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方戏剧种的保护与传承探析

2020-12-01 02:06江南
文存阅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剧种福建戏曲

摘要: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传统戏曲需要在保留戏曲本体的基础上才能造就新的传播方式。要保持戏曲的传统文化品格,把握好创新和坚守的平衡,既要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又要符合自身的艺术规律。

关键词:福建;地方戏;剧种;戏曲传承

中国戏曲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由于中国民族众多、幅员辽阔,中国戏曲形成了300余种地方戏剧种,这些剧种各具特色,诠释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承载着不同的声腔音律和表演特色。中国戏曲从萌芽到成熟的漫长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华夏文明史,在时代变迁中,它总能随之进行调整、完善、融合和创新,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媒介的不断融合,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审美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传统戏曲因还未完全适应高速发展的传播媒介环境,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20世纪80年代中期,地方戏逐渐衰落;90年代中期开始,地方戏濒危;21世纪之后,国家将剧种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逐渐成为一门显学。

福建地方戏剧种的保护与传承为戏曲剧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示范。早在宋元时期,戏曲就在福建广为流传,福建的戏曲剧种较为繁多,历史上留存过的剧种有30余个,至今还有20余个剧种在福建各地上演,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涌现出《董生与李氏》《节妇吟》《春草闯堂》《连升三级》《团圆之后》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其中梨园戏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又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其历史渊源深厚,可以上溯到古南戏,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样式,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一、保持戏曲的传统文化品格

保护传统文化是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之一。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日趋突出,经济全球化带来国与国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传统文化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保护各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完整性,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确定了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标准。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曲列为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后还有粤剧、藏戏、京剧、皮影戏入选该名录,川剧、秦腔、豫剧、梨园戏、越剧、黄梅戏等戏曲剧种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同样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人们对这种古老而又常新的艺术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必须要强调的是,戏曲剧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又有着不同于艺术品、文献、手稿、手工艺技能、史迹建筑等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因为戏曲剧种是“活态”的传统文化,它既传承着历史文化传统,又呼唤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在对福建地方戏剧种进行调研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无论是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闽剧,还是四平戏、北路戏、梅林戏等剧种,在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都能够坚守剧种意识,保持剧种个性,极具地方特色。比如福建泰宁的梅林戏,是中原文化和闽越古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浓厚闽南特色的剧种,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有《当家人》《贬官记》《关公怒》等,梅林戏保留着粗犷、淳朴的表演风格,行当齐全,其唱腔為板腔体,曲牌以二簧、西皮为主,尾声又常带有类似山歌的拖腔,这也是梅林戏唱腔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一个独特风格。

二、戏曲本性与当代意识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全球化语境的挑战下,戏曲要突破困境与大众传媒寻求结合,就需要创新,寻找多种多样的戏曲传播形态,将传统戏曲重新包装并推向市场。而在借助现代传媒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坚守剧种自身的艺术规律,对戏曲剧种文化品格的保护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在对福建梨园戏的调研过程中,将戏曲本性与当代意识相结合以适应大众传媒时代观众审美需求,尤其要提到的是被称为“古典戏曲诗人”的剧作家王仁杰,他所创作的最负盛名的梨园戏作品有《董生与李氏》《节妇吟》《枫林晚》。他对传统文化满怀敬意,当他发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戏曲本体正在逐渐流失,他声称:“近季剧事不堪,传统备受轻薄,而余敬畏之心弥深之”;当人们更多地关注于情节的戏剧性时,他却呼唤着情节的单纯;当现代戏曲舞台上充斥着大量的高成本、大制作时,他却主张回归“一桌二椅”,回归戏曲本性精神。王仁杰在他的剧作中竭力保留传统风貌,他的剧作中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等,他坚持情节单纯化、副末开场、自报家门、上下场诗的运用,坚持分场标目的传统结构,他所选择的题材也是要适合梨园戏演出,将剧本、表演、音乐等综合起来,发挥出戏曲的综合性艺术特点,如女演员的“科步”,以琵琶、洞箫为主要伴奏,南鼓指挥的“压脚技”演奏技法在他的戏中常常可以看到。王仁杰以自己的一部部剧作,竭力保持梨园戏艺术的纯粹和古典意境,意图以自己作品中对传统戏风貌的保留来呼唤戏曲本性的回归,从而唤起人们的文化意识和追求。

因此,在大众传媒背景下,一定要把握好创新和坚守的平衡,既要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又要自身的艺术规律和传统文化品格,对濒危剧种更要加大保护力度,要明白戏曲剧种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课题项目:

作者江南系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讲师;本文系2017年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福建濒危地方戏剧种生存现状研究”〈项目编号:FJ2017C07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剧种福建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那个梦
小剧种大舞台
传统戏曲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福建艺术战“疫”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