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记者的职责

2020-11-30 09:10赵霞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访谈记者电视

赵霞

摘 要:在当前的电视荧屏上,访谈类节目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新闻访谈节目主要指通过记者就某一新闻热点问题对新闻人物或重要嘉宾进行访谈的形式制作的新闻节目。从传播目的与效果的角度来为电视新闻访谈做出定义更为切合实际,也是与媒体实践更为吻合的节目。电视新闻访谈是针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某一社会热点话题,由记者对新闻当事人或权威人物进行访问,通过电视的视听多元素系统展现对话的过程,对事件或话题进行完整而立体的报道和解读;记者对被采访者的访谈构成节目主体内容,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完整的新闻性节目播出,也可以作为新闻节目中的一个小单元。

关键词:电视;新闻;访谈;节目;记者;职责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3-00-02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内容构成主体是记者与嘉宾的对话,与深度报道、专题类新闻中所包含的访谈元素相区分。“访”与“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访”“谈”就没有依据;缺少“谈”“访”就实现不了目的。强调新闻访谈中记者的导向功能。

一、电视新闻访淡的基本特点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以谈话构成节目主体,以电视化手段再现,以人际传播嵌入大众传播,此三者构成了这类节目的基本特征。

(一)以谈话推动新闻性信息的传播进程

电视新闻访谈的最根本特征在于记者或主持人与访谈对象的对话,对话构成访谈节目的主要表现形式,新闻性信息是谈话的主要内容。因此,没有对话过程或者对话过程仅仅是节目的次要元素,不能构成电视新闻访谈;谈话内容缺少新闻由头或者非新闻性内容,也不能构成电视新闻访谈。访谈的地点是演播室或者其他地点并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是否以谈话为主体架构和表现形式,是否以新闻性信息(新闻事实和新闻评论)为主体内容。在一些新闻专题节目中的某些组成单元可以构成访谈,但新闻专题节目中穿插的对新闻事件当事人的采访作为同期声使用就不能构成访谈,例如央视的《讲述》栏目,由于它在每一期的节目中都运用了大量的对当事人的采访,但记者并不出现与当事人对话,当事人的采访零散分布在记者叙述中,因而就不是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只能是电视专题。

(二)以电视化手段再现谈话过程,体现传真性

在电视新闻访谈中,主体信息的传播依靠声音符号,但是作为可以完整再现谈话现场的电视镜头,不仅可以传递理性的声音信息,还可以捕捉谈话过程中访谈双方的情绪性信息、肢体语言等非语言符号,而这赋予电视新闻访谈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传播优势。访谈对象在陈述事实、发表见解时的情绪、动作等细节可以通过电视镜头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赋予声音信息更强烈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访谈双方的语言魅力与思想魅力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以放大。电视声音和画面同步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较为全息地记录人际传播的本真状态,电视的传播技术决定了它能够覆盖和影响尽可能广泛的人群并能实现瞬间的信息共享。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人物在摄像机前谈话,电视观众得到的视听效果就仿佛他们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谈话一样真切,往往还能调动起强烈的参与感。

二、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访谈场地,准备采录设备

在访谈前的准备工作中,选择访谈场地受到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双重制约。常态化播出的访谈节目都有自己稳定的节目样式,或选择演播室或选择其他场所;有固定演播室的节目,也可能因访谈对象无法到达现场而选用其他的场地。选择新闻现场或者日常环境的访谈节目,要考虑到访谈场地的光线条件、噪音干扰等外部因素,选择适合谈话的生活空间。对于采录设备的准备,属于技术准备,要做到录音、录像设备完好,备好足够的磁带、磁盘等记录载体,准备好灯光照明设备。一般来讲,演播室访谈技术条件比较充分,但对于选择新闻现场或日常环境的访谈,采用双机拍摄具有更好的效果,也更有利于后期的节目剪辑。

(二)熟悉采访对象,准备采访提纲

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情况是否了解,决定了访谈进行中能否实现良好的对话效果。记者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熟悉被采访对象,可以先与访谈对象接触获得直观的印象,也可以通过访谈对象周边的朋友获取访谈对象的侧面材料,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得访谈对象的个人背景材料等。这些材料在采访中可以通过提问获得,但事先掌握之后要向采访对象求证、核实。

采访提纲是访谈涉及的主要问题和问题的谈论次序。准备访谈提纲阶段,需要对访谈内容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和研究,不做主观的臆想。根据选题了解大量的相关背景资料以及针对访谈内容的各种观点和看法,在访谈中适时运用反面观点,引起讨论和辩论,可以做到与嘉宾平等对话,免去只提问而不能参与到讨论当中的尴尬局面。访谈提纲准备的问题要充分、具体而且目标明确,同时要设计多种可能性,以应对访谈现场的变化。以《退休年龄该不该延迟》为例,资料很多,为什么要延迟退休,什么是养老金双轨制,晚退缓解养老金收支压力有无作用等问题,要在事前就了然于胸。

