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蕾
[摘 要] “十二五”以来,山西省大力开展煤炭企业转型,将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该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对文化旅游业进行了发展规划,这为旅游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旅游企业也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后疫情时代,文化旅游企业的发展更加艰难,如何获得市场融资成为了每个文旅企业的难题。在分析山西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和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文化旅游企业融资创新模式,以期可以为山西省文化旅游企业融资提供借鉴。
[关键词] 山西;文化旅游企业;融资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7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10-0080-03
Abstract: Since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Shanxi Province has vigorously carried out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al enterprises,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as the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of the province, and has carried out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the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which provides a broad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tourism enterprises are also facing financing difficulties. Especially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enterprises is more difficult and how to obtain market financing has become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each enterprise engage in cultural touris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financing in Shanxi Provi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inancing innovation mode of cultural tourism enterprises in Shanxi Province,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inancing of cultural tourism enterprises in the province.
Key words: Shanxi, cultural tourism enterprise, financing mode
一、山西省文化旅游企业发展及融资现状
山西省具有悠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之称。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山西省大力开展煤炭企业转型,将发展文化旅游作为该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山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拥有7家5A级景区、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9年上半年,全省共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同比增长5.82%。实现入境旅游创汇同比增长6.44%。接待国内旅游者同比增长20.46%,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1.20%。酒店餐饮等方面,截至2018年底,住宿业中大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38家,小微型企业320家;餐饮业中大型企业3家,中型44家,小微型395家;注册并运营的旅行社服务公司共有1234家,旅游管理公司735家。交通设施方面,山西省拥有8个飞机场,分别位居太原、大同、朔州、忻州、吕梁、长治、临汾、运城。同时,山西省旅发委与太原铁路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进100多趟入晋旅游专列,高铁线路的陆续开通,为省内外游客出行提供了便捷,加快了山西省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拉动山西省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全面发展。
随着山西省全域旅游工作不断深入,全省各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加强。2019年3月,“旅游+科技”项目“游山西APP”正式上线,这是“山西省智慧文化旅游云”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山西由感知山西,行走山西,回味山西这三个主要模块组成,帮助通过地图的形式,为游客推荐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更便捷,具体的旅游信息,提升了游客旅程中的舒适感。此外,山西乡村旅游发展也展现出了新格局。目前有100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获得首批。
在资金支持方面,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引导文化旅游企业开展融资活动。如引导重点景区景点企业转型,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以及股份制改造,积极组织招商引资推介会,制定优惠招商政策,鼓励外商投资文化旅游企业;设立文化旅游专项基金以及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速了全省文化旅游资产的证券化;积极引导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为文化旅游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施税收和相关费用的优惠。
