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兵
(重庆市巴南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1320)
在鸭养殖过程中,病毒性肝炎病是需要重点防控的一种疾病,尤其其致死率较高,一旦发生和流性传播,容易造成雏鸭的大量死亡,进而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探索该疾病的防治对策,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鸭病毒性肝炎病的病原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该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其所引发鸭病毒性肝炎病具有发病急、烈性强、致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征,主要危害鸭的肝脏。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具有较强的环境耐性,在pH 3.0 环境下可以存活,并可以抵抗甲醇、乙醚等多种溶剂,以及较为常见的消毒剂,热稳定性高、强,在不经处理的污染雾化器上可存活超过70d,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长,-4℃环境下,该病毒的存活时间即可超过2 年,如在-20℃环境下,其存活时间还可达到9 年。
鸭病毒性肝炎病在临床上多见于低日龄阶段,以7~21 日龄内的雏鸭感染率最高,该病具有一定潜伏期,一般情况下其潜伏期为1~4d,且发病多呈急性,病情发展加重、速度快,雏鸭发病后致死率超过90%。鸭病毒性肝炎病发病后传染性也较强,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大范围传播,如发现病鸭后控制不当,常会导致雏鸭大批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病鸭多可见精神萎靡、运动减少、行动呆滞等症状,大多嗜睡,爱蹲卧,随着病情持续发展,还可见共济失调和身体抽搐等反应,病鸭头颈朝背部呈反张状,脚部痉挛反复踢蹬,之后会在短时间内死亡。部分急性发病的个体,还可能在无明显症状情况下,突发痉挛并迅速死亡。对病死鸭进行剖检,可见部分脏器出现病理性变化,其中以肝脏最为主要。病鸭肝脏能够见到明显的肿大变化,且组织脆弱,脏器表面出现较多出血造成的斑、点状病灶,分布密集处可联结成带状,日龄较小病鸭肝脏为土黄或红黄色,较大病鸭则为灰红色。除肝脏外,同时也可见其他脏器的病理性改变,如胆囊、脾脏、肾脏、胰脏等多脏器可见肿大变化。此外,病鸭脑组织也表现出一定的病理性改变,主要为血管充血及脑组织周围水肿等现象,即病毒性脑炎症状。
由于鸭病毒性肝炎病的强传染性,及时控制其传播对于降低该病的危害与损失是非常关键的。为避免病鸭对其他健康鸭造成传染,导致群体性发病,需要在发现病鸭后第一时间做好隔离处理,严格阻断病鸭与其它鸭的接触渠道。同时隔离同群鸭,进行观察和预防性治疗,防止处在潜伏期的已感染病鸭与健康鸭接触,造成进一步传播。针对病鸭主要使用药物治疗,中西药均有一定应用价值。西药治疗方面,主要是使用头孢噻呋钠和地塞米松等药物,通过肌肉注射方式进行治疗,一般针对雏鸭的给药剂量以10 日龄标准划分,10 日龄以下每只给药0.25~0.5mL,10 日龄以上每只给药1mL,通常注射1 次基本可起到有效治疗的作用。中药治疗主要使用大青叶、败酱草、千里光、板蓝根、鬼灯檠各600g,茵陈550g,黄芪450g,龙胆草400g,连翘和栀子各300g,双花200g,按剂量配置好后,煎煮加工,并拌入饲料中,每天进行投喂,连续使用1 周可见效。具体治疗时,还需要根据区域该病发作的实际情况,以及药物试验的结果,合理选择药物治疗的方案。
鸭病毒性肝炎病的防治,应当将日常预防作为重点工作来对待。引种是疫病防控的源头环节,养鸭场或个体养殖户要有效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病,还需要在引种环节注重选择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优良品种,通过母源抗体提高引进种雏的抗病能力,这样可以降低鸭病毒性肝炎病的发病率。同时还要注重对引入地疫情发生情况进行把握,通过与引入地动物防疫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疫情动态信息,避免从鸭病毒性肝炎病疫区引进种鸭或种蛋。如为引进种蛋进行孵化养殖,在孵化前,除要做好免疫检查外,还要对孵化器和相关容器、运输器械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再进行孵化,以防止孵化环境中存在病毒,导致种蛋被感染,造成新生雏鸭患病并发生传播。此外,还要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度,避免同时同场区养殖不同批次、不同日龄的鸭子,减少混养造成的交叉感染,同一批次鸭全出后,还要对圈舍和场地进行全面消毒灭菌,两批次之间应避免间隔太短,防止疫情在不同批次鸭群中持续蔓延,结合选种控制,有效做好鸭病毒性肝炎病的早期预防。
保证所引进种鸭、种蛋的健康、安全性后,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也是鸭病毒性肝炎病预防的关键。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养殖户要注重养殖管理的科学性。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根据养殖场或圈舍实际条件,确定养殖数量、规模,避免盲目追求利益,过量养殖,导致圈舍环境拥挤,空气质量差,个体活动空间严重不足,造成鸭机体免疫力下降。合理的养殖密度可以控制一些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养殖环境的洁净卫生,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严格做好圈舍清扫工作,定期对圈舍进行全面的消毒灭菌,消毒方式可采取熏蒸消毒或喷洒药物进行,消毒时应不留死角,灭杀圈舍环境中的病原。同时,要注意对圈舍环境温湿度及通风条件的控制,确保温度适宜,避免湿度过大,保持圈舍内通风良好,保证空气质量,尤其注意避免低温高湿环境的出现,寒冷季节要采取好保暖措施,夏季炎热时期则要做好遮阳防暑处理,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在饲喂方面,要尽可能保证雏鸭饲料、饮水干净,且营养均衡充足,应选择营养成分丰富、含量高的优质饲料,根据不同年龄段鸭的实际需求,进行饲料营养搭配,饲喂前要检查好饲料的品质,对于过期、腐败、发霉及受到污染的饲料要及时清除并更换。对低龄雏鸭要加强监控,避免雏鸭饮用雨水或不洁水源,定期做好食槽、水槽的清洁和消毒,防治病毒传播。
对鸭病毒性肝炎病的防治,需要从多方面加强把控,不仅要注重发病后的及时药物治疗,还要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选择优良品种,注重科学饲养,同时坚持全进全出原则,及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全面提高对鸭病毒性肝炎病的防控水平,控制疾病的发生与传播,为鸭养殖生产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