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仙泗
【摘 要】莫扎特的歌剧表现了幽默、轻快、迷人、欢乐、庄重和无比的戏剧张力。充满组织力的乐章、完美的曲式和多变的结构,都和他的创作洞察力息息相关。本文将结合笔者在深入学习和演唱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著名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来阐释莫扎特是怎样运用戏剧张力的铺陈,丝丝入扣地描述一般人的普遍感受的。
【关键词】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伯爵夫人;音乐形象
中图分类号:J8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4-0037-02
一、莫扎特的简介及创作成果
(一)莫扎特的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迪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是奥地利作曲家。父亲利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1719-1787)是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的作曲家、小提琴手兼代理首席乐师,他父亲于1756年出版了“小提琴教学法”,此书为当时同类作品中最杰出的的出版品。莫扎特自幼跟随父亲学习音乐,展现了非凡的音乐才能。
1781年莫扎特在维也纳定居下来,过着独立的闯荡生涯,在摆脱了重重限制,经历了许多生活历练之后,莫扎特的作品终于迈入成熟期,替人类创造了一个崭新的音乐高峰,同时也饱尝了贫穷的滋味。1791年12月5日,一个严寒的日子里,莫扎特死于贫病交加,之后被匆匆葬在一个公共墓地里,其作品成为世人最珍贵的瑰宝。
(二)莫扎特的创作成果
舒曼曾说过,莫扎特的音乐是无法描述的。“莫扎特即音乐”,这似乎是赞叹莫扎特遗产的最恰当的形容。
莫扎特给歌剧这种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强调诗词要顺从于歌唱。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其成功因素
(一)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剧情简介
被公认为喜歌剧模范作的就是《费加罗的婚礼》。这部作品发表后,莫扎特才真正蜚声歌剧界。剧中的音乐明亮、轻快又洋溢着优雅的氣质,旋律丰富优美,合奏多彩又富于变化,人物性格也有完美的描写,真可说是喜歌剧的极致,妙趣横生。
这部剧在当时无疑带有政治倾向。费加罗这个出身在第三等级的平民,在博马舍1773年所写、1755年才上演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就凭借自己的足智多谋而主宰全局;博马舍1778年创作但1784年才允许公演的《费加罗的婚礼》,将赞许与同情都给予了精明能干的费加罗和他的未婚妻苏珊娜。
故事发生于17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该剧描述一位年轻的伯爵——阿尔马维瓦(Almaviva),爱上了伯爵夫人的侍女苏珊娜(Susanna),然而,苏珊娜早已和伯爵的仆侍费加罗(Figaro)两情相许,并准备结婚。伯爵夫人把一个仆人打扮成苏珊娜的样子,并令她去赴约。当晚,伯爵正欲前往花园对苏珊娜示爱,却无意撞见费加罗正在花园和另一名女子约会,他以为费加罗勾引自己的老婆,便愤怒地前往教训他,却发现了苏珊娜竟是费加罗的心上人,而伯爵夫人也适时出现,令伯爵甚为难堪。机智、勇敢、诙谐的费加罗通过各种计策揭穿了伯爵的阴谋。最后“爱情战胜困难”,有情人成眷属。歌剧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朽、愚蠢、荒淫无耻,热情地歌颂了“第三等级人”的聪明、智慧、勇敢、正直。
《费加罗的婚礼》热情地歌颂了第三等级——被压迫的阶级、被压迫人民的日益觉醒和机智以及勇敢正直的品格,全剧闪耀着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光芒。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成功的因素
1.音乐
这出歌剧是一部爱情喜剧,呈现出人们欢喜和痛苦的两面生活,且坚守着令人心怡与平衡的原则。从喜歌剧的观点来看,这出歌剧具有深度,因为它将爱情做感性式的处理,此外也充满高度的幽默感,其轻快的剧情发展,无论旋律、和声、节奏,甚至所使用的乐器均能充分达到表现效果的目的;管弦乐部分也和和声部分处于同等的地位,而表现最突出的则是重唱,此外,“清宣叙调”(recitativo secco,指缺乏表情)的再现,恰如其分地引导着剧情的进行,这些都是这部歌剧成功的重要因素。
2.重唱
重唱显然支撑着更为饱满的戏剧含量。
莫扎特的音乐特点是织体清晰、透明和别致;和声风格清新而有力。
三、伯爵夫人的角色性格与音乐形象
(一)角色性格
性格在心理学中的概念是:“在一定的社会中对周围的事和物的态度的总和。”有成就的艺术家正是注意到了对性格的研究,才塑造出了不同角色的动人的音乐形象。
每个剧本中的人物角色都被作家做为一定的“社会的人”的代表,通过艺术的典型化处理和安排使他成为特定的人物,在这个人物的语言、音乐主题处理和安排中给他一定的态度或情感的倾向,或通过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语言来交代此人的性格特征。通过这种相对集中的形象概念,使得表演者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形体动作,用什么样的语气,组织什么样的内心来表现这种性格。
要概括出角色的人格特点,例如温柔贤惠、坚贞不屈、多愁善感、油嘴滑舌等等。当认识了角色的性格特征后,还需要探寻原作者对角色性格提供的表现点,角色的性格特征是通过哪些台词、唱腔和行为来表现的。同时,演唱者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因为,角色会在规定的情境中改变性格,甚至转变立场,体现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这就要求演唱者用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找准基调,挖掘对比,使角色的人格特点更丰满,更生动鲜明地表现人物形象。
