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延芳
摘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稳就业对促进长春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美好城市意义深远。后疫情时期,长春市稳就业工作应以系统思维综合发力,多措并举打好就业保卫战,采取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拓展就业新空间、以提升创业能力全面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外输”“内稳”并重拓展农民工就业岗位等一系列措施稳就业保民生。
关键词:长春市;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1.4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0.05.011
就业是民生之本,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提供稳定的就业环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因此,做好后疫情时期长春市稳就业工作,对推进长春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美好城市意义深远。
一、后疫情时期长春市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
受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叠加影响,目前长春市就业基本格局呈现供大于求和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态势。
就业增长放缓且用工需求失衡
今年,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受疫情影响明显,招聘计划削减;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招聘用工总量锐减;一些外贸企业面临订单撤销难以复产的困境,企业为降低用工成本,招聘人数明显减少。同时,用工需求失衡,涉及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供给的重点企业用工阶段性激增,但由于技术原因存在招工难问题;而文化娱乐、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企业普遍存在用工削减问题,使后疫情时期保就业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
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剧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外部市场冲击加剧,长春市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部分新兴产业及企业转型派生的新岗位缺人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存,部分企业出现用工难、务工人员找工作难等问题。一方面,在市场上招聘不到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研发人员和技能工匠;另一方面,很多人在劳动力市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问题关键在于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技能无法满足工作崗位的素质要求,同时,一些大学毕业生排斥到基层、乡镇和中小企业就业,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在疫情冲击和毕业生总量创历史新高的双重压力下,长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突发的疫情导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使毕业生招聘大幅减少,加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随着长春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对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部分毕业生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质方面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影响了就业。
农村劳动力输出锐减
受疫情影响,沿海发达省份外向型企业遭受冲击,长春市农村劳动力输出减少;国外疫情的爆发直接影响长春市对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劳务输出,致使异地转移就业人数下降,就业压力加剧。
二、后疫情时期长春市稳就业的对策建议
稳就业是牵涉社会各方的系统工程,因此,应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改革创新,以系统思维综合发力,多措并举打好就业保卫战。
改革创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一是切实将中央和省市暖企、稳岗、减负政策落实到位。政府应加大对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企业的补贴力度,给予失业保险稳岗补贴返还,减低企业成本使企业活下来。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全面稳定就业岗位;在政府公开采购中向新成立的企业和中小企业倾斜,激活市场主体;搭建平台,凝聚市场主体,打通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堵点,连接断点,通过输血供氧使中小企业恢复生机活下来,稳住企业,保住岗位;引导大企业逆周期进行人才储备,增加毕业生招聘指标,扩大就业岗位。二是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政府在银企间的桥梁作用,建立银企对接融资服务群,企业可以扫码加群,在有需求时随时与银行咨询、洽谈。政府协调各金融机构创新设计符合企业需求的新产品,向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建立社会共享信息交流平台,专门负责小微企业融资的数据征信服务;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推广专利权、商标权的抵质押融资,扩大知识产权等抵质押贷款覆盖面,提高信用贷款比重;松绑民营企业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融资条件,加大对科研生产型企业的厂房设备融资信用评估工作,升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力争在保住全市现有近85万户市场主体的同时,提升市场主体增量,扩大就业。三是激发汽车新消费,助力产业升级,创造就业岗位。汽车产业可以带动和促进钢铁、机械、化工、电子等相关行业蓬勃发展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政府应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通过有条件地减免购置税、降低消费税税率、贷款利息与个人所得税抵扣、二手车交易增值税调整等政策,降低购车成本;阶段性放宽公积金提取范围,尝试将购买汽车等家庭重大开支纳入提取范围,推进汽车更新置换;着力解决“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充分利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战略窗口期,构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四是加快制度创新,大力支持灵活就业。随着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产生了“共享用工”“兼职配送”等大量灵活就业模式,极大地带动了就业,灵活就业具有门槛低、自主性强、灵活自由的特点,适合年轻人追求自由弹性工作方式的特质,从而成为促进青年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应加大对灵活就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创新用工模式,实行互相调剂的“共享员工”模式,不断优化环境,对拖欠劳动报酬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打击,创新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维护灵活就业人员劳动保障权益,增强就业灵活性与安全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稳就业。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拓展就业新空间
