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11-30 08:52刘杏杏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2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新生儿

刘杏杏

【摘 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将重点分析新生儿科中应用护理管理模式后所达到的效果如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中将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新生儿病房的13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象,并采取自由分组的方式将13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各為65例。其中,对照组将采用普通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将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通过对两组新生儿护理后质量的评分,以及护理记录合格率等三项指标进行比对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护理工作人员在新生儿病房中采取会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护理,能够降低护理人员于患儿家属的纠纷发生率,提高新生儿患儿的健康率。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2-273-01

引言

新生儿科是高风险的临床科室之一,新生儿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免疫力低下,使护理工作具有直接性、具体性和全程性,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在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极有可能因此导致不良后果。一旦出现护理事故,不仅会给新生患儿带去不可挽回的伤害,给患儿家属带去沉痛打击,而且会增加护患之间的矛盾,给医院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在新生儿科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识别、评估、预防、处理风险是极其重要的,需特别谨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新生儿病房的130例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象,并采取自由分组的方式将13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患儿例数为30例,女患儿例数为35例,平均胎龄大小为(36.5+1.5)周;对照组男患儿例数为28例,女患儿例数为38例,平均胎龄大小为(36.5+1.4)周。通过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性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新生儿护理措施。即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给上级医师,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护理质量,因此医院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在护理人员入职前,就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和专业的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之后才能上岗。其次,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观培训学习,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使护理人员接受新的知识和护理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于新上岗的护理人员,需要执行一带一、老带新制度,逐步提升新上岗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最后,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促使护理人员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对待各项工作都认真负责,减少护理工作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②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排班问题:适当增加夜间值班及繁忙时间段医护人员的数量,避免因人手不够导致发生意外事件。③提高病房门禁系统的安保措施:严格禁止外人进入新生儿病区,并禁止患有呼吸道、胃肠道等感染疾病患者的进入。④新生儿病房环境护理:保证病室床与床之间的间距大于1m,尽量每日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以上,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清新、流通。对新生儿使用的所有物品均做到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⑤皮肤护理:由熟练穿刺技术的护士对新生儿实施静脉输液操作,并适时检查新生儿液体外渗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处理,防止皮肤坏死现象的发生。定期为患儿修剪指甲和更换一次性纸尿裤,避免新生儿挠伤自己和发生臀红。⑥记录规范化:客观、完整、真实、准确、及时地书写护理记录单,同时,确保新生儿家属的知情权,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后,护理记录、护理纠纷、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好发现,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显著性效果。

3 讨论

由于新生儿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等,新生儿科的护理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临床上把这些可能对新生儿造成伤害的不安全因素称为护理风险,把降低风险发生率采取的应对措施和管理方法称为护理风险管理,其包括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防范等。有研究表明有效识别和评估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同时这还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律维权意识也日渐增强,尤其是新生儿科。新生儿科病房中住院的患儿,大多为早产、先天发育不全的,新生儿免疫力弱、病情复杂、病情危重,护理过程中极易出现差错。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是极其必要的。在新生儿病房当中通过运用风险管理方式实施护理工作,能够使意外发生几率得到有效的降低,无论是家长对于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的评分还是护理工作质量都能够得到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应不断加强风险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为新生儿提供一个更加完美的护理体验。同时还能够使整个医院都建立良好的风气,从而使护理服务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总而言之,提高新生儿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能力,使风险管理工作能够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最大功效,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蔓彬.前馈控制在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4):1857-1859.

[2] 彭文静.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病区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136-137.

[3] 朱守容,张伟华,詹细珍,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92-293.

[4] 王菊萍.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286-287.

[5] 徐永霞,高璇.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10(39):295-296.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新生儿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