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蒙医学与现代医学对病因认识的异同点

2020-11-30 08:52斯琴格日乐宝音图其木格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2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病因

斯琴格日乐 宝音图 其木格

【摘 要】 病因是指一切可能增加疾病发生概率的因素。了解和掌握病因不仅是诊断治疗疾病的关键问题更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核心问题。蒙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病因均有各自的认识和解释,并且一直都在更进一步的在查找和探索病因、认识病因。本文从两种医学对病因认识的异同点加以分析,更加深刻的认识蒙医病因学在。

【关键词】 蒙医学;现代医学;病因

【中图分类号】R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2-242-02

病因是指一切可能增加疾病发生概率的因素。了解掌握病因不仅是诊断治疗疾病的关键问题,更是维护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发生的核心问题。蒙医学和现代医学诞生以来一直都在积极的探索病因、认识病因,对病因均有各自的认识和解释。本文从二者对病因认识的异同点进行一些思考,如有不足之处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1 二者对病因认识的相同点

1.1 二者均属于多引论 现代医学认为疾病是病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病因可来源于宿主本身如个体的遗传、性别、年龄、饮食、行为特征等等。同时还来源与宿主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例如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性的致病因素,例如细菌、病毒、原虫等等。或者是自然环境条件本身或者是季节气候因素或者是自然界的物理化学性的因素均可成为致病因素。同时个体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法规制度等等社会大环境也可以对个体的健康产生影响。也可以是宿主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小环境也可是致病因素的来源。现代医学认为这些致病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样、可变的。单因论的观点已经过时,多音论、概率病因的观点已经是普遍认识。总之疾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单因素导致的。

现代医学曾经多强调生物性病因,例如细菌、病毒、原虫等等。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疾病谱都有着深刻的联系。后来人们看到仅从生物学角度来考虑健康和疾病有很大局限性。因此病因学也完成了从单因素到多因素的转变过程。他认为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两大环境中,自然而然的会受到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加之个体的衣食住行等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的作用。因此疾病不是某个因素单一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蒙医学认为人之所以患病是因为人体赫依、协日、巴达干、血、黄水、黏虫等因素发生了病理变化。由于饮食、起居、时节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上述因素收到影响引起改变可能导致疾病。其中赫依、协日、巴达干、血、黄水、虫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疾病的本质,一切疾病都是由于这六种因素的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而造成的。从这一描述中可以看出

1.2 承认人的“社会属性”

“健康”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这是现代医学对健康的诠释。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社会环境主要通过影响个体的心理,间接的影响个体的健康。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恰恰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并从社会网络中获得应有的友好、认可、支持等等良性刺激,则身心愉悦从而对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反之从社会网络中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感,甚至是负面的作用则影响身心健康,有甚者导致疾病。所以人的健康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因为“人”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社会”的人。

《蒙医甘露四部》中有这样的记载:赫依病患者适宜居住在温暖环境,并有知心朋友的陪伴。协日病患者适宜居住在凉爽环境,安静修养。巴大干病患者适宜居住在温暖环境参加轻度劳动。从“赫依病的知心朋友陪伴,协日病的安静修养,巴达干病者参加轻体力劳动”等描述可以看出在疾病与人的身心两个方面的关系。心理也就是情志相关。情志包括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情志活动来源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如果一个个体的人际关系融洽则情志顺,情志顺畅促进健康,对于疾病者利于康复。反之情志方面出现问题并时间和量上超出一定范围则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疾病。总之人是群体性动物,脱离社会不能孤立的存在。

蒙医学、现代医学研究人与疾病关系时都未脱离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都承认人是生物个体,更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所以二者均把人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对病因作出判断。

1.3 自然界的致病因素

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衣食住行全部依靠大自然的赋予。作为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从大自然中摄取能量补充体内的消耗与组织细胞的更新,以此来维持生存。同时又向自然环境中排放人体的排泄物。这种人与外环境的物质的交换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依附大自然,并与大自然环境形成了有机的整体。自然界是我们人类的生命的源泉,但自然界中也有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例如病原生物、干旱、少雨、強烈的日光的照、冬季的严寒射等等都属于人体不利的因素,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现代医学上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的性质把它分类成了物理性的、化学性的、生物性的等三种类型。当然还有其他多种分类方法再此不进行赘述。

