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天娇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的秋天,话题#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爆了社交网络,能引发如此大规模的跟风与分享,必有其原理。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乔纳·伯杰的疯传六原则去复盘整个事件,会发现此次事件至少满足了其中三个条件:情绪、诱因和社交货币。而此次现象级时间背后,也给品牌营销带来了启示:培养品牌消费仪式感、温情营销、打造品牌社交属性。
2020年的秋天,一个充满恋爱酸臭味的话题#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爆了社交网络,网友们纷纷参与晒图,俨然是一场狂欢。微博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上了热搜,截至目前,话题阅读量达23亿,讨论次数达91.2万;抖音上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话题,就有37.1万个视频,总计有26.5亿次播放量。可以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已经成为全民用梗的现象级话题。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底是什么梗?其实,事件很简单。起初是一个女孩子在微信上晒出与男友的聊天记录,在秋分之际男友发出52元爱心红包作为女孩购买奶茶的费用。女孩子感叹:在这特殊的季节,男朋友的做法既暖心又暖胃……一波狗粮撒完,这条消息被秒传,先是从朋友圈开始,病毒式蔓延,爆裂式发散,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纷纷跟风要“奶茶”,要红包,秀恩爱,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花式表达,再加上期间敏锐的品牌等商业力量的推动,“秋茶”顺利地冲上了热搜,最终也成就了全网玩梗。
寻找巧妙的切入点来撬动,以迅速达到病毒传播的效果,像这样的营销事件,每年少之又少,各大品牌更是感慨“可遇而不可求”。
那么,在这亮眼的数据背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凭什么火了?又给品牌带来了什么营销启示呢?
如果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乔纳·伯杰的疯传六原则去复盘整个事件,会发现此次事件至少满足了其中三个条件:
(1)情绪: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现象级的刷屏背后,隐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情绪,例如孤独和焦虑。近年来,全球年轻人孤独感直线上升。由于年轻消费者独生子女的比较多,而且大部分时间在外求学或工作,和父母沟通较少,而且现代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不不像从前那样联系紧密且稳定,因此新一代年轻人面临的空虚感会更强。孤独感已经成为年轻人越来越普遍的情绪。
另外,随着国内国外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再加上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人们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的情绪普遍增多,集体无意识的焦虑也随之高发,能够填补这种心理裂缝的内容也更受欢迎。
而在大家印象中,奶茶本身就是温暖和美好的象征,喝奶茶是一种很容易产生幸福感的事情,能够让我们心生欢悦,心生欢喜和安宁。
因此,面对孤独的年轻人,显然奶茶以及对方给予的热乎的关怀和温暖,能够触动他们的内心柔软的情感,抚慰他们的孤独和焦虑的心灵。
(2)诱因:所谓“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只不过是一个诱因,是所谓真正的“秋天到了”,看似再正常不过的季节变换,但透过气温和环境的变化会激发人们更多的相关联想。秋天像春天一样,是个多愁善感的季节,是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但奶茶的温暖可以补足,这就是大众在秋天的情绪表达,带有普遍的意义。
(3)社交货币: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喝奶茶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加班的时候喝一杯,看剧的时候喝一杯,逛街的时候喝一杯……尤其是在心情差、压力大的时候,奶茶就会化身“续命神器”,给你无限能量。“奶茶”文化在影响年轻人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朋友、情侣相互之间点奶茶成为表达情感、传递关怀的一种方式,分享奶茶新口味也被纳入社交话题库当中,逛街时一杯奶茶更是成为了必备的打卡项目。
知名营销专家小马宋说,社交货币有三种:提供谈资;表达观点;晒优越感。而此次奶茶事件,恰恰能够为年轻人提供了谈资,表达对秋茶的观点同时晒优越感,激发了用户的二次UGC产出,在朋友圈和社交网站进行分享,实现裂变式传播效果。这也是“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话题能够迅速达到如此高阅读量和视频输出的因素。
那么,此次秋茶事件给品牌带来了什么营销启示呢?
