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羽丰
(陕西省榆林市饲料饲草监测检验站 陕西榆林 719000)
养猪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每年的消费量能占到所有肉类消费的一半以上,加上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的猪场每年都在扩增[1]。近些年,随着资本对农牧业的青睐,网易、京东、阿里巴巴等也开始进军养猪行业,极大地促进了行业的技术变革。那么到底该如何科学高效地养猪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高效养猪的关键在于饲养管理,80%以上的猪场问题都与饲养管理不规范有关,很多猪场虽然制定了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时困难重重,导致制度形同虚设。一般猪场常见的管理包括人员管理、饲养管理、饲料管理、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人员管理主要为制定可实行和实现的规章管理制度,用来约束和激励饲养员、兽医、管理人员、实验人员、行政人员等,规章管理制度虽没有统一标准,但总体需以本场实际情况为制定依据,小型养殖场可向比自己规模更大,更为先进的大型猪场学习。猪群饲养管理关键点在于根据猪日龄阶段饲喂相匹配的饲料,做到定时定量,有条件的猪场可使用自动饲喂料线,从而减少人工成本。饲料管理工作较为简单,但非常重要,关键在于防止饲料霉变和变质,从原料仓库到成品仓库,每一项都要做好出入库记录,高温高湿季节切记做好库房防潮和通风工作。行政管理最大关键点在于确保员工的忠诚度,岗位人员的频繁变动是养殖场的大忌,企业一定要多给员工做人文关怀,多谋福利,从而减少人员流动。业务是一个养殖场的销售经济来源,小型养殖场业务单一,通常没有自己专门业务人员,但对于大型养殖企业来讲,猪及其肉制品就是企业的产品,需要在市场销售,只有产品转化为资金,企业才能生存,才能确保良好发展,故一定要抓好销售团队的管理,不断给予激励,多做差异化的产品,使企业的利润得到最大化。
养殖场要杜绝疾病的蔓延就必须重视消毒工作[2]。消毒包括的种类较多,如环境消毒、带猪消毒、饮水消毒、车辆人员消毒、手术器械消毒等多个方面。
环境消毒主要是将消毒液或消毒粉喷洒在环境中,从而使环境中的潜在病原得到杀灭,防止出现疾病流行的过程。对于猪场来讲,环境消毒主要包括猪舍环境、场内环境、场周边环境,以及连接不同区域的走廊、库房、办公区、宿舍环境等的消毒。带猪消毒主要是猪养殖期间,为了降低疾病发生率所进行的将消毒液直接喷在猪体表的一种消毒方式,多用于疾病的日常预防和出现疾病流行时的紧急防控。饮水消毒是为了杜绝病原经“粪-口”途径传播所进行的一种消毒方式,临床以酸化剂、高锰酸钾消毒较多,或通过电解水的方式杀灭水中致病菌。车辆人员消毒多是为了防止外来病原经车辆和人员携带进入场内的一种消毒措施,外来车辆和人员在进入场内之前,在门口必须严格消毒后再允许进入。手术器械消毒临床使用最多的为剪牙钳、手术刀、产科器械、阉割器械等,使用完毕后需严格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经器械传播。
根据不同消毒种类的特点,临床需科学选择消毒剂和消毒方法。环境消毒时,应选用广谱、高效、使用成本低的消毒剂,长期养猪的场其圈舍、场内、场周边会长期存在致病原,对猪场是潜在危害,可使用2%火碱、5%石灰乳、0.5%过氧乙酸等消毒。带猪消毒时应以安全作为首要考虑的指标,建议使用0.1%苯扎溴铵溶液、0.2%过硫酸氢钾溶液等。饮水消毒可使用0.05%酸化剂或0.1%高锰酸钾溶液。车辆人员消毒可使用0.1%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1:500 倍稀释的次氯酸钠喷雾等,消毒时要确保无死角。手术器械可使用广谱、氧化性弱的消毒剂,如0.2%苯扎溴铵溶液、75%酒精等,浸泡30min 以上。
疫苗免疫是保护易感猪群免受病原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但是免疫疫苗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关键点,确保免疫成功。
首先,免疫前要检查疫苗是否过期、是否按要求存放、免疫剂量、免疫注意事项等,确定无误后再进行免疫操作。对于油乳苗,如果先期在冷库中存放,则免疫前最好在38℃的水中恒温放置,使其温度回升至38℃之后再进行注射,因回温后疫苗温度和体温接近,注射后局部不会出现冷应激。很多未回温的疫苗注射后很容易产生脓疱、局部组织坏死等副作用。
其次,操作要熟练,对于猪来讲,疫苗大多都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一定是肌肉丰厚,大血管分布较少,容易操作的部位,以颈部和大腿部作为首选。免疫注射时要求“快、准、精”。“快”指速度快,速度越慢应激越大,有些操作熟练的兽医免疫时间不超过1s,猪甚至基本无异常反抗表现。“准”指的是注射部位准,免疫后注射部位无炎性反应,无疫苗漏液,完全在肌肉组织中,未刺破大血管。“精”指的是免疫剂量精确,当下都是自动的连续注射器,免疫剂量一般都能把握只是免疫时注意不能进入空气。
再次,免疫后要进行抗体监测,免疫的目的是为了使机体产生抗体,但很多猪场受制于检测平台制约,免疫后不关注后期抗体产生情况,以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型猪场居多。大型养殖集团、龙头企业等一般都有自己的实验室,也配备有专门人员进行跟踪,即使不慎出现免疫失败,也能及时发现补免。
无抗养殖技术中的“抗”指的是抗生素,抗生素原本是用来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但由于我国现有养殖水平无法完全摆脱抗生素的依赖,加上疾病频发,使得抗生素在基层滥用,随意加大用量和延长用药时间,造成药物在动物组织中残留超标[3]。全球消耗的抗生素中大部分是用于了食源性动物,这导致了细菌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非常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 年,耐药菌问题可能使2,400 万人陷入极端的疾病,如果不对抗生素的应用加以控制,抗生素耐药性将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农业农村部规定,自2020 年7 月1 日起,我国饲料企业将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抗生素的商品饲料。因此,无论是商品饲料生产企业还是养殖企业,如何尽可能降低无抗饲料带来的经济损失是当下必须面临的问题。
无抗养殖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诞生,目前能替代部分抗生素功能的物质主要包括中兽药、微生态制剂、生物制品、植物提取物、噬菌体等,其中,中兽药、微生态制剂、生物制品、植物提取物是传统的替抗物质,目前市场应用较多,只能解决部分感染性疾病问题,而噬菌体技术是目前较为前言的技术,是新型的无抗品类。噬菌体是一种能够侵染病原菌的病毒,其侵染过程包括吸附、侵染、复制、组装和裂解等步骤,得到的大量子代噬菌体又能重新侵染其他致病菌,和抗生素相比,既能起到抗菌效果,同时也能保证高效、无药物残留。简而言之,抗生素是通过化学方法来起到抗菌效果的,而噬菌体是通过生物法来起到杀菌功效的。无抗技术主要用于商品猪的临出栏阶段,尤其是离出栏仅剩不到28d 时,很多抗生素会进入限制使用的休药期范围,为了确保肉制品的食用安全,大家一定要用无抗技术来解决后期疾病问题。
除了上述几种外,临床上科学高效养猪的技术还有很多方面,与传统养猪模式不同,现代化的养猪更加讲究科学,而市场也更倾向于需要提供口味更好,食用更加安全的猪肉制品,这是消费理念的转变。养猪企业除了保证猪肉量的供应之外,还必须适应市场转变需求,紧跟市场步伐,不断调整自我,科学高效地进行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