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杰
胃是空腔脏器,出了问题,通常诊断以胃镜检查为主,辅以放射钡餐检查。然而,胃镜检查常常让人“望痛却步”,钡餐检查又要接触放射线,担心辐射问题的患者同样“心有戚戚”。
现在,想做胃肠检查的人又多了一个选择——“胃肠超声”。那么,胃肠超声到底是怎么做?适用于哪些人群呢?
胃肠超声检查
在造影剂助力下分辨率高
胃肠超声的全称为“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法”,又称“胃肠充盈检查法”,是通过一种造影剂充盈胃肠腔后,在声像图上显示类似于实质性组织的回声,可清晰地显示胃肠壁的层次结构,从而使胃肠内腔产生最佳的声学造影效果。
在检查过程中,造影剂充盈胃肠腔,消除胃肠腔内气体、黏液以及其他内容物对超声波的干扰,和胃肠壁、肝、胆、脾、胰之间产生明显的对比效应,使声束能顺利穿透胃壁,透视到胃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清晰显示胃壁结构及其病变。
造影剂主要采用薏苡仁、淮山药、陈皮等中药加工制造而成,味道可口、无副作用。
该检测法可提高病灶的分辨率和检出率,尤其对于低回声病变具有很强的分辨力,对胃周围毗邻脏器和组织也能清晰显示,特别是胰腺、肝外胆管、胃周围和腹膜后淋巴结、腹膜后血管的显示特别清晰,准确并丰富了病变图像的信息。
检查的具体操作流程
胃超声检查一般安排在每天上午,患者应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选择该检查者一般只需在临检前喝500~600毫升造影剂,随后可立即检查。做该检查的人检查前一日晚餐应清淡饮食,不宜食易产气、不易消化的食物。检查前一般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以上。
检查过程中,被检者一般以仰卧位、右侧卧位为主,辅以坐位、左侧卧位、胸膝卧位。
超声科医师一般会按胃标准切面进行扫查——即按胃的各部顺序(食道下段及贲门—胃底—胃体大小弯、前后壁—胃角—胃窦—十二指肠),以缓慢移动和连续扫查的方法为基本原则,结合呼吸和体位改变,避免跳跃式扫查和不规范扫查,以免产生漏诊。
不过,如果是针对急腹症(如怀疑胃穿孔、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和肠梗阻)患者,在做胃肠超声之前会令其先空腹行腹部常规探查,以了解是否有胃肠穿孔、急性胃扩张或肠梗阻等,如有则禁服造影剂。对幽门梗阻的患者则会先检查有无胃潴留及梗阻状况等,以确定是否需要服造影剂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由于胃是薄壁空腔脏器,形态不规则,活动度及伸缩性较大,个体差异明显,对少数特殊體形或胃位置变异者,医师有时也不按标准切面扫查。如角型胃,其胃体长短轴切面扫查和标准切面刚好相反。所以,超声科医师也会根据受检者情况及经验灵活地多方位、多切面扫查。
胃肠超声适合人群
我国胃癌以每年4万例数量快速增长,早期胃癌检出率很低,仅约2%,大多数患者被发现时已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不足5%。因此,我国建议4岁以上人群进行胃癌筛查。
不过,对于胃镜检查,由于病人接受度较低,因此目前只针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而胃肠超声检查是胃镜检查最好的“替代品”。我国的《胃癌诊疗规范》(2018版)规定:胃肠超声检查可作为胃癌病人的常规影像学检查。
胃肠超声这种检查技术无痛、无创、低耗、高效、方便,除了能观察胃肠道腔内的情况以外,还能直观全面地观察胃肠道壁内以及壁外的情况,对病灶的来源、定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其特别适合一些老年人、儿童,以及食管狭窄、吞咽困难、剧烈呕吐、急性消化道出血和不愿意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应该说,该技术的开展可用于绝大多数胃肠道疾病的早期筛查,是填补胃肠道影像功能筛查的一项重要空白。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该检查适用于健康检查筛查、胃肠道疾病、胃食管反流、十二指肠胃反流、做胃镜前定位、胃肠术后复查、胃镜检查禁忌证、胃镜检查不到的疾病,如胰腺癌、胆总管下段癌、腹膜后肿瘤等。但消化道穿孔、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等属于该检查的禁忌证。
胃肠超声的六大优势
胃超声检查的最大优势是声束能穿透胃壁,从而可以显示胃壁层次结构。它作为一种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可以给临床提供胃壁占位性病灶的部位、大小和形态,能估计病变侵犯胃壁的程度,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案。特别是能了解胃周器官的转移情况,这是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无法做到的。
近年来,随着应用的普及,内窥镜超声对细微病灶的分辨力有了大大的提升。它将内窥镜和超声探头结合在一起,既能直观发现胃壁的细微病灶,又可以观察胃壁内和胃腔外临近组织的图像。此外,胃肠超声还有六大优势:
1.准确、无痛、无创、无交叉感染、无麻醉伤害、无射线伤害、适应人群广泛。
2.检查不需要特殊的准备和要求,可用于大规模的胃疾病的普查及筛查。
3.可实时、多次从不同角度对胃肠进行扫查,同时观察胃张力、蠕动及排空情况,并适合进行长期随访、复查。
4.不仅能够显示胃腔内的病变,而且能发现胃肠壁内、胃肠壁外的病变,能够清晰显示胃肠黏膜下肿物,便于观察肿物的内部结构特征和判断病变浸润的范围、程度及病变的界限。此外,胃肠超声还可以进行肿瘤分期诊断,并能发现病变和周围脏器的关系,弥补了胃镜及胃肠钡餐的不足。如果识别到胃黏膜下肿瘤,该技术还可观察肿瘤内的结构特征及病变范围、浸润深度。
5.提高对邻近组织器官(胰腺、肝外胆管、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的超声显示能力。
6. 对胃周围脏器如肝、胆、胰腺亦有诊断效果,尤其对胰腺疾病诊断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