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敏
(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海南海口 571100)
《诗经》(图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周代乃至中国文学史上诗歌的精华。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座文学的丰碑,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还针对当时一些不良的社会现实,收录了许多蕴涵丰富德治思想的诗篇,以期唤起周人对德治思想的重视,以及对德治境界的美好追求。《诗经》的德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崇尚美德,以德立威;自警自律,管束亲属;注重民本,友善亲民;教化民众,德沁人心等四个方面。
图1
崇尚美德,以德立威。西周把自身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原因,归结于整个社会对美德的崇尚。美德是一种具有强大威慑力的内生力量。执政者高尚的德行修养,自生威严,万民敬仰。执政者敬畏规范,加强德行修养,以德立威,率先垂范,是西周德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诗经》许多诗篇高度赞扬执政者的德行修养,倡导以德行修养征服人心。
《小雅·鼓钟》是一首赏乐思贤的咏怀诗(鼓钟,意为敲击乐器)。它高度赞扬了周人先祖的正直不阿,诚实无欺,赞扬了周人先祖清正廉洁的君子品德和威望。如:“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淑人君子,其德不回。”“淑人君子,其德不犹。”(图2)[1]意为:周王先祖是正人君子,品德纯正,德高望重,深得民众怀念和敬仰。
图2
《鲁颂·泮水》是一首赞颂鲁僖公美德生威的长篇叙事诗。“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2]意为:鲁侯威严庄重,美德远扬。言谈举止,严肃认真,是人民仰望的好榜样。
《大雅·烝民》是一首临别赠诗。周宣王派遣仲山甫到齐地修城,临行时,周宣王的重臣写作此诗,赞扬仲山甫的政绩和美德。“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3]意为:山甫生有好品德,平和友善是他为人的原则。“古训是式,威仪是力。”[4]意为:他效法先王的遗典,行事符合礼节规矩。“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5]意为:周王的严肃命令,山甫会全力施行到位,不折不扣。塑造了一个品德高尚,忠诚敬业的官员形象。
《郑风·羔裘》是一首赞美官员正直忠诚品德的诗篇。诗人以衣喻人,以羊羔皮袄的光泽美丽,寓意官员的内在美德,兴起对官员正直忠诚,舍命为公的赞美。“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6]意为:羔羊皮袄质感柔软,光鲜亮丽,穿皮袄的大夫为人正直,品德高尚。他是一个宁丢性命也不变节的人。
德行修养是执政者的安身立命之本,在治国理政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自警自律,管束亲属,遵守社会规范,是西周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诗经》中有许多告诫执政者自警自律,管束亲属的诗篇,警醒执政者以身作则。
《唐风.蟋蟀》是一首感物伤时的诗篇。它以重章复沓的形式,劝诫自己和时人,享乐要有节制,要时时思量自己职责所在,自警自律。“好乐无荒,良士瞿瞿。”[7](图3)意为:喜欢享乐,但别荒废正业,贤良常常自警戒。“好乐无荒,良士休休。”[8]意为:喜欢享乐,但别荒废正业,贤良之士都敬业。诗中虽有“今我不乐,日月其除”[9]的及时行乐之说,但全诗主旨目的是落点于自警自律,意为适当享乐是可以的,但不要乐过其分。
图3
《大雅·皇矣》是一首叙述周人祖先开国历史的诗篇,在歌颂周文王文德武功时,特别提到文王在享乐问题上的自警自律。诗借先帝之口,告诫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不大声以色。”[10]意为:不要轻狂跋扈,不要私欲贪婪。不要重声色而毁坏了品德。
《大雅·瞻卬》这是一首痛斥周幽王倒行逆施,掳掠侵占,褒姒乱政,破坏规矩,祸国殃民的诗篇。“人有土田,女反有之。”[11]意为:田产是人家的,你却抢掠侵占。“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12]意为:西周的混乱局面并非从天而降,而是褒姒作孽,破坏朝纲所致。把西周混乱的原因归咎于周幽王的倒行逆施,以及褒姒的破坏朝纲,启示执政者以及家属的自警自律,在德治建设中都至关重要。
