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视域下国产电影外译研究

2020-11-30 09:11李倩
戏剧之家 2020年34期
关键词:国产电影文化差异

李倩

【摘 要】电影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传播最广最快的方式之一。高质量的电影作品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思想文化影响力度,塑造美好的国际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国产电影对外译介产生的影响,提出国产电影对外译介的积极策略,从而使电影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海外传播的有力媒介。

【关键词】文化差异;国产电影;电影外译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4-0134-02

在全球化态势下,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大国,不但要有庞大的体量和悠久的文明,更要有世界范围的文化影响力。电影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一个国家文化价值观表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中国已跻身于电影大国行列,但中国电影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与外来电影的影响力存在“不相称性”,中外文化的国际传播也存在“不均衡性”。因此如何让电影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准确地道地传播出去,如何让外国观众最大程度地理解和接受外来文化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究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国产电影外译的影响,提出国产电影外译的积极策略,从而使电影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海外传播的有力媒介。

一、国产电影外译的研究概述

(一)国产电影外译的战略背景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一背景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2006年,文化部印发《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旨在深入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对外竞争力和影响力。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规划部署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内容、方向,落實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的政策,扩大对外文化贸易。2016年文化部发布了《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计划指出要围绕演艺、电影、电视、广播、音乐、动漫、游戏、游艺、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文化科技装备、艺术品及授权产品等领域,开拓完善国际合作渠道。2017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致力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精神、提升中国影响。有了以上政策扶持,电影产业的输出搭建了文化沟通的桥梁,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二)国产电影外译的研究概况

西方学者对影视翻译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到90年代进入了迅速发展时代,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显著的成果。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际交流的逐渐增多,愈来愈多的国外电影引进到中国,而到了1995年,我国才开始重视探讨研究影视翻译领域。不论是研究成果,还是研究进程,我国的影视翻译研究都严重滞后于西方国家。时至今日,我国电影的引进与输出在数量上成“不对称性”,电影的海外传播屡屡受挫,电影外译亟需相关理论指导。

基于CNKI数据库,本研究搜集整理了1995年至2018年在国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以国产电影影视翻译研究为主题的80余篇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期刊、会议学术论文、硕士及博士学位论文等。1995到2000年文献数量极少,2009年后数量逐步增多。影视翻译研究的主题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关于翻译的理论、原则、技巧和方法,二是电影作品个案的翻译语言研究,三是文化视角下的翻译实践研究。研究大多针对的是英译汉,有关电影外译的研究屈指可数。而电影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媒介,研究对外译介对于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国产电影对外译介的影响

纵观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仅有2000年的《卧虎藏龙》、2002年的《英雄》和2006年的《霍元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当功夫热退去以后,其他类型的国产电影至今也难以再现这种辉煌。为什么国外优秀电影可以在国内获得票房奇迹,而在国内口碑票房双赢的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上却反响平平?究其原因在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使得外国受众难以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表达,无法走进外国受众的内心。

世界各国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和宗教信仰等。所有这些都深深地根植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当电影外译语言面对的是与其文化背景不同的受众时,必然会引起文化隔阂和许多错误的理解,因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思维方式对国产电影外译的影响

思维是人类具有的高级认知活动,是人脑对输入信息进行识别进而用语言或者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成长,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也会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和西方的思维方式在地域、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点。西方人说话做事都喜欢直截了当,不喜欢绕圈子,而中国人习惯客套保守,做事“中庸”。

西方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这在电影主题中表现极其明显。而中国人集体主义感极强,电影主题也往往表现出集体利益远远高于个人利益。西方人喜欢关注事物的具体细节,属于理性思维,而中国人注重事物的整体过程,更加感性。西方人认为事物非此即彼,而中国人则倾向于模棱两可,认为一切事物没有绝对,亦此亦彼。这些思维的差异必然会影响电影外译受众的认可度。

(二)价值体系对国产电影外译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居住在世界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中国文化中以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一切,西方文化则倾向于个人主义。

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儒家思想作为社会政治的基本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牢牢地占据统治地位达千年之久。儒家思想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突出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的整体观念,要求个人服从整体,当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相反,西方国家则强调个体,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当电影中出现“弃车保帅,顾全大局”的译文时,即便理解了字面意思,由于文化差异,也难以在情感上达到认同的状态。