所谓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第一杯,饱含了消费者满满的仪式感。而年轻一代在生活中愈发注重仪式感,像吃美食前要晒个照,朋友聚会先合个影,做饭要用好看的小盘子,连吃泡面都要讲究仪式感。品牌可以通过培养消费者在品牌层次的仪式感,培养品牌消费习惯。
首先是产品的仪式感,比如,益达必须“一次嚼两颗”,吃奥利奥时要“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这些仪式感的动作,就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消费习惯,强化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差异化形象认知。
其次是品牌营销战略的仪式感。仪式感营销不仅体现在产品使用体验层面,更体现在品牌营销战略层面。例如,星巴克会在春天推出樱花杯,在圣诞节推出圣诞系列饮品和杯具,用周边产品为品牌增加了附加值,增添了品牌消费的仪式感。
另外,还有场景仪式感,也可说是一种精致生活的体现,即给消费者一种在特定空间、时间、情绪、情感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自我满足感,这是超脱于产品之外的。例如海底捞给消费者提供的优质的服务环境,星巴克给消费者提供的第三休闲空间,都极大地强化了消费的仪式感。
而在诸多表现形式中,造节是近年来流行的仪式感最强的表现形式。品牌造节的本质,是营造和用户持续沟通能力,通过营销IP制造品牌差异化形象定位的效应,长久抢占在用户心智的位置,培养用户对品牌的粘性和忠诚度。
例如天猫“双十一”,京东的618,钉钉“开工节”,“节”就是一个符号,不仅是一次网购的狂欢,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用户的网购习惯,赋予了这一个时间点特殊的意义。随着“80后”“90后”崛起成为消费主流,以往“做打折活动”就能引来客流无数的时代已过去,所以,除了超值的优惠,品牌还要用具有仪式感的营销活动来成为消费者的谈资,成为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社交货币,以此聚集人气,吸引消费者。
在现代快节奏繁忙的生活里,温情营销能够在这个充满噪声的时代使用户在情感上得到愉悦,温暖是能触及人内心的情感,用温情营销赋于用户温暖感,建立起用户对产品亲切、认同的情感联结。例如谷歌的温情营销“请给我爸爸放天假”:故事主角是个小女孩,女孩用蜡笔给谷歌写信,信件内容大意是,爸爸只在每周六休息,但七月份的某个周三是爸爸的生日,希望公司能给爸爸一天假期。而谷歌一方爸爸的上司回信同意了,并给了爸爸一周的假期。故事如童话,充满温情,并相继被各大社交网络转发,这一事件最终得到Google搜索相关记录超7500万条的成绩。因为故事温暖、触动人心,没有人计较故事出处,更没有人去探究这些信怎么被媒体得到,善意的人们单单靠着一份温情带动了“谷歌”的又一次宣传动作。
再如:滴滴专车的春节“回家”主题短片《从此这个城市对我只有冬天》,虽然整部TVC没有明星出演,没有华丽的包装,却将最朴实无华的情感流淌在影片的点滴之间。以动人的故事、精良的制作和精致的氛围营造,成为这个冬天温暖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白领、金领的暖心之作。作为一部带有营销倾向的视频,没有过分体现滴滴专车的产品功能,而是强调其连接故乡、亲人的“纽带”形象,有情感,有温度。十分自然地展现了“滴滴专车,让你离温暖更近一点”的价值主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品牌营销不仅需要精准锁定目标消费人群,同时更需要将营销内容能够与情景共生,传递温暖。
当下,“社交”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场景,而社交生态的日益成熟,驱动了社交零售新兴市场的日益兴盛;同时,社交结构也呈现触点多、社交强的新特点。
在此趋势下,消费者决策路径变得丰富化,从社群触动、线上搜索、口碑验证、线下体验到社区服务等,都具备了无缝链接,而触点的多样化和丰富化,长久以来必将固化消费习惯。这意味着,消费者获取品牌信息的渠道变多了,消费者可以选择在不同地点、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场景完成购买动作,从而打破了曾经单行选择的状况。那么作为品牌方,就必须布局消费者全触点营销,以覆盖更为广泛的消费群体,同时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例如,喜茶布局了线下体验店、“喜茶GO”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微博、天猫旗舰店、抖音直播以及美团外卖等这些触点,并且使线上线下进行营销传播无缝联接,比如,通过小程序下单,可以去线下实体店进行提取,同时也通过线下活动吸引粉丝到线上。另外,在流量越发昂贵的当下,让消费者成为品牌传播媒介,主动为品牌发声,不仅营销成本低,而且流量更容易加速裂变。品牌可以使内容生产和品牌自身具有社交属性,然后通过丰富多样的裂变机制,满足消费者各种内在动机、触发其主动裂变。比如,喜茶打造了不同风格的门店,玩味摩登的「HEYTEA BLACK」店,有可爱少女的「HEYTEA PINK」,门店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因此成为消费者的打卡网红地,主动愿意自发传播。而奈雪致力于打造像星巴克一样的“第三空间”,本身就提供了一种社交场景。
在消费大升级背景下,消费者更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而温情和仪式无疑是品牌溢价的重要因素。“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除了富有温暖和仪式感外,能够激发用户的二次UGC产出,在朋友圈和社交网站进行分享,实现裂变式传播效果,正是因为奶茶本身的社交性。无疑,未来能为消费者创造社交货币的品牌将更具有竞争优势。毕竟抓住了核心消费者的社交需求,才能让品牌抢占消费者心智。最后,任何形式的品牌营销、创意一定是基于对消费者消费场景的痛点洞察,然后选择恰当的时机传达给消费者。而且,品牌营销,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次互动这么简单,它需要品牌从战略发展的层面出发,洞见品牌基因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契合点,通过持续性的灌输,达成用户与品牌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