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唐闸镇北街区更新设计

2020-12-01 17:19章泉丰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2期
关键词:街巷界面传统

章泉丰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1 概况

唐闸镇北街区位于通扬运河西岸,属于唐闸古镇遗产区,占地面积3.78hm2。东临北市街,南街高岸街,北为厂房区,西接北工房。街区紧邻通扬运河和港闸河,水陆交通便利,与近代油脂厂、资生冶铁厂隔岸相望,是近代工业附属重要的生活区,如图1所示。

图1 唐闸镇北街区区位

2 现状

街区因自身交通缺陷和外部城镇更新,市民外迁,空心化严重,日益衰败。建筑历经多次改造,呈现出时代特征杂乱、质量不一的状况、街巷壅塞。对外交通组织不畅,内部无法通行机动车,造成街区与外部闭塞。街区内建筑密度高,缺少公共生活区域。街区内不可移动文化和传统建筑占比约22%,一般建筑占比约68%,违章建筑占比约10%(见图2)。街区总体建筑风貌质量不高,更新改造潜力较大。

街区保留了相对完整的街巷体系:三横两纵的网状结构。东西向的北市街二弄、一弄,北菜场-泽生后街,南北向的高岸后街和后街二弄。因历次改造街道界面参差不齐,常见有实体山墙面,局部二层挑出,现代大开洞,紧贴道路,未预留出行人活动空间。

图2 建筑分类统计

3 更新

重塑街巷立面、提升街区景观、激发街区活力为规划目标。街区与当代城市再关联,内部道路北连规划幸余,南接高岸街。主要道路对接城市交通最大程度的保留次级巷道对城市开口。加强新老城区的关联,穿透和多孔的特质。强化以民俗广场为核心的传统商业街巷环线。河道:依据历史河道线型,恢复河道和堤岸景观。因城市道路规划需求,拆除地块北侧和西侧边缘建筑,清理街区内的违章加建。削减部分历史价值低的一般风貌建筑,释放为公共空间。建筑密度减少约40%。对于一般建筑基于原来外轮廓不变的前提进行建筑立面更新,让“旧”和“新”充分地有机结合。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及传统建筑,制定修缮导则,按文物要求进行修缮。

街区规划构成河-坊-街圈层结构。景观带串联运河河堤-高岸街河堤-历史河道河堤街区,内部民俗广场为公共活动核心,泽生水利公司旧址、魏家大院、高家大院为散布历史记忆点。依据街区内泽生后街北侧,院落肌理清晰,南侧街巷密集的特征,因建筑空间形态特征,形成北静南动的业态布局。静态商业以精品客栈、地方风俗体验、历史文化展览为主;动态商业以旅游商业、餐饮为主。北区以目的为导向的商业服务区,南区以游玩为导向的公共活动区。构建近期的精华动线和远期的全景旅游动线,串联起游客中心、入口广场、泽生水利公司旧址、魏家大院、民俗广场、泽生后街、摄影基地、高家大院等街区节点,如图3所示。

图3 街区规划总平面

街景塑造是该区更新的重要部分,三横两纵的历史街巷重新梳理联通。界面整治从现状情况出发改造重点不同。北市街一、二弄现状情况:沿街建筑体量较为接近,街道保留传统尺度,但建筑年代材料颜色各异;住户根据功能要求逐步改建;入户功能性要求与街巷公共空间混杂。改造重点:界定街巷与住户空间界限,加强入口处的功能性、趣味性与景观性;通过改变立面材料增强街道整体性;对不协调的立面元素进行改造,有节制的恢复传统风貌。北菜场-泽生后街现状情况:各时代建筑并存,居住建筑和商业建筑相间高度体量不一,街道界面混杂。改造重点:改造沿街立面,统一形式特征,打开底层界面,适应未来商业功能需求(见图4)。北市街现状情况:沿街建筑体量各异,无统一风格;道路与建筑体量间有高差;道路与沿街建筑间缺少缓冲空间。改造重点:界定街巷与商铺空间,原沿街一层商铺改造为灰空间,店面内退;处理场地高差,内外整合以优化人行体验;将北川饭店作为地标建筑,保留历史记忆修正风貌发展利用。

图4 北菜市巷街景

4 修缮导则

街区内的传统建筑,具有南通地区典型的“淮风吴韵”地域特征,也有清、民国时代维度特征,特别是近代张謇在唐闸兴建民族工业,“西风渐近”促使唐闸地区近代建筑特征显著。由此,对于街区的更新改造,基于现状调研总结而成的修缮导则对于街区更新在地性的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导则依据传统建筑的建构特征,分为结构体系、界面和细部三大部分(见图5)。结构体系,含平面布局、剖面布局、木构架实例、结构形式、提栈做法、梁檩构造。平面布局中,“明三暗五”是唐闸传统建筑的典型形式,由于形制规避,建筑明面上看为三开间,内部实则为五开间。唐闸地区传统建筑正贴与边贴结构中,最常见的为四界和六界:六界格局是唐闸传统建筑中最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四界格局常见于规模较小的民居厢房及门屋中,其中脊柱落地的“四界三柱”插梁形式最为常见。同时还有一定的不对称形式。在正贴中,为彰显屋主身份同时也可形成更宏大的活动空间,会采取脊柱不落地的抬梁式做法;采用插梁做法时则以“六界七柱”形式居多。唐闸地区的房屋屋顶基本都有提栈做法,即屋顶坡度由脊檩到檐檩,依次上升,与《营造法原》的形式相似。唐闸地区脊檩多在六算至七算之间,即坡度在0.6~0.7;檐檩大约为四算半至五算半,即坡度在0.45~0.5。民居建筑界面,唐闸地区传统民居立面三开间居多,基本采用当心间落地长窗、次间有窗下墙的形式。适应沿海地区大风气候特征,檐口较矮,层高2.3~2.8m,明次间大小接近,比例为10:9~8:7。唐闸地区传统民居常会在入口界面进行退让,留出一个檐下缓冲空间,多开间有时在屋面上直接相连,在屋脊和立面组合上再进行划分。屋顶形式主要为硬山顶,少有部分歇山做法。硬山做法中山墙面普遍不突出屋面,屋脊舒展。砖券窗是近代民间工匠创造的另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语汇,在唐闸地区的近代民居建筑中使用得非常普遍,上部砖券部分采用叠涩线脚,也有直接设过梁开窗洞的做法。

图5 界面特征构件

镇北街区,是唐闸古镇典型的传统片区,保留了自清以来不断迭代变化的痕迹。提取保留重要的街巷建筑历史信息,植入有活力的新业态,激活街区,形成活态保护。

猜你喜欢
街巷界面传统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边走边唱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种可用于潮湿界面碳纤维加固配套用底胶的研究
老传统当传承
雨中的街巷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