数字经济既是技术密集型经济,也是劳动力密集型经济;既能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又能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有利于我们挖掘潜力拓展就业增量。因此,发展数字经济是后疫情时期稳就业的重要举措。一是政府应积极搭建平台,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探索推行普惠制的云服务支持政策,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解决当前部分企业存在的因转型能力不强不会转、转型成本偏高不能转、转型阵痛期过长不敢转的问题。二是积极促进一汽集团、长客股份等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推动实体经济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发挥一汽集团、长客股份等大企业“一龙带百小”的作用,激活市场主体,创造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生的就业机会,更好地促进就业。三是大力发展以运用智能设备、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智慧农业。充分利用农业大市的有利条件,深入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融合,推进农业产销模式流程再造,吸引更多毕业生返乡创业,为农民工就业开拓新渠道。四是积极拓展“互联网+”在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领域的应用。加快对吉林大学各大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推动5G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融合与应用,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以提升创业能力全面带动就业
一是完善切合大学生实际的创业扶持政策。政府成立面向大学生的长春科技创业基金,扶持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活动,鼓励基于专业的师生共创项目;建立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结合的创业载体,在校内开辟专门场地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使之与勤工助学、实习、兼职等联系起来;鼓励毕业生主动瞄准市场需求,网上创业。二是通过能人引领和典型带动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根据返乡农民工已有的专业技术特长,帮助联系市县农业部门专家和当地致富能手,通过“互联网+就业”线上服务平台讲解返乡创业政策,进行农村电商技能、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创业培训。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农民工以经营农家乐、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及农作物经销等项目开展创业;通过“政府增信”模式有效盘活农村资产,解决创业融资问题,扶持农民返乡创业。三是鼓励创业人员开展创业模拟实训。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创业人员到长春创业培训模拟实训基地模拟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能力,助力创业者创业成功。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一是政府强化政策供给,积极引导毕业生下基层。政府应扩大毕业生见习规模,利用政策性补贴鼓励企业開发更多见习岗位;由政府提供津贴,在社区和乡镇基层结合社会治理、卫生防疫、生态保护开发更多的短期公益岗位;制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引导毕业生进社区乡镇,面向基层一线就业创业;在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进程中依托建设国际汽车城、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国际影都、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建设项目,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就业。使新基建向能够带动就业的重大项目倾斜,与医疗、养老、教育、高新科技应用相结合,在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挖掘新岗位;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养老、托幼、健康、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岗位带动毕业生就业。二是高校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努力使专业设置与国家产业结构相匹配;促进校企合作,邀请企业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使大学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对接,实现供求匹配、同频共振;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基地,以实习、实训提升毕业生就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促使企业多接收实习生以扩大就业;调动导师、校友、合作单位等资源,为毕业生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加快研究生及第二学位招生录取工作,缓解就业压力,在重点科研平台、科研项目中设立科研助理等短聘期岗位,为毕业生挖掘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毕业生个人应转变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当前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造成垄断行业招聘百里挑一、冷门行业无人问津的局面。毕业生应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就业定位,主动适应用人单位招聘模式的转变,积极参与线上招聘活动,理智冷静求职就业。
“外输”“内稳”并重,拓展农民工就业新岗位
一是健全省际间劳动力协调机制,做好农民工输出工作。后疫情时期,政府应与广东、浙江等劳务输入省构建省际间劳动用工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建立省际间共享员工合作机制,建立与省外企业对接协作机制,使劳动力输出由契机性输出转变为成建制、成批次输出;积极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以品牌效应拓展市场;建立劳动力输出联系制度,各级劳务输出部门要与输出人员保持联系,搞好跟踪管理和服务,用亲情、友情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缓解就业压力。二是多渠道拓展岗位,稳定农民工就地就业。后疫情时期,长春市应积极引导未能输出的农民工从事农业生产,既能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厚植长春市农业特色优势,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又有利于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力支持;加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将积极吸纳农民工就业与示范园创建认定挂钩,对符合条件的园区企业给予农业信贷担保费用减免;从拓展乡土特色产业、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等方面着力开发岗位;创新新型业态,推广线上直播销售、无接触式服务等新方式销售农产品;尽快恢复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特色文化体验、订单农业,拓展就业空间,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三是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减少结构性就业矛盾。长春作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对技能型人才有大量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技能缺失的素质状况和就业创业窘境,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培训适应长春建设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市产业转型升级所需与新兴就业岗位匹配的职业技能。选择吸纳就业多且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医护等重点行业,联合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采取项目制和定岗定向制进行培训。同时,整合各类在线学习平台,并利用腾讯课堂、微信群组织线上培训,出台支持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指导文件,发放职业培训券和培训补贴,激发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升就业能力,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责任编辑 王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