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芳
【摘要】高校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资助育人工作中,是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本文结合高校资助工作的创新性做法,来体现如何在资助工作中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校资助工作 创新
高校在资助工作中,摒弃传统的,只给与学生金钱上的帮助、忽略对学生思想上的教育的做法,采用创新性做法,将资助和育人相结合。结合“三全育人”理念,由原来的教育主体是资助专员、高校辅导员,扩大到院、系部负责人及高校专职教师;由原来的只关注学生在校期间扩大到学生毕业,全程关注;由原来的只通过助学金、助學贷款、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对学生的金钱上的资助扩大到建立多元资助方式、组织丰富多样的资助活动让资助育人更高效。学院在解决学生实际经济困难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精神上的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学生自立、自强能力。高校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资助育人工作中,对于促进高校资助工作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了解他们是如何在资助育人中体现三全育人的。
一、精准工作责任主体、实现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是来解决谁来教育人的问题。通常认为高校资助老师和高校辅导员是资助育人主体,而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全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院也在致力于改革,让思政教育由“专人”向“人人”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变得多元化,除了资助老师和辅导员,高校专职教师也是资助育人的生力军。学院要求,专职教师在课堂授课,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全员育人”是指由高校、家庭、社会组成的“三位一体”教育育人机制,高校成员包括高校专职教师、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者、辅导员等;家庭成员主要包括父亲、母亲、重要家属;社会成员主要包括校外显要人士、优秀校友等。学院每年寒假期间,会安排辅导员去对特别困难家庭进行走访和慰问,辅导员作为教育主体,一方面是带去学院对贫困生的关怀,另一方面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原生态家庭、成长背景,做到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家长作为教育主体,一方面,对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有了深刻地了解,深怀感恩之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辅导员口中知晓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和辅导员一起帮助学生更好成长。学院集中各种力量凝聚到资助工作中,同心同德,从而增强资助工作的实效。
二、抓住资助关键环节、实现全程育人
全程育人是解决怎么育人的问题。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从新学期到学期末,从寒假到暑假,学校都有思想教育的培养方案。学校作为教育主体要把握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加强资助育人教育,在学生的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教育内容。根据学生身份的不同,要抓好“考生一新生一老生一毕业生”四个关键期。学生入学前,学院会以邮寄信件的方式,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发放到新生手里,不让任何一位贫困学生错失上大学的机会。新生报到,学院设置“绿色通道”,让学生可以“0”入学,并且为每一位办理绿色通道的学生提供入学大礼包,包含新生入学基本的生活用品。学生入校后,对困难学生进行科学、精准的鉴定,以获得精准的经济资助。在我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精准识别、精准资助是教育扶贫的关键。现疫情期间,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学院全体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在家办公,学院为家里没有WIFI网络的贫困生准备了lOG的手机流量,确保贫困学生停课不停学。开展诚信、感恩、激励教育,面对国家、学校给与的帮助,心怀感恩、报国之心,激励学生日后可以报效祖国。毕业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一次性就业补贴,确保就业顺利进行。
三、进行多措并举资助,实现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多种教育方法,主要包括贫困生认定、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比,学风的建设,社会责任教育,公益性活动等,在这些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学院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的示范和标杆作用。国家奖学金是我国政府设立的荣誉最高、奖金额度最大的国家级奖学金项目,是为了奖励给在学习上成绩优异、生活上团结同学、各方面都很突出的学子。学院每年12月会组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先进事迹报告会,并把这些先进事迹印刷成小册子,发放到每一位同学手中,目的是发掘学生中优秀人才,成为学生中的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良好学风。
学校每年会举办诚信校园行活动,把国家资助政策、助学贷款还款相关政策通过短剧的形式在诚信校园行中展现,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如何诚信做人,如何感恩回馈学校、社会、国家。学校的“昭德基金”,每年会帮助很多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业上的困难,孟昭德先生是建院创始人之一,在自己退休之际把自己的两套房和20万积蓄捐给学院成立“昭德基金”。在这些学生被帮助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孟昭德老先生身上的光辉品质,很多学生想成为孟老一样的人,做和孟老一样的善事。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培养出来的人,把优秀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再外化为自己的行动。
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经济上拮据、经常捉襟见肘,精神上会比较敏感,不太愿意和同学们共处。学院采取丰富多样的资助方式,努力改变这一局面。从2016年至今,每年冬天,学院会给认证贫困的同学发放保暖衣,带给他们如春天般的暖意;每年1月寒假返乡,学院会为所有认证贫困的同学提供往返路费,这一举措让每一位贫困的学生不再感受到冬天的寒冷,无论回家还是返校都是抱着一颗感恩的心。
按照习总书记指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把“扶困”、“扶志”、和“扶智”结合起来。学院有名A同学,家徒四壁,父亲好吃懒做、不工作,只向社会请求救济,母亲有精神病史,无劳动能力。A同学有遗传性间歇性精神病史,不伤人。由于其父从小对A同学的教育就是问学校要、问社会要、问国家要,造成该同学在以往的学校中,也一直是伸手要钱,申请各种补助,认为这都是理所应当的。来到学院后,辅导员和学生管理负责人发现该生这一问题,除了在经济上帮助她以外,把“扶该学生的志”提上了首位。首先让她认识到,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辈子伸手问他人要钱,并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其次系部向她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这一岗位是她课余时间可以胜任的,既帮助她解决一部分生活上的困难,也提高她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勤工助学期间,其父还干扰学生,对其灌输“学校和国家不会不管你,有钱给你干嘛还要干活”的思想,造成其罢工几天。辅导员及时发现这一苗头,和其进行思想交流,告之她父亲的行为是错误的,习主席要求全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在2020年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大学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力军,不能拖国家的后腿,大家好了,小家更好。A同学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精神面貌较之前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知恩感恩、独立自强。这是“三全育人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取得地巨大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立長效资助育人体制,形成“他助一自助一助人”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高校资助工作承担着资助和育人的双重责任,既要对学生的经济上进行帮扶,更要对学生的精神上进行帮扶。本文中,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到资助育人的全过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将“三全育人侧莫式应用到资助工作中,使得资助育人工作变得更加全面性、系统性,使得资助育人工作不仅停留在思想教育层面,更重要的是对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形成合力,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王丽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