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2020-11-30 08:52蒋金卫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

蒋金卫

【摘 要】 目的:观察讨论针对患儿家长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抽取我医院自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40例不同疾病患儿家属为研究观察对象,采用信封方法将之随机分配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中各7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家属展开常规口头、宣传手册健康教育;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基于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家长不良情绪改善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家长在经宣教后对于小儿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明显提高,且SDS焦虑情绪评分更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儿家长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家属对健康知识正确认知,健康教育效果理想。

【关键词】 互联网平台;患儿家长;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2-217-01

小儿因自身生理特性,未建立起完善的免疫抵抗系统,因此容易受细菌、病毒入侵,继而引发感冒、消化不良、扁桃体发炎、过敏性结膜炎的等不良症状,同时自我照顾力低下,在住院期间需要家属陪护;但家属基于对患儿爱护与担心,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深入了解,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依从性及配合度较低,因此针对患儿家属展开相应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家属自身疾病知识掌握度,确保诊疗工作顺利展开有着积极意义。鉴于此,在本次研究观察中,将对患儿家长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教育效果作出更进一步探讨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医院自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40例不同疾病患儿家属为研究观察对象,采用信封方法将之随机分配为两组;对照組中患儿男40例、女30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8.0±5.0)岁;患儿家长男性26例、女性44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7.5±12.5)岁。观察组患儿男42例、女28例,年龄2~14岁,平均年龄(8.5±5.5)岁;患儿家长男25例、女性45例,年龄24~51岁,平均年龄(37.5±13.5)岁。组间患儿与家属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家属展开常规口头、宣传手册健康教育,为家长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卡片、提高其对不同病症知识理解程度,进而积极配合诊疗工作进行。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基于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建立互联网健康宣教平台,由医院申请专门微信公众号,由相关医护负责人筛选不同小儿疾病科普内容,联合临床病例资料整理,定时为患儿家属推送。其次,在患儿入院后,医护人员引导家属通过扫码方式进入微信公众号,说明使用方法,由责任护士向家属发送图片、文字、视频等不同形式所需宣教内容,当家属收到课程提醒后可直接打开微信阅读;也可定时推送健康治愈病例,经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家属的沟通,给予鼓励和安慰,在提高其治疗信心的同时改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或搭建小儿疾病管理交流QQ群,便于家长之间相互分享经验,对于疑问之处可在交流群中积极提出,由管理护士详细解答,为提高患儿家属参与积极性,可由专业医护人员拟定疾病相关问题,进行有奖问答,使家属在院期间可积极配合诊疗工作进行。

1.3 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家长在经由不同模式健康教育后对于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以及对比两组患者经干预前后不良情绪改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观察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统计并分析,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家属宣教前后不同时段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对比

比较两组数据(见表1),在宣教前两组患儿家长对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对于健康知识掌握度得到提升,且观察组入院后不同时段健康知识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宣教前后两组家属SDS焦虑评分 两组患儿家长在经由宣教前,SDS焦虑评分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宣教后不良情绪得到改善,且观察组SD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3 讨论

在以往常规健康教育中,受宣教方式、宣教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对于家属健康教育效果欠佳,无法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为提高诊疗水平开始积极应用网络平台,以弥补线下健康教育的不足,例如微信公众号、QQ群等互联网平台具备传播速度快、跨区域等优势,有助于实现全面宣教。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儿家长展开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教育,其对于小儿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得到提高,而在就诊中SDS焦虑情绪评分降低,对于整体健康宣教工作满意度增高;主要因为经口头、宣传手册健康教育方式,家长作为倾听者角色,需自身从中梳理有效信息,且宣传资料内容往往专业性较强,信息量大,易影响重点内容获取;但经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互联网平台则能提高家长互动积极性,以图文并茂、视频方式通俗易懂,且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宣教工作可随时随地进行;通过点对点模式,确保宣教工作更为个性化的同时注重保护隐私,健康宣教成果更理想。

综上所述,针对患儿家长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方式,可提高家属对健康知识正确认知,利于临床诊疗工作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 陈晓飞,陈朔晖,章毅,沈美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患儿家长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8,17(08):89-91.

[2] 来东霞.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20):19.

[3] 陈舒音.利用互联网开展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以厦门地区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1):61-63.

猜你喜欢
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
互联网平台下的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美国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全球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