三、访谈实施阶段

(一)保证访谈过程的信息流状态

所谓访谈过程的信息流状态,就是在访谈过程中记者和访谈对象的信息交换始终处于不间断的状态。这关系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問题的质量,二是记者提问的频率。提问的质量高,切中要害,或者问题的关键引起访谈对象的重视与兴趣,谈话的信息量就高,信息负载的新闻价值也就越高。记者提问的频率受到访谈对象回馈的制约,但一般来说记者应保持一定的参与频率,即便不是提问,也要适时参与讨论,使得双方始终处于交流对话的状态。虽然在访谈节目中嘉宾是谈话的主角,但记者要善于利用多种提问方式激发嘉宾的谈话兴趣和欲望。

(二)适当冲突原则,保证访谈过程的张力

适当冲突原则是指记者要利用质疑、否定或者引用反面观点的方式激起嘉宾的反驳与辩论,但不可一味否定,引起嘉宾反感甚至是爆发语言冲突。这种冲突主要来自于不同信息乃至不同观念、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甚至可以是非常具象的家庭矛盾冲突。冲突可以保证访谈节目的张力,缺乏冲突的电视新闻访谈必然无法维持观众的持续注意。

(三)平等真诚沟通,促成人际传播的感染力与互动性

电视新闻访谈尤其凸显对话双方作为人际沟通的个性化魅力,这种魅力体现在记者的知识涵养、专业水平、气质风度,嘉宾在专业领域里的权威理性、真实个性或感人经历等方面。毎一句话、每一个手势甚至每一个眼神,都天生蕴涵着一种对人本身的关怀以及对个性表达和话语的尊重。而对话中平等、真诚、尊重的姿态体现了人际传播中的情感力量,放大了电视访谈的感染力和互动性。

(四)随机发现,在访谈中发现新线索,将谈话引向深入

不拘泥于采访提纲,在访谈中发现新问题、新线索,是做好访谈节目的关键。多数情况下访谈节目事前都会经过周密策划,制定了访谈的提纲和脉络,但无论提纲多充分,也仅仅是对访谈的整体框架做出了规划,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往往来源于访谈进行中的信息交流与思想碰撞。能否在访谈中发现新的话题线索和方向,体现的是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对谈话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四、记者在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掌控能力

(一)对话题高度的驾驭能力

驾奴能力实际是记者对谈论话题和谈话现场的控制力。首先是对话题走向的驾驳。因此,记者必须始终掌握话题走向的主动权,引领话题的广度和深度,循序渐进地开掘主题的深度,通过灵活的提问引导话题走向,使节目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此外是对谈话现场的驾驭。电视谈话节目是将人际交流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直接作为节目的内容和基本形式加以传播的,从而在电视屏幕上为大众构建了一个可供自由交流和讨论的公共话语平台。因此,此类节目贵在“对话”而非演讲,强调即时的交流感。一些观点鲜明而又富于进取心的嘉宾往往希望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太注意别人的话语表达,或者是对节目现场这种特定环境及紧凑的时间规定不太熟悉,这就需要记者对现场强有力的驾驭控制能力,让现场始终保持在一种活跃的对话状态中。

(二)情绪控制与高超的语言能力

访谈节目记者的语言魅力是这类节目吸引观众的一大因素。首先,语言要严谨,用词要准确,在交流中把握分寸,对于每一位新闻访谈节目来说,这都是记着必须遵循的。其次,要善于控制个人情绪,避免狭隘的社会观念对情绪的影响,避免日常生活中特殊的经历对情绪的影响,避免节目进行时突发事件、事态对情绪的影响。只有在冷静、理性的状态下,才能发挥记者或幽默、或严谨的个人语言风格。《实话实说》节目记者崔永元的语言魅力是促成《实话实说》节目受到观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崔永元在节目中虽然经常调侃,语言富有幽默感,但他的话语却朴实率真,严谨而不失分寸,访谈中场上气氛始终很活跃而理性。

(三)对现场其他要素的调动能力

访谈节目的记者是整个节目的总指挥,他需要在节目现场调动所有其他要素为展开话题服务,要充分调动节目嘉宾或观众进入话题情境,让他们在镜头前表达出真情、真意、真话,使访谈过程始终保持活跃、热烈、积极的状态。当场面出现消极、对峙或者尴尬时,要通过自身的参与及时化解。在适当的时机使用新闻短片、图像资料等手段调节气氛,可加强节目的节奏感。

五、结语

概括起来说就是:“访”是具有专一性的,而“谈”是比较随意的,属于“群言性”讨论或者漫谈。实际上,对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定义以及分类的混乱源于此类节目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的复杂性。从实践者的角度来看,在制作一期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时候,并不过于注重节目的表现形式,而是更多地考虑节目的傳播目的与效果,往往“访”与“谈”交织、融合。严格地区分“访”与“谈”并不容易,只能从总体上做一个度的划分,而这个度的界限往往也不明显。当前的电视新闻访谈也越来越呈现出这一特点。

参考文献:

[1]余燕艳.电视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J].新闻世界,2011(11).

[2]李爱军.浅议电视现场短新闻视听语言的缺憾美[J].山东视听,2003(1).

[3]药丹华.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艺术魅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6(7).

猜你喜欢
访谈记者电视
调查学生前概念的几种方法
访谈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研究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基于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