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医疗建筑设计的变迁及未来预测

2020-12-01 17:19谢薇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诊室医疗空间

谢薇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075000)

1 医疗建筑发展历程

1.1 医院的产生——“安慰型”医院

欧洲早期成规模的医疗机构——冯特尼耶圣母医院,是收容庇护场所,以护理为主但无确切的救治行为。人们到教会管理下的医院,通过祈祷进行心理安慰。医院最初雏形为教堂集中式建筑,护理位于中心区域,病床用凹室分隔,缺乏私密性,属最早安慰型医院。

1457年的米兰马乔雷医院以安慰为主,介入治疗这一手段。病人开始有就医行为,接收轻症状无感染患者。同时建筑功能开始向有利于就医的形式发展,平面矩形内由两个十字形空间分隔平面,患者依旧于大厅进行治疗。

1774年左右的巴黎主宫医院,因病人就医意识开始增强且人数增加,为减少患者污染空气传染他人,形成以阁楼为中心的圆形平面以便通风。这种建筑形式以护理人员等级结构为基础而建立,并非病人就医实际需求[1]。它仍是安慰型医院,缺乏以治疗为基础、以患者就医细节和心理为考量的医疗建筑设计。

1.2 医院的雏形——初步诊疗空间

医疗技术与医院建造相辅相成,典型案例是班贝格公共医院。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患者治疗人数增加,医院除接收病情表症较轻患者外,开始接收长期住院治疗患者。为区分两类患者,用走廊将建筑分隔成中心空间和外部延伸空间两部分,中心厅空间作为门诊,延伸空间作为住院。

因患者治疗流程的进一步细分,拉里博瓦西埃尔医院进行了改进。以治疗流程为基础,将建筑功能进行严格区分,出现门诊、药房、停尸房与解剖室等。住院和门诊进一步分离,庭院空间给患者和住院病人增加休憩空间。它是第一坐现代化模式医院,从此平面开始标准化。

德国先后出现了两种模式医院。治疗疾病种类划分更加细致,就诊人数逐渐增多,导致廊式系统医院出现。此外为防止患者相互感染,催生了单元式系统出现,这种模式更方便患者找到相应就诊区域。在北美为解决医院流线过长的问题,医院逐渐紧凑向高空发展[2]。

1.3 医院的发展——标准模式形成

一战后,随着治疗观念和建筑结构的变化,医院建筑向新的结构观和形式观发展。理查德·道凯尔为魏布林根医院设计了一个露台,露台视野开阔,可呼吸新鲜空气,也将新鲜空气引入室内,来缓解疾病带来的身心压力,有助于恢复治疗。

二战后,受医疗技术和建造技术影响,医院逐渐沦为医疗机器。以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医院为代表,内部对通风采光考虑较少,主要考虑医疗救治需求和医护人员管理便利性,并非以患者身心需求为重点的设计医院。

阿尔瓦阿尔托提出,建筑是为适应人的需求而设计的。在这一理念推广的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大脑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心理及患者病情治愈的影响非常大。医疗建筑开始以患者治疗和环境心理学为中心设计,以来提高治疗效率和患者舒适感。

1.4 现代化医院——新设计理念介入

包容性设计与人性化建筑设计被积极运用在医疗建筑设计中。医疗建筑服务对象患者种类具有多元性,通过包容性设计更能满足使用主体需求。让病人加入设计环节之中,更易发现建筑在细节上的缺陷,直接的为当地医院建筑设计提宝贵意见或提前解决问题[3]。同时多种学科逐渐介入到医疗建筑设计中,如人类心理、行为、社会、自然等学科,更加照顾到病人的各方面需求,由基本医疗建筑设施发展为个性化服务设施。

建筑与环境方面,丹麦北新西兰区新医院和新加坡社区中心综合医院,前者设计绿地平台作为室外环境,后者则将绿地直接通过坡道延伸至每层及屋顶。营造舒适就医和工作环境,同时增加城市休闲空间,将医院压抑气氛进行溶解。

功能打造方面,墨西哥儿童肿瘤医院通过设计游戏场地,让儿童有归属感,并将游戏及心理影响作为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来考虑。马德里医院则直接在较矮的一侧建筑屋顶上建造一个游乐场,成为儿童体育活动和社交场所。

室内环境方面,原研哉为日本梅田医院设计了一个可以给病人安全感的环境,作为妇产科医院室内以白色和红色为主,标识系统用白布进行装饰,柔软又干净,给人时刻保持良好卫生的印象。

2 未来医疗建筑发展预测

2.1 功能多元综合

国内医院目前多由行政机关领导,部分私人拥有,受限于财政、管理理念、医院定性,医院建筑形式与功能单一,导致患者就医行为过于单一。未来医院除满足基础就医需求外,应是多功能综合的医院。

可将医院设计为“综合体”,如儿科打破传统走廊两侧布置诊室的模式,将科室打通,设置如幼儿园一般可供儿童游玩、读书、就诊行为共存的区域;再如,将患者集中等候区域:挂号、收费、输液与游玩性质的室内花园结合(见图1);诊室空间与诊室外等候空间以软性分隔物隔离开来,或将空间重合设置。

图1 门诊大厅、走廊,调整后(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和设计方式,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穿插加入其他功能,丰富医疗建筑,使患者逐渐脱离“谈医色变”的心理状态,向“愉快”就医转变。

2.2 空间丰富多样

如今的医疗建筑门诊楼内部空间,是适应医疗建筑功能设计出来的,空间性质固定,不同医院的空间形式和组成元素大致相同。如千篇一律的门诊楼大厅,挂号咨询收费排在大厅周围,走廊和普通建筑的走廊没有区别,诊室也是一个个固定尺寸和格局的房间。

未来医院应打破固有的死板空间,增加空间趣味性和便利性。走廊既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停滞空间,也可以是一个连接诊室、消除焦躁情绪的空间(见图1)。如门厅作为室内外连接空间,可以更加多元化,包含室内绿化环境空间,停滞空间,穿过空间等一系列空间。

空间应该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更加灵活多变,丰富的空间能使人沉浸在建筑之中,体验空间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痛苦。由于实际诊疗时间短,但医疗流程较长,丰富的空间可以使人缓解消极情绪。

2.3 装饰更具针对性

装饰不仅指墙面上的装修更指可接触设施。未来医院,儿科诊室除墙面增加丰富的绘画图案外,还应适当的设置木马、攀爬架、滑梯等儿童游乐设施(见图1)。同时将导医台、收费挂号、桌椅器具、标志牌等,设计成能分散儿童注意力的有趣形象,缓解儿童抵触情绪。

而产科,孕妇相对于其他患者更加行动不便。长时间坐或立对腰椎和腿部产生压力,座椅设计更应多样化,可以有方便站立倚靠的承重靠椅,也可以有仰躺的设施来暂时缓解疲劳。在等候区域,设计一个可以听音乐的设施;或者放置些沙发,安排些胎教书籍。多种元素的介入可以增加空间中温馨的气氛,也可以减轻疲劳、缓解焦躁情绪。

针对如今人类疾病和死因的分析,生物学模式下的医学治疗已经不能作为人体健康评判的唯一标准,心理和社会层面与生理上同时处于健康模式才是真正的健康[4]。装饰进行针对性设计,是为了最大程度的符合就诊人员的心理特征,目的在于减缓医院固有的特征形象给就诊人员带来的心理压力及身体压力。

猜你喜欢
诊室医疗空间
午后的诊室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新开的诊室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什么是医疗告知
加强空闲诊室动态分配管理提高门诊诊室使用效率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