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广州 511434)
随着汽车驾驶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对雷达波的偏转角度范围提出更高要求,安装在前后保险杠两侧的雷达传感器就像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眼睛,它的反应灵敏性和探测精度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当雷达波偏转角度超过一定公差范围,就会形成探测盲区,可能发生汽车与周围障碍物触碰,造成安全事故[3]。本文通过3DCS建模分析研究影响侧碰雷达波偏转角度的因素,对其中重要影响因子提出优化改善建议。
以分析某款车型右侧前保上安装雷达波偏转角度分析为例,雷达传感器通过雷达支架装配到前保上,前保通过前保侧支架装配到车身上,车身与底盘合装为整车[4]。装配完成后如下图1所示:为简化分析步骤,将雷达波转化为过雷达传感器中心表面建立的法线L,将雷达波绕X轴、Y轴、Z轴偏转角度转化为与车身基准坐标系XY平面、YZ平面、XZ平面偏转角度,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该偏转角度主要为绕YZ平面偏转的水平角记为α,和绕XY平面偏转的俯仰角γ,目标要求偏差范围在±3°为合格[5]。
图1 整车侧碰雷达装配图
零件定位需要同时限制6个自由度,本案例中采用3-2-1定位法则定位各零件,主要装配步骤是:雷达通过雷达支架装配到前保上,雷达与前保雷达支架建立一个装配,前保总成通过前保支架装配到车身上,前保总成与车身建立一个装配,车身通过底盘合车工装装配到底盘上,车身与底盘建立一个装配,共建立三个装配。建模时根据图纸定位信息在各零件上建立DCS点,按照图纸定义公差输入公差要求,通过装配命令按照实际装配工艺把各零件、部件装配到一起,最后根据分析目标要求建立测量。在3DCS建模分析之前,需要对这些基本装配条件进行假设,在模拟运算时尽可能符合实际装配工艺,模拟运算条件如下:
(1)取样次数:20000次;(2)所有零件不考虑零件变形;(3)所有零件的轮廓度公差分布类型为正态分布;(4)所有零件的位置度公差分布类型为RightSkew分布;(5)单件及供货状态总成生产能力达到6Sigma水平;(6)不考虑装配力、热膨胀、重力等因素影响;(7)不考虑工装夹具磨损等因素影响;(8)三维数模中的尺寸即为公称尺寸等因素影响;(9)测量分析目标简化为直线与平面夹角。
表1 各零件公差分解信息
输入各零件公差信息如表1。
说明:雷达支架与前保通过热熔焊接为一体整体供件,作为分总成定义公差信息,车身用虚拟夹具代替输入公差信息,不影响整体建模准确性[6]。
雷达波L沿Z平面投影,投影线与X平面、Y平面形成的夹角为α1和α2,在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侧碰雷达盲区探测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其中较大偏转角度的影响,取其中偏转较大值为水平偏转角α。
尺寸链计算:分析雷达波水平偏转角度α主要影响因子,各影响因子贡献度如表2:
表2 水平偏转角度α主要影响因子贡献度
计算结果:六西格玛:4.16°,最小角度:-2.08°,最大角度:2.07°,超差率:0 ,结果如图2示。
雷达波L沿Y平面投影,投影线与X平面、Z平面形成的夹角为γ1和γ2,取其中偏转较大值为水平偏转角γ。
尺寸链计算:分析雷达波上下偏转俯仰角度γ主要影响因子,如表3示:
表3 俯仰偏转角度γ主要影响因子贡献度
计算结果:六西格玛:3.23°,最小角度:45.39°,最大角度:48.62°,超差率:0,结果如图3示。
通过3DCS软件三维建模运算统计结果分析可知,汽车行驶过程中雷达波沿水平方向偏转角度α±2.07°,沿俯仰方向偏转角度γ±1.62°,制造和装配公差累积造成的雷达波角度偏转不超过设计目标±3°,按照现有设计精度水平满足雷达盲区探测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影响雷达偏转角度的主要因子是前保上雷达安装面的轮廓度公差,水平角和俯仰角偏转此项公差均为最主要贡献因子,实际制造中因为前保是柔性件,容易发生形变,需要作为测量计划中关键监控项重点监控。同时产品设计初期应尽可能使雷达安装支架布置靠近前保定位点,装配后零件精度更高,雷达波探测范围更精确。
图2 水平偏转角度α计算结果
图3 俯仰偏转角度γ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