从金融资本和金融政策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可以看到近年来山西省金融支持旅游产业的力度较大,但是由于山西省文化旅游企业中85%的企业属于小微企业,资本市场对旅游产业支持力度不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偏重有资产抵押、担保类的中小微企业,且政府实施的一些利好政策,很多小微企业达不到要求,无法申请。仅靠传统融资渠道是无法满足山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因此如何提升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的融資能力已经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
二、山西省文化旅游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文化旅游企业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企业自身能力较弱,难以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青睐
目前山西大多数文化旅游企业处于初创期,如一些乡村旅游酒店,农家山庄等,这些企业规模较小,整体信誉较低,流动资金较少,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工作人员不专业等情况,导致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时,因无法提供详实的财务报告,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拒之门外。即便一些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利率通常也会比一般的大企业高,在后续经营中也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此外,政府的补贴以及银行贷款的持续性不长,政府的补贴和银行的贷款往往只在企业起步时可以申请,后续发展还需要大量资金。
(二)经营项目同质化较为严重,存在恶性竞争
近年来,山西省文化旅游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但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结合企业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特色等优势创新发展旅游路线、特色饮食、旅游纪念品等旅游产品,而是将精力集中于如何吸引消费者眼球,营销旅游产品,如果一种旅游产品火了,其他景点竞相模仿开发,恶性竞争,造成消费者审美疲劳。经营项目、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制约了山西省文化旅游企业的发展,无法使其朝精品化迈进,始终停留在弱、小、差的现状。
(三)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缺乏较为成熟的管理策略
很多文化旅游企业领导者尤其是乡村旅游景区的经营者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企业文化管理知识培训,管理理念相对较为落后,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缺乏较为科学的规划。对于外来资本的投入,保持警惕的态度,拒绝资本合作;当企业资金遇到困境时,主要采用的融资方式是民间借贷,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政策以及政府的支持政策知之甚少;同时也不注重企业人才的培养,企业员工学历水平差异较大,创新思维不足,导致企业产品开发缺乏创新,投入市场后无法吸引消费者眼球,库存积压大,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难
(四)融资渠道单一
山西省文化旅游企业中85%的企业属于小微企业,当在运营中出现现金流周转困境时,大多数企业会先考虑去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而銀行等金融机构对贷款者资质的审核较为严格,而且流程比较冗长,小微文化旅游企业获贷成功的几率较小,即便获贷成功,金额远远小于企业的需求。因此,为了能较快获得资金,中小文化旅游企业通常会选择利息高昂的民间借贷。融资渠道单一严重制约了山西省文化旅游企业发展。
三、山西省文化旅游企业融资创新模式研究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拓宽了中小文化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众筹、大数据金融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文化旅游企业的融资困境。
1.非公开股权众筹融资模式
文化旅游类企业可以借助众筹平台获得融资。目前适合文旅企业融资的众筹模式有奖励类众筹模式和股权众筹模式。采用奖励类众筹模式获得的资金有限,一般适用于对企业、景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旅游门票的预售以及感知消费者的需求。股权众筹模式适合文旅企业获得较多的融资资金。目前可以采用天使合投、个人直接股东以及基金间接股东三种模式。三种模式的区别在于天使合投是一种快速合投机制,由一位或几位领投人对项目进行总体评估,跟投人跟投的模式,该种模式除为文化旅游企业提供资金外,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行业资源、管理经验等附加价值。个人直接股东模式是投资人自己在平台上选择有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并成为融资方的股东。基金间接股东模式是投资人在平台上选好有潜力的项目,以基金的名义投资融资方项目,投资人作为间接股东。目前,一些股权众筹平台也会为投资者提供管理股份,监督融资方企业发展状况及分红等服务。
2.大数据金融模式
“大数据+金融”融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文化旅游企业的融资困境。如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京东金融等平台,因其母公司拥有消费者实时的支付数据和社交媒体数据,可以充当第三方征信机构,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企业信用等信息,加速融资企业的贷款速度。此外还有“一贷通”平台,依据企业税务、五险一金、水电煤气、违法违纪等各类政府数据,运用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综合技术,自动生成征信报告,计算出可贷款额度等信息,提供给银行,由银行来提供贷款,具有合法身份的居民或正规企业都可以通过一贷通平台提出融资需求。因此,文化旅游企业可以尝试采用“大数据+金融”的融资模式来缓解融资压力,当然该模式的实施条件是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信用基础。
(二)“保险公司+银行”合作融资模式
文化旅游企业因其资金实力弱、经营规模小、风险评级低、抵押资产少等现状,无法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条件。可以尝试采用“保险公司+银行”合作的融资模式。即文化旅游企业可以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以保险覆盖融资来源方的资本风险,然后把保单质押给银行。当文化旅游企业无法按期偿还银行债务的时候,保险公司介入,进行相关理赔事宜。“保险公司+银行”合作融资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保险公司和银行多开发适合文化旅游企业融资的保险产品和银行产品。
