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实践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校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通过这种类型的活动能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增加与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培养爱环境、爱家乡、爱祖国的社会责任感。文章探究“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背景、目标、过程和步骤、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上,对青少年“益智”“养德”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以期用案例的形式来探讨校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校园;实践活动;策略;垃圾分类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3-0068-02
随着教学改革在甘肃省的推进,我省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此,本校各学科教师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学生通过这种类型的活动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知识“活学活用”,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增加与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培养爱环境、爱家乡、爱祖国的社会责任感。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处理方式有哪些,这些方式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学生掌握本地垃圾产生、分类和回收以及处理问题的相关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周围垃圾问题的严重性,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将垃圾“变废为宝”产生兴趣,能从自身去思考垃圾的“来”和“去”,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校园内垃圾的主要种类,调查食堂、实验室、文印室等地方的“特殊垃圾”是怎么处理的,学生和教师对于垃圾分类回收有什么想法和意见,考察本地垃圾处理厂,锻炼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与团结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3)开展总结评估活动,让学生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互相督促,为校园的垃圾分类回收献计献策,评比出最佳集体奖和若干最佳个人奖,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培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科学意识,养成珍惜资源的好习惯。从我做起、影响家人、影响社会,对整个地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弘扬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二、活动过程和步骤
1.准备阶段:2019年9月
(1)确定活动主题并确定活动方案的可行性。提交校领导和团委教师审批,进一步落实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形式、安全形式和责任分工等。
(2)确定各指导教师,明确职能分工。包括科普讲座指导教师、“垃圾知识”进课堂每班指导教师、知识竞赛指导教师等。
(3)相关宣传材料包括宣传海报、校园广播稿的审定以及展板的制作。
(4)场地设施的准备。
(5)经费预算。
2.宣传启动阶段:2019年10月
(1)组织召开活动动员大会,以会议室内横幅签名活动倡议书集体宣誓活动和多媒体展示活动,明确即将要开展的活动主题。
(2)各班出一期主题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黑板报,让学生课下搜集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对活动主题的理解。
(3)选派每班的宣传委员组成本次活动的宣传组(共计12名学生)。宣传组负责本次活动校园广播稿的撰写、校园橱窗海报内容的编写、打印和张贴,以及在前广场醒目位置上宣传展板的制作。
3.主题教育阶段:2019年11月
(1)选派校内一名教师担任科普知识讲座的指导教师,为学生讲解“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知识,启发学生课下查找资料,对比不同国家、不同城市、不同学校处理垃圾的方式,思考针对我们学校的垃圾种类和处理的最好方式。
(2)每班利用一节地理课的时间,由地理教师讲授一节“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活动课,把与垃圾分类有关的知识引入课堂。课堂上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把课下查阅到的有关不同地区垃圾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互相交流,由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4.调查实践阶段:2019年12月~2020年4月
(1)选派每班的学习委员组成调查问卷编写组(共计12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负责编写本次活动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两类: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编写的宗旨在于调查出学生和教师对“垃圾分类回收”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2)每班选派2名学生组成学生问卷的调查组(共计24名学生),2人为一组,负责高一12个班的调查问卷填写和后一阶段的数据统计工作。
(3)从1班抽取2名学生负责高一年级任课教师调查问卷的填写和后一阶段的数据统计工作。
(4)每班选派1人组成“小记者访问团”(共计12名学生),其中3人负责采访学校食堂垃圾的分类及处理状况,3人负责调查文印室的垃圾处理问题,剩下6人分成三组,2人负责调查化学实验室,2人负责调查物理实验室,2人负责调查生物实验室,采访内容为垃圾构成及处理情况。要求提前在教师的指导下拟定出采访的内容,采访结束后写出采访稿,阐述情况。
(5)实地考察(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全体高一年级师生共同赴漳县垃圾处理厂考察全县垃圾分类回收情况。
5.活动总结、效果评估阶段:2020年5月~6月
(1)各班没有参与到之前各阶段主题活动的学生要参加“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竞赛活动,并按成绩进行排名,分设一二三等奖,在班级内颁奖。
(2)各班利用周一班会时间,举行一次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相关主题班会,例如辩论赛、文艺表演(朗诵、小品等)、废物利用小发明制作展览等。
(3)问卷调查组的学生要求整理调查问卷并统计调查数据的结果,得出相关的结论。“小记者訪问团”的学生总结采访稿,整理出文字相关内容说明学校特殊垃圾的去处,将结果在校内展板上进行公布。
(4)全体学生写一篇《漳县垃圾处理厂考察》报告,并根据之前问卷调查组和“小记者访问团”的数据、采访内容结果,撰写“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实践总结报告和“我为学校出一份力”“我为家乡垃圾问题献计献策”科技小论文。
(5)学校组织分类垃圾桶和可降解分类垃圾袋的设计比赛,优秀作品参与市级相关比赛。
(6)评估结果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学生所有的优秀作品,包括小发明制作、考察报告、实践总结报告、科技小论文等可由学校呈报市级相关比赛。最后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在此次活动中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设置优秀团体、最佳风采个人、最佳成果等荣誉奖项。
三、效果评价标准与方式
1.效果评价标准
(1)学生态度方面
重点考量学生在活动中的认真态度和行为表现,观察他们是否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融入小组工作,是否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乐于帮助别人、善于聆听别人的意见,是否分享成果、发挥自己的作用,是否乐观、积极、向上。
(2)学生能力方面
注重考量学生查找资料、调查研究、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撰写考察报告和科技论文、进行创新小发明和设计成果作品等能力。
2.方式
(1)过程性评价
即在过程中评价,关注学生参与过程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这种评价不仅能激励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能使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反思,从而修正自己的活动方案。
(2)阶段性评价
即每一个活动阶段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价,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考量,对学生每一阶段的收获和感知进行记录,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鼓励。
(3)终结性评价
把学生每一阶段的表现、同学评价、自身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使活动的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总之,校园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以多种形式和内容展开,但目的要明确,即给学生提供真正实践的平台。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参与度,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为校园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储备,能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自身素养,这也是新时代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