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客家文化从最初的零散的民间文化上升为一种系统性的文化现象,这其中经历了文化学者的自省自悟、学术争辩、调查研究、理论提升,以及众多客家名人志士的成功崛起和呐喊助阵,并最终成为客家民众当中自觉的文化认知。
近年来,客家文化持续迸发出新鲜活力,既基于客家民众的文化自觉,更有赖于客家地区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全力投入及有效宣传。例如以客家人主要聚居地和衍播地自称的梅州,就将“世界客都”作为自身的城市定位,而河源自称为“客家古邑”,龙岩长汀被誉为“客家首府”,赣州被称为“客家摇篮”。从各地不约而同地将“客家”作为打造自身的城市文化品牌可以看出,客家文化具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鲜活的生命力,可以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无穷的动力。
客家文化作为一种民系文化,其显著的优势是可以通过相同的语言和风俗将身处不同地区的客家人群联系在一起,利用文化的共鸣唤起人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并将这种归属感和自豪感转化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动力,利用不同背景、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客家人的力量共同发展城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例如世界客都梅州,近年来通过建设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造中国客家博物馆(包括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举办世界客商大会和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举办客家学论坛、打造客家风情老街区、编纂客家文化系列丛书、推动客家围龙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打造客家名人故居等举措,将客家文化与城市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保护和传承了优秀客家传统文化,又有效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对于城市的文化建设,我们认为离不开以下三点:一是必须找准自身的文化定位,并对该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挖掘,只有定位精准,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二是必须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与民众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把文化变成城市居民的精神必需品,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三是由于城市的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更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有长远的发展眼光,无论在财政支持、人才引入还是项目建设上,都要舍得投入、敢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