蒙医学认为人的身心发生某一种变化导致机体处于非健康状态称之为疾病。P167病因是引起疾病的根源。赫依、希腊、巴达干、血、黄水或虫等因素是蒙医学公认的六大病因。由于饮食、起居、时节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下赫依、希腊、巴达干、血、黄水或虫等发生改变,失去正常状态可导致疾病。也就是所饮食、起居、时节等是发生疾病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总所周知“饮食”本身来源于自然界,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必要条件。反之对健康不利,而且如果日积月累可能引起某种疾病。“起居”中的“居”是指人类的住所。显然也拜大自然所赐的物质。“时节”是气候、季节等等。还有“六因”中的“虫”相当于病原微生物。

《蒙医甘露四部》中提到行走、坐卧、睡眠、沐浴起居行为要与时节和居所合理调节。关于季节也提到了相应的饮食调节的内容。这些描述充分说明了《蒙医甘露四部》认识病因时不仅仅考察机体本身的原因,还把人与他所处的自然环境结合的考虑。这正是先人的智慧所在。

2 区别

2.1 宏观观与微观的区别

蒙医病因学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和解释疾病与健康的关系。这一特点是蒙医学理论的本质来决定的。由古代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蒙医学在认识病因和治疗疾病问题上往往采取了宏观的方法。蒙医学五元学说把世界的本质归属于土、水、火、气、空五元。并用土、水、火、气、空五元的性质和性能归纳和说明了人体赫依、协日、巴达干、脏腑器官的性质及其技能活动。蒙医学认为人体是寒热对了统一的整体。二者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某一方面增减过多均可引起相应疾病。三根学说也是如此。三者相对稳定,若某一方面出现明显波动则可引起疾病等等纵观蒙医学的理论也好、病因也罢均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了健康和疾病。

现代医学之病因学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特性。它从个体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同时也考虑个体的饮食行为生活习惯等特征。这些均属于宏观领域内研究病因。牢固地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现代医学在病因学领域内在微观世界里查找病因是它与蒙医学病因学的最显著的区别所在。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现代医学致力于探究病因的最深处的奥秘。例如从生物学水平上研究了细菌、病毒、原虫等的结构、习性、生存条件、致病机理等为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目前更是已发展到从分子水平、基因水平上研究病因。这样大大的提高了人群中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诊断治疗水平的可能性。

2.2 抽象与具体的区别

现代医学以人体解剖学为根基,以实验科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客观具体是他理论的重要特征。作为现代医学的病因学也力争客观具体。例如病毒、细菌等。但因科学技术水平的有限许多病因还未能探明,所以很多病因停留在学说的水平。

蒙医学认为,人之所以患病是因为人体赫依、协日、巴达干、血、黄水、虫等因素发生了病理变化。那么赫依、协日、巴达干、血、黄水、虫到底是什么,不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特别是赫依、协日、巴达干的抽象性使得蒙医学病因也是抽象的。

2.3 整体和局部的区别

整体观是蒙医学理论的重要特征。此观点贯穿在蒙医学病因理论当中。赫依、协日、巴达干此三根在人体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若果内外部的原因使得某一个或两个出现过盛或过衰则可能导致疾病。虽然赫依协日巴达干都显得很抽象,但的确是从人体的整体的角度去研究疾病与健康的关系。恰恰蒙医学病因学是从整体水平上考察健康与疾病,所以诊断治疗疾病也必然遵从整体观。现代医学则兼顾整体和局部两个观点。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研究病因属于整体观。而从某一脏器组织细胞水平去寻找病因、或是从分子基因水平研究病因均属于局部范畴。

总之病因是维护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诊断治疗疾病的一把“钥匙”,唯有病因清楚才能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而达到预防疾病发生和促进健康、诊断治疗疾病目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更深刻的探究蒙医学的病因学,这是蒙医学理论发展与升华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社会对健康需求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钢卓力克 蒙医甘露四部[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2] 宝龙,王晓华.蒙医对病因的认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

[3] 傅華,预防医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病因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温胆汤在现代医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羊常见疾病的病因及防治
身体多处痛 寒邪是病因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电视的病因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