(三)门票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文化旅游企业由于可供抵押物较少,企业本身信用评级不高,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因此,企业可以将景区未来门票连同其他收费权作为质押标的,质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获得企业日常运营资金。此外,文化旅游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特色,创新旅游产品,将产品知识产权质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如演艺旅游类企业可以将创新的演艺项目的版权质押给银行,以获得融资;景点类旅游企业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将创新的特色产品商标权进行质押,以获得融资;有一定固定资产的文化旅游类企业也可以采用“知识产权+固定资产”的模式;与此同时,为了能客观公平的获得融资,文化旅游企业在进行质押时,可以考虑聘请专业的评估公司对产品价值进行一个初步的估值,然后委托担保机构进行担保,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景区门票未来收入/知识产权质押+固定资产+担保”融资模式相较于直接进行知识产权质押或门票未来收入质押,融资可得性更高。
四、山西省文化旅游企业融资发展对策
(一)政府层面
文化旅游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政府、金融机构,文旅企业等主体的通力合作,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层面加以完善。首先,山西省政府可以从顶层设计层面,高位引导推动成立专业的文旅银行,以便更精准的帮扶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解决融资困境;其次,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积累,加快推进政务数据公开共享,并构建信息实时共享平台,以便能实时获得企业及企业经营人员最新的信用数据,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提供信用数据沉淀池。第三,鼓励搭建文旅行业电子交易平台,平台可以随时调取企业的社会信用、质量信用、法人信用等信息,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提供参考依据;最后,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助科技力量实行产品创新与渠道扩展,如应用信用数据为中小企业授信。
(二)金融机构层面
金融机构应不断创新文旅金融产品,搭建投融资平台,为山西省文旅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首先,金融机构可以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结合文化旅游企业经营状况、资金需求状况、财务状况、信用等因素,开发面向文化旅游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缩短审贷流程,真正从实处为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提供服务。再次,金融机构可以搭建金融投融资平台,根据不同的金融产品需要、不同的企业类型等设计征信评估模型,探索基于中小文化旅游企业数据的主动评估模式,主动评選拥有良好信用记录和极具发展潜力的优质中小企业,提高企业征信评估的针对性,以降低信贷风险,促进融资项目对接。最后,金融机构要时刻关注贷款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运营状况,可以结合文化旅游企业的特征,在不同的时间点采取不同的监管模式,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三)企业层面
文化旅游企业要在信用体系构建,人才培养、领导层管理能力、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升。首先,文化旅游企业要严格规范企业业务流程以及自身的财务体系,设立财务部门以及聘用专职财务人员,做好本企业的资金账目,不弄虚作假,努力提升企业的信誉度。此外,要加强文旅人才的培养,以网课、公开课或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定期为企业基层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文旅企业领导层也要加强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发展的眼光引导文化旅游企业的成长。其次,山西文化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以及民俗特性,制定差异化的旅游路线,以获得较大的市场安装基础。还应积极推进旅游业务的线上化,以及进行深度的旅游产品开发与产业链的延伸创新,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再次,文化旅游企业可以对周边景区资源进行整合,除了实际拥有的传统资源外,努力挖掘新兴资源,如将相邻区域中的城市、乡镇和风景道、广场、公园、博物馆、学校、工厂等纳入作为景区的一部分,扩展旅游的发展空间。最后,企业领导者要结合本企业旅游产品特色,积极创新经营思路,从被动发展到主动探索,从原先的“旅游+”,积极向“+旅游”转变,将本企业旅游元素向各行业渗透,进而实现一产、二产,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等和旅游业的相互行融合,进而带动全产品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晓东,薛晔,薛崇义.投资人视角下股权型农业众筹风险因素分析——基于AHP-DEMATEL模型[J].管理现代化,2020(1):105-109.
[2]孟枫平,江洋.涉农小微企业众筹融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基于案例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2):1-5.
[3]甄烨.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创新模式研究——以演艺企业为例[J].山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7.
[4]马朝良.中小企业创新项目众筹模式选择及定价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16.
[5]吐尔逊姑丽,王宇婷,钟景峰.股权众筹——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最有效的新途径[J].中国商论,2016(4):78-80.
[6]王兆怡,李华.中国农业股权型众筹现状及发展前景[J].农业展望,2019(9):22-28.
[责任编辑: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