《大雅.思齐》是一首歌颂周文王忠于祖先遗训,光大祖业,修身自省,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的诗篇。诗中赞扬了“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13]意为:文王母亲、祖母、妻子,都是贤良淑德,美名远扬,令人敬仰。表达了亲属的自警自律,是文王成就功业不可或缺的要素。
《国风·召南·甘棠》是一首怀念自警自律官员的咏怀诗。“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14]意为棠梨树枝高叶茂,但不要剪枝,不要砍伐,因为召伯曾南巡至此,他为了不侵扰民宅,曾经在树荫下搭棚过夜。召伯的自警自律,为官清廉,深得民众的怀念和拥戴。
执政者只有居安思危,自警自律,约束亲属,才能防微杜渐,保持清廉高尚的本色。
注重民本,友善亲民,以德待民,是周代德治思想的一部分。《尚书》中的“怀保小民,惠鲜螺寡。”“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是周代亲民保民思想的写照。只有把民众装在心里,才能赢得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启示周初统治阶层以史为鉴,重视民本,友善亲民。
《小雅·南山有台》是一首歌功颂德和祝寿的宴饮诗。“乐只君子,民之父母。”[15]意为:正人君子很亲和友善,就像人民的好爹娘。
《鲁颂·泮水》是一首赞颂鲁僖公美德生威的诗篇。但其前三章以均以“思乐泮水”(图4)起句,描写鲁僖公的友善亲民,让泮水岸边的民众感到非常幸福快乐。“鲁侯戾止,其马蹻蹻。”“载色载笑,匪怒伊教。”[16]意为:鲁僖公骑着骏马亲临泮水,与民众亲切交谈。鲁僖公和颜悦色,有说有笑,即便是在教导臣民的时候,也没有一点不高兴的样子。
图4
《大雅·泂酌》是一首赞扬周天子平易亲民,深受民众爱戴,社会一派和谐的诗篇。“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岂弟君子,民之攸塈。”[17]意为:周天子开朗乐观,平易近人,就像民众的父母一样亲民爱民,因此也得到万民爱戴,百姓归附。
周初统治者以德待民的友善亲民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民心,带来了周初政治稳定,生产发展,国家得以休养生息的和谐局面。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图5)[18]意为:《诗经》中的作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正统”,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诗经》许多诗篇具有深刻的人文教化意义。以德教化民众,让道德深入人心,让崇德守德成为民众的自觉自愿,是实现德治理想的有效手段。
图5
《小雅·蓼莪》是一首描写服役在外的儿子悼念父母的诗篇。诗中充满着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伤。“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19]意为:可怜父母,生我养我育我,历尽艰辛。“欲报之德,昊天罔极!”[20]意为: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可是父母已作他乡魂。亲恩未报,深感自责,一片孝心泪痕中。倡导民众重视孝道,孝是德行修养的人伦体现。
《小雅.常棣》是一首歌颂兄弟之情的诗篇。“原隰裒矣,兄弟求矣。”[21]意为:广袤旷野少一人,只有兄弟遍地寻找。“脊令在原,兄弟急难。”[22]意为:脊令鸟儿在平原,只有兄弟救急救难。“兄弟既具,和乐且孺。”[23]意为:兄弟聚集在一起,其乐融融。诗中反复强调人生遇到困难挫折时,兄弟会不惜一切代价,相救于危难之中。倡导兄弟相悌互爱,悌是德行修养在人伦中的又一体现。
《论语.阳货》说:学《诗》,可“迩之事父,远之事君”。[24]意为:学习《诗经》,近能孝敬父母,远可效忠国家。高度精准地概括了《诗经》的教化功力。
德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西周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道德修养,自警自律,戒奢戒靡,友善亲民,是防腐拒变的内生力量。以古鉴今,吸取《诗经》德治思想的精髓,重视道德修养的提高,增强对道德规范的敬畏感,以及遵守规范的自觉性、主动性,对于当前的廉政文化建设,构建社会和谐,都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