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敏
散文阅读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从起点到终点,学生经历了多次的召唤和体验之后补充了审美经验和生活感悟。散文的写作方式较为灵活,表达情感的方式或含蓄或直接。初中生在拿到一篇散文之后很难抓住散文的主体内容,这导致学生在散文阅读中经常出现高耗低能的现象。部分教师在散文阅读指导教学中过于注重阅读方法的施行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忽略了学生从散文阅读中能够收获人文精神的成长。教师要改善这种现象必须从源头下手,准确定位散文阅读的起始点和终点,转变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手段。在下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几个维度展开探究。
一、把握写作情感,洞察作者写作意图
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散文文体特征,然后确定作者写作意图。部分教师忽略了散文文体特征的介绍,阅读教学一开始直奔作者情感主题,而部分学生因为语文学科素养较低的缘故都没分析出这篇课文属于散文,那么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徒劳的。北宋时期出现的散文没有明确的定义,而六朝之后散文出现了明确的定义即不强求押韵,不注重配比对偶的散体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定义和具体特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现代的散文范围明确具体,且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强调散文具有篇幅短小精悍,作者习惯以小见大,写作真实自然,写作风格特异的几大特征。
散文阅读不同于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般很受学生欢迎,因为学生享受阅读故事的快乐,记叙文的主体内容一般是故事。而散文阅读要求学生体会作者微秒的情感以及转瞬即逝的感悟,散文描写一般是含蓄的,含蓄和自然并不冲突。例如,在当代作家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对于紫藤萝的花是这样描写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作者对于紫藤萝花的喜爱和赞美是含蓄的,通过比喻等手段展现了自己对紫藤萝花的尊敬和喜爱,让人们意识到紫藤萝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意志。作者含蓄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悟和感慨,自然地抒发了赞美紫藤萝生命的情感,这是含蓄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体悟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是散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学生在散文阅读过程中过于执着捕捉作者描绘的画面而忽略了作者的情感。纵然完全通读之后得到了几幅画面也很难理解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散文阅读过程中不仅要读出散文的原本价值,还要读出散文延伸出来的独特价值。
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情感,洞察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學生完成散文阅读任务的关键。教师向学生明确散文文体的特征,让学生自行定位散文阅读的起始点和终点。
二、以学生阅读情况为基础,有的放矢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阅读情况适当调整课程设计。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家庭成长环境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学生生活经验的差异。每个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散文所体会和收获到的内容完全不同,这不仅受到成长环境的制约,还与学生的散文阅读角度有关。
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习惯以第一人称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和解决完全是以教师为蓝本进行的。这就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出和解决的问题并非是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至于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教师讲解的问题只不过是教师与学生的困惑有所重合而已。部分教师习惯于在课程中提问,根据散文阅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提问,同时加强了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教师要耐得住性子,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而不是越俎代庖,帮助学生回答。初中生年龄较小,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型,往往学生刚展开对教师提问的思考,教师就给出了答案。长此以往学生进行散文阅读的激情被消磨,教师也感到十分疲倦。因此,教师无论是课程设计环节还是授课阶段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情况,尽可能收集学生的阅读情况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然后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在阅读鲁迅先生的《风筝》时,遇到了诸多问题。部分学生认为《风筝》是一篇记述文,整个阅读过程完全依靠故事来推动文章内容情节发展。部分学生认为作者写《风筝》更多是一种对于故乡的思念以及儿时的缅怀,忽略了作者对于弟弟的内疚。笔者在翻阅完学生提交的阅读记录之后才意识到自己预先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多么的浅薄。原本笔者认为学生对于《风筝》的定位不会出现偏差,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阅读理解难点在于作者对弟弟的情感上。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笔者重新调整课程设计,在授课过程中重点区分了散文和记叙文的不同。散文重点在于情感表达,而记叙文重点在于记录人和事。
教师在课程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情况,而不是盲目的设计。教师只有针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程设计,才能推动教学环节的发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不 “忘本”,剖析文本和语言
散文阅读教学不能“忘本”。而散文阅读教学中的“本”一指的是文本,二指的是语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散文阅读可以忽略文本内容和语言特点,直接找寻作者的情感即可。这是限制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课堂质量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散文的形式灵活多变,内容自然且略显飘逸洒脱,但这并非教师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忽略文本内容和语言特点的理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而散文中语言的使用以及文本故事的展现也是值得学生认真学习的。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老舍先生所作的《济南的冬天》时,老舍先生对于济南的冬天山的描写是这样的:“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作者笔下济南冬季的山有些俏皮,通过拟人化的口吻展现济南冬季山的魅力风光。通过“山尖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展现山的巍峨和宏伟。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欣赏散文的语言和学习,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表现手法和描写技巧。散文阅读教学并非是独立的,学生通过阅读赏析优美的散文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手法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在张之路所作的《羚羊木雕》中,作者通过叙事散文来展现自己对于羚羊的喜爱与赞美。如果教师和学生忽略了“文本”而独立寻找情感则损坏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最终分析得到的情感与“文本”也不匹配。
散文阅读教学以分析文章情感为核心,教师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其他内容的赏析和学习。散文阅读教学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托于其他环节开展的。教师要准确定位散文的起始点和终点,为指导学生阅读做好充分准备。
作者单位:河北省兴隆县平安堡中学(06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