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化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的影响

2020-11-30 08:52杜瑶丁雪莹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2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并发症

杜瑶 丁雪莹

【摘 要】 目的:探究以精细化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按照信封法分组(每组42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以精细化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影响作用。结果:B组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在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期间,配合使用以精细化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缩短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精细化理念;护理干预;CPAP呼吸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2-123-01

在临床范围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指新生儿在出生4~12h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发绀、呼吸衰竭等症状[1]。在治疗方面,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鼻腔通气,具有良好效果。精细化理念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以精、细为主要特征,将其应用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模式内,可使患儿得到更精准的护理措施[2]。因此,本次研究结合我院实际病例,将以精细化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此类患儿中,并合理分析其影响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研究,按照信封法分组:其中,A組共42例,男26例,女23例,胎龄26~39(32.14±3.82)周,体重0.84~3.34(2.04±0.54)kg;B组共42例,男25例,女24例,胎龄26~39(32.24±3.56)周,体重0.82~3.76(2.14±0.62)kg。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3]中关于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诊断标准;②均在我院分娩;③血液、淋巴等循环系统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类疾病;②对胃肠减压、支持疗法治疗存在禁忌证;③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此次研究对象的选取,均经过患儿家长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家长,均对研究过程及结果获知情权,两组患儿基线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CPAP呼吸机治疗,在此期间,A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通过保持环境舒适、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教、生活护理干预等,完成护理。

B组采用以精细化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内容为:①呼吸道护理:观察患儿呼吸道是否处于通畅状态,并结合实际,选择适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处理措施。单次吸痰时间<15s,吸痰期间若患儿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加重、心率加快等情况,应停止吸痰,给予患儿持续吸入纯氧3min。②更换体位护理:对患儿进行体位更改前2h需停止营养支持及干预,检查患儿胃内是否发生潴留;检查呼吸道通畅度,如出现分泌物,应进行清除,核查各个管道的固定度,无误后,进行体位更换。③营养支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抢救期间或出生后1~3天内,应采用肠外静脉营养输液,并准确记录患儿每天的出入量;病情好转后,可改为鼻饲喂养;待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且病情稳定后,可在医嘱下进行母乳喂养,配合辅食喂养。在母乳喂养期间,患儿母亲应多食用增强抵抗力、抗病毒、且热量较高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并统计其并发症发生率。

①症状改善时间:包括机械通气、持续用氧、留院观察、体温恢复等时间;②并发症:记录护理期间出现感染、腹胀、褥疮、脑室内出血等并发症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42×100%。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对比。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时间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对比见表1:

2.2 并发症 两组并发症对比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临床常见并发症,多数患儿因在治疗期间,缺乏有效的护理措施,导致预后效果不佳[4]。以精细化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可通过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将原有的护理方式趋于精细化,在患儿的饮食、体位、呼吸道通畅度等方面进行护理,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5]。本次研究数据显示,B组患儿在采用以以精细化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这提示,以精细化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可通过对患儿进行呼吸道护理,促进通气治疗效果,缩短患儿脱离呼吸机的时间,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并结合患儿的恢复情况给予准确的营养支持,提升其自身的免疫能力,促进预后。

综上所述,将以精细化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应用于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期间,可缩短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天浩,林新祝.早期呼吸支持技术对早产儿神经系统预后的影响[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8,33(5):392-396.

[2] 彭好,陈夜,曹安来.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所致低碳酸血症的情况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7):834.

[3] 邵肖梅.实用新生儿学[M].2011:102.

[4] 张艳,李书芳,蒋秀芳,等.NAVA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2018,38(6):441-445.

[5] 王瑶,唐云飞,王佳丽.整体护理在行CPAP持续加压供氧治疗NRDS患儿中的干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9,12(17):70-72.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并发症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