(三)宗教信仰对国产电影外译的影响

宗教情感论的首创者施莱尔马赫这样解释宗教的本质意义:“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知觉和情感。”宗教为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提供生命和活力,中西方文化都深受各自宗教信仰的影响。

儒教、佛教和道教是中国存在的三种主要教派,其中儒教存在的时间最长,其核心教义影响着个人、社会乃至整个国家。佛教传入中国后,劝人行善,好人有好报的意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道教在社会和谐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教义中的一部分已演化为民间习俗,成为中国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而在西方国家,基督教产生的影响最大,其教义主张博爱,淡化了人伦亲情。不同的宗教信仰不但使中西方产生不同的观念,也影响各自的语言。汉语的“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以及西方《圣经》里的词汇、谚语,都来源于各自的宗教,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在电影中出现如此表达,非源语受众在理解和接受程度上肯定会大打折扣。

三、国产电影对外译介的策略

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顾斌认为如果是良莠不齐的译者从事翻译工作,那么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不会有前景的。同样,国产电影想要走出去,除了要有好的创意、好的故事、好的画面以外,更需要好的译者。拙劣的译者翻译的作品,在国际上是很难得到认可的。电影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更是文化问题,译者需要采取恰当的翻譯策略,让外国受众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一)本土化策略

当译者通过语言转换进行信息传播时,大多数传播目的地国家都缺乏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的文化环境,外国受众不具备解读中国文化信息的必要知识,因此,要尽量用本土化的、贴近当地人思维习惯的方式来选择词汇,间接提高外国受众的解读能力。奈达等效论指出译者要注意文化意象是否等效传达,要让译文听读者最大限度地接受原文语言的信息,产生与源语听读者类似或者基本相同的感受。国产电影在进行海外传播时,需要译者对语言进行合理的解读与创作,使译文通达、自然,以使海外受众易于理解与接受。

(二)过滤性策略

文化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内涵,电影中的语言在很多情况下,字面意思隐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译者翻译时不应专注于字面的意思,而应发挥过滤器的功能,通过表达形式的转换和变更,做到既彰显中国文化特色,又准确地传递内涵信息,从而更加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例如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是喜庆的象征,中国古代女子出嫁时盖在头上的“红盖头”,如果直接翻译成“Read Head Veil”则会给海外受众的理解带来障碍,“红盖头”是中国古代结婚时专用的头饰,其他时间和场景下的红色头饰都不是“红盖头”,因此译成“Wedding Veil”更能将文化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外国受众。

(三)创造性策略

电影将文字构筑的世界转换成画面加语言的真实场景,为观赏者献上视听盛宴。国产电影外译时,既要通过画面使外国受众感受意境美景,又要通过语言使其产生情感认同,起到弘扬中国文化的桥梁作用。字幕中出现的句子过长,屏幕会无法显示,字幕用词太生僻,观众会难以反应,因此在翻译时,需要保持两种语言的字幕长度尽量一致,言语习惯尽量相匹配,这就要求译者结合剧情、电影画面对台词进行创造性解读,不断向西方国家展示中国人的思想现状,减少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助力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

四、结语

高质量的电影作品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思想文化影响力,塑造美好的国际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优秀的文化不会因为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永远地被孤立。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电影作为有力媒介在世界范围内传递中国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文化的深层内涵,必然会对世界各国形成潜移默化且长远持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岳峰.中国影视输出策略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2]黄会林.中国文化的世界价值——“第三极文化”论丛[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刘大燕.中国影视翻译研究十四年发展及现状分析[J].电影文学,2011,(7).

[4]冯世梅.中西文化差异与汉英翻译[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5]刘文婷.中英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4).

[6]刘大燕.中国影视翻译研究14年发展及现状分析[J].外国语文,2011,(1).

[7]麻争旗.翻译二度编码论与心理语言学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

猜你喜欢
国产电影文化差异
国产电影《罗小黑战记》IP的商业探索
调查
呼唤更多国产电影狼性突围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关于国产电影“烂片好票房”现象的批评
烈日灼心——又一部替观众担心过度的国产电影
《百花园中迎元旦》电影片名填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