众听清歌词上,更为主要的是强调艺术性,要借助良好曲调体现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二是音色富有个性。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后者关注的是音色纵向融合,强调演唱者在发声时要尽可能达到共振峰,并基于此划分音色的高、中、低层次,而男女性的音色特征各不相同。传统声乐则关注个性化音色的展现,同时,个性化音色能够有效彰显演唱者的艺术特色,所以得到了演唱者的高度关注。个性化音色更有助于音乐作品情感的表达与信息的传递。三是情感内涵丰富。声乐既是表演艺术,也是抒发内在情感的艺术。和西方音乐进行对比,传统音乐更关注情感的委婉与细腻表达。演唱者在具备了熟练的技巧后,就可以借助演唱技巧彰显作品风格,但是,假如少了情感上的投入就会降低演唱效果,无法引起共鸣。因此,在声乐演唱中,要通过情感表达引起情感共鸣,诠释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
高校声乐教学是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二者的融合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效果。主要体现在:第一,有助于提高高校声乐教育质量。以往的高校声乐教学,将西方声乐教育模式作为根基,教学内容单一片面,因此无法保证声乐教学效果,也给高校声乐教育质量提升带来了阻碍。众多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内容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能够给高校声乐教育发展提供丰富而又优质的资源,拓展声乐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助推声乐教育质量的提升。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音乐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对音乐人才的质量要求也逐步提高。学生不能只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还必须拥有良好的文化与审美素养,提升综合素质。以往的高校声乐教学则把关注点放在了前者,忽视学生文化与审美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局面。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则能够完善声乐教学,引导学生吸收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华,在不断学习和练习中品味人文情感,开拓眼界,提升综合素质。第三,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继承发扬。传统音乐文化是重要的民族瑰宝与民族财富,传承发展传统音乐文化是当务之急。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作为音乐人才培育的主阵地,理应担当起这一重要责任,把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声乐教学当中,为传统音乐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拓宽新道路,推动文化的普及与公开,增强学生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自觉性。
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来说有着重要意义,是教育改革的动力,也是实现改革目标的必要措施。对于声乐教学改革来说,对声乐课程设置进行优化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而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在以往的声乐课程安排方面,存在着传统音乐文化内容少,且没有纳入声乐教学课程体系的情况,导致声乐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也降低了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渗透效果。为了扭转当前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内容缺失的局面,必须在声乐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尤其是要增加传统音乐文化的有关内容,充实声乐课程,并适当增加传统音乐文化内容在声乐教学当中所占比重,让学生借助课程学习这一主要途径传承发展传统音乐文化。当然,在声乐教材的设计和应用方面也需要进行内容方面的调整,将适当增加传统音乐文化内容作为重点,对教材进行创新编排。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发展历史的国家,同时还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与语言习惯,也因此造就了不同的民族音乐,丰富了音乐资源和音乐文化。这也是传统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显现出巨大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为了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高校可以在声乐教学当中巧妙融入情感教学,在积极情感的带动之下激励学生品味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熏陶,在精神以及艺术层面品味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保证声乐教学和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选取具备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比如《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这些作品有着极长的传承时间,拥有多样化的演绎方法,可以触动人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当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思索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当中的体现方法,从中发现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并从中吸收营养。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的一项战略举措,而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促进多种多样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当中的应用。对先进教学手段进行应用,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资源,也可以运用独特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传统音乐文化,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质的发展。再加上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形象直观、容易进行情感烘托等优势,更能引导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与情感。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鉴赏传统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引入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让学生在欣赏原汁原味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深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感知,增强学生的传统音乐学习热情,保证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的融合效果。
高校声乐教学活动本身是一项实践教学活动,要把培养学生的声乐实践能力贯穿全过程,当然,也要在这一过程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内容,鼓励学生主动了解传统音乐,并从传统音乐当中吸收营养。所以,高校声乐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要求以及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精心设计与传统音乐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深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有关的“唱响民族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音乐作品,对其进行演唱和分析,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深入互动,让学生在获得诸多实践体验的同时,深入品味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主动传承传统音乐文化。
教师是高校声乐教学的组织实施者,也是声乐教学实践的主导者,教师综合素养发展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声乐人才培育质量。当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也要注重声乐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让教师凭借自身的专业素质指导学生深入把握传统音乐文化,提升声乐课程学习层次。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声乐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得教师可以有效适应日益变化的的声乐教学要求。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学习民乐理论、旋律、声腔等内容,尽可能实现熟练把握与灵活应用;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与把握,将大量的传统音乐文化要素,比如京剧、豫剧等融入到声乐课堂实践中,带领学生共同探究学习,有效胜任声乐教学工作。
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饱经历史洗礼与时间检验,在优化高校声乐教学、促进声乐教学改革方面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声乐教学和传统音乐文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让学生在声乐学习当中掌握传统音乐文化,将极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育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促进优秀音乐人才的培养。高校声乐教师要正确认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传统音乐文化和不同的课程教学环节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素质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