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月?刘欣
摘 要:在数学教育理念的倡导下,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特别是直接面向社会的大学生,他们更需要强健的体魄和更好的身体素质,便于他们更好地进入社会接触工作岗位,能够在工作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身体是工作和学习开展的根本保障,大学生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人格和思想特征,本文立足于目前高校体育的教学过程,简要探讨了有效提升大学生体质的多元化教学路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质提升;多元化路径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重视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和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养成。但是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单一的身体训练,还需要教师向学生们灌输更多的体育文化精神,培养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习惯,从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在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一定要注意多元化、趣味化和全面化,要能够促进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大学生能以更高的身体素质去面对学习和就业。
1 高校体育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质的重要意义
1)是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水平的必要过程。中国的强国之路也是国民身体素质整体提升的道路。曾几何时,中国因为国民沉迷鸦片,气质颓丧、病痛缠身、弱不禁风,面对帝国主义的抢掠我们只能节节败退、丧权辱国。大学生是即将踏入社会的新一代,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身体素质的提升,对国民整体身体素质水平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能为社会带来一股全面健身锻炼的风潮,能引领新时代的人们积极开展健身锻炼,形成良好的身体素养。
2)是贯彻落实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必要手段。素质教育改革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从传统的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立足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将德智体美等作为新时代的教学目标和方向。体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利用体育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体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3)是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需求。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代表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一代代人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需要无数年轻一代为之奋斗,时至今日,我国的发展形势依旧严峻,我们面临着新时代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发展前进之路上一刻都不能松懈。所以,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岗位的工作要求,能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保证身心的健康平衡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良好的体质,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事业添砖加瓦。
2 高校体育教学及大学生体质现状
1)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按照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需求,高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体能锻炼,还需要融合智育、德育、美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指导学生体育训练活动的有效开展。可是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没有重视其本身的重要性,没有重视学生心理和思想方面的教育,故而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高校体育教学依旧是以基础运动训练为本,教师不重视教学过程,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学生自然也就不会在意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效果。其次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方式趋向单一化,没有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够新颖,甚至与教学理念不匹配,往往以竞技体育为核心而忽略了体育精神和体育素养的培养。最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体系范围过于狭窄,在现行的教学维度建立构建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运动训练而忽略了课程教育,以统一化、一体化的标准进行体育训练和测试,忽略了学生体质的差异性[1]。
2)大学生体质现状。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其综合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从近些年对高校大学生的体质情况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的效率尚未得到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培养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没有较强的耐力和体能,无法按照规定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出现肥胖、贫血等亚健康状态等等。造成这些不健康体质的原因包括两点,其一是不健康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其二是没有进行良好的体育锻炼。当代大学生过早受到外界社会信息的干扰,大学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但是高中到大学教学模式的快速转换使得很多学生尚未形成树立自主意识习惯,在健康管理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3 高校體育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质的多元化路径
1)重视素养,通过适当强制教学帮助学生克服惰性。高校体育教学的部分内容是基于新课标指导要求进行设置开展的,对于提升学生的体质有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很多大学生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对教师有着较强的依赖性,自控能力和自觉性较差,有着明显的惰性思想,如果没有强力的监督管理,很多学生不会自主开展体育运动。因此体育教学的时间、地点和内容都应该合理进行强制性安排,适当结合多元化的练习内容,引导学生持续、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以保证学生的体质能得到有效提升。
2)终身运动,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培养运动习惯。长短跑、跳远、球类运动依然在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占据主流,但是大学生经历了十二年的系统化学习,这些体育运动已经司空见惯,无法激发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在训练时就会偷工减料、敷衍了事,完全无法达到提升体质的效果。故而,大学体育教师应该以科学、多样、灵活、有趣为原则,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置多种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运动锻炼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能保持对运动的热情,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从而真正实现大学生体质的持续提升[2]。
3)身心平衡,以科学测评和教学评价体现个体发展。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相互的,只有保证身心的平衡才能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质。高校体育教学多元化发展的核心就在于学生在强化身体素质的同时是否也完成了心理健康的训练。要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多元化发展,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学生的身心平衡,科学的测评和教学评价体系必不可少,体育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以学生的体质差异性为依据,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比如耐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开展长跑、途中跑等运动;而体质稍差的学生可以适量降低运动和测评标准。结合多元化、有针对性的教学评价,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开展体育运动,达到综合体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4)精神教育,结合多媒体等多元教学方式强化体质。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并不只存在于课堂中,大学生的体质提升也是一个持续性的、漫长的过程,支持学生开展自主锻炼的动力就是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教师应该优化和整合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除了简单的运动之外,还需要开展体育文化精神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大家播放一些关于体育文化精神的电影和纪录片,类似于《追梦赤子心》《卡特教练》之类的体育电影和奥运会纪录片等,让学生通过这些影响作品了解体育精神,重视体育锻炼,延续课堂教学内容,形成支撑自己开展体育运动的内在动力。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促进教学过程的多元化发展,是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体育精神以及良好的体魄,必须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保证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发自主的开展体育训练,强健自己的体魄,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伟强.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及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9):17-18.
[2]戚世媛.基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