(二)伯爵夫人音乐形象
音乐形象的表现是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的音乐化、艺术化。通过两者的结合,能使人物形象丰满,并能获得更有机的创作自我感觉。
故事自伯爵从塞维利亚医师巴特罗处将罗吉娜娶为妻子后开始。伯爵虽然娶了妻子,却又开始风流,并想使当时贵族们已放弃的初夜权复活。伯爵夫人发现丈夫对她的爱越来越冷淡,她独自一人在豪华的大房间沉思,悲切地唱出很感伤的“求爱神给我安慰”,她祈求爱神能够理解她内心的痛苦和叹息,若是不能挽回失去的爱与幸福,宁愿结束生命。
伯爵夫人对丈夫爱恨交加。为了挽回丈夫的心,她跟苏珊娜和费加罗制定了一个计划。伯爵夫人想知道她们的计划进展得如何,正在到处找苏珊娜。这时,她脑海中又浮现和丈夫间发生的许多往事。“哪里去了,美好的时光”是此刻对伯爵夫人内心深处最恰当的描述。
伯爵夫人的哀伤和无奈令人感动。伯爵夫人是一位高贵的夫人,忍受丈夫易变的情绪。她支持费加罗和苏珊娜。伯爵夫人对丈夫爱恨交加,剧末她原谅了伯爵,说明了作曲家对高贵温柔的伯爵夫人的同情与赞美。
第三章对伯爵夫人罗西娜的艺术形象分析中,第一节中的伯爵夫人使整部歌剧自始至终充满了幽默、机智和活力,只有伯爵夫人每次出場时都以端庄典雅的曲调呈现她的音乐,这与她高贵的身份是一致的。伯爵夫人在歌剧中总是扮演一个正歌剧的形象,所以她与其他角色的情感不太一样。伯爵夫人的音乐具有很强烈的抒情效果和连贯性。她爱她的丈夫,在这出剧的开始,但现在她知道她的丈夫已经不爱她了,把目标转向了她的仆人苏珊娜,而苏珊娜与费加罗相亲相爱。伯爵夫人知道此事后,不畏惧封建势力的压迫,而是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虽然没有权利去干涉丈夫的人身自由,但她敢于与封建势力对抗,斗争到底。她深知自己的力量单薄,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在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在仆人的帮助下,她把丈夫带回了身边。罗西娜代表了贵族阶层中一群具有进步意识的人,她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伯爵夫人在当时的社会中属于第二等级,是敢于爱、敢于恨的新时代的女性代表。在追求自由的爱情意识和愿意为爱而死的信念上有非常大的进步。费加罗和苏珊娜能够圆满地举行婚礼,伯爵夫人是重要的关键人物。因为只有伯爵夫人在场,才能阻止伯爵的阴谋诡计,她与苏珊娜的合作才能够成功,同时能够挫败伯爵的阴谋。莫扎特所刻画的伯爵夫人是独一无二的,是与众不同的。在那时的封建社会中,伯爵夫人所代表的新时代的女性不再是无能、软弱无情、受人欺凌的弱势群体,她们知道如何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护好自己的人生权益和利益,知道怎样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作为作曲家的莫扎特表现出了对新时代女性的关心和关怀。
莫扎特的歌剧中用准确的音乐语言给予了人物活生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伯爵夫人与苏珊娜的关系是主人与仆人之间的关系,在封建制度下,主仆两人有着天差地别,有着不可逾越的差距。但是她们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追求自己的美好爱情生活,所以伯爵夫人与苏珊娜的情人费加罗共同设计了一个陷阱,自己伪装成仆人,勾引伯爵上当,最终阻止了伯爵的阴谋诡计。
伯爵凯鲁比诺喜欢美丽,优雅,知性的伯爵夫人罗西娜,但是他又跟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打情骂俏,还与芭芭丽娜在花园里约会,说明他是一个花心的人物。
伯爵年轻时为了讨好罗西娜,想尽一切办法与罗西娜约会,最终罗西娜被伯爵感动了,两人在一起后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但不久之后,这个充满欲望的伯爵花心的本性出现了,变得冷漠起来,开始对伯爵夫人的女仆苏珊娜感兴趣。但是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设计,伯爵夫人终于让伯爵意识到了他的错误,伯爵向伯爵夫人跪下请求原谅,罗西娜再次受到她丈夫的青睐。这也展现了罗西娜聪明、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
人的性格特征与其形体动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扮演不同的角色,就要有不同的性格,只有善于观察,富于创造,准确、生动地去积累创造人物形象的生活素材,才能将伯爵夫人的形象变得惟妙惟肖。
参考文献:
[1]许钟荣.维也纳古典的乐圣[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1.
[2]科贝.西洋歌剧故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7.
[3]萨尔维.莫扎特和古典乐派[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1.
[4]张鸿懿.中西经典名曲欣赏[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5]王安国.音乐欣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6]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1.
[7]王安国.音乐欣赏[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3.
[8]匡惠.音乐欣赏基础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5.
[9]张红英.王浩东.张钒.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9.
[10]王晓霞.声乐艺术及其审美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