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

2020-11-30 09:15曹晓琴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2期
关键词:工作艺术班级管理初中生

曹晓琴

【摘要】学生工作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合理的管理措施让他们学好文化知识,并培养其优良的品质。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就成了一件关系教育教学效果的事情。本文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一些教学理论,结合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对班主任如何进行班级管理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工作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2-0015-02

班主任的工作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人格塑造、思想引导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总之,对学生在学校的整体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追求班主任工作的高质量是教育对班主任的要求,也是学生和家长的期盼。在中学阶段,班主任面对青春期的学生,除了花费精力、精心管理外,还要采取合适的策略,讲究管理的艺术性,才能管得住、管得好这些个性各异的学生。那么,怎样才能在中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出艺术性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

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塑造作用,特别是思想和心智都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成长和生活,他们的行为就会具有什么样的偏向性。因此,要想让学生有好的表现,就要营造适宜的班级氛围,利用环境的熏陶作用去改变或者影响学生。氛围的营造虽然比纠正学生一次两次的错误行为要复杂、麻烦得多,过程也很漫长,但是这样的策略是具有一劳永逸效果的管理艺术的。在避免冲突和极端管理手段的情况下,用温和的方式矫正和塑造学生的行为思想,会具有长远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稳定性。班主任管理学生的目的是要他们有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能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也就是要给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最起码要能输送合格的公民。因此,教师就要从这一角度出发,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思想和体魄。积极融洽的环境氛围,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形成乐观的心理,不会在他们潜意识里埋下偏执和冷漠的种子。积极的班级氛围包括教师对一切学生平等、关爱、不偏袒的态度,还包括温和、不过激的管理方式。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好的行为表扬,对坏的行为批评,但是不能袒护部分学生,而压制部分学生。也就是在管理的过程要对事不对人,要尽可能公平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或者要有合理的、能信服人的评判标准,以免造成学生不良的感受,影响他们对班级,对班主任的印象。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批评教育,但不可言行过激,以免刺激到学生,让学生也产生过激的表现,或者在内心形成暗影,影响他们以后的处事方式。积极的班级氛围还要有整体追求进步的意识和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昂扬的姿态和不服输的精神,还要通过具体的事情和活动,让同学之间产生亲密的关系,有集体意识。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与班级一起共奋进,為了班级荣誉而努力。

二、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到中学阶段,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开始从事事顺从、尊敬仰视转变为审视,在对老师的评判上,他们有了自己的标准,在他们心里,老师的形象不再完全是高大的,有了“好”与“不好”的区分。对他们认可的老师,自然还是服从、尊重,对他们不认可的老师言行,可能就不再理会。因此,可以说,初中生对班主任的管理不服从,有的是因为他们本身个性顽固、乖张,不太容易管理,有的却是因为对班主任不信服,觉得他们达不到自己设定的老师的标准,没有资格或不具备管理自己的能力。如果班主任在平时的表现比较随意,在学生心目中没有高大、良好的形象,是很难管住这一群个性张扬的孩子的。中学生爱幻想,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个英雄般的人物,这其实就是他们内心对长辈形象的渴望,是他们在生活中认同但又缺失的品质的体现。为了获得学生的信服,班主任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学生心目中长辈的形象贴近,能让他们用仰视的姿态看待自己,而不是俯视或鄙夷。试想一下,如果作为一个学生管理者,班主任除了有一副严厉的面孔外,再没有任何特长或过人之处,即便再负责任,这群内心高傲的学生怎么可能时时处处听从管理?我们不反对教师平易近人,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既然作为管理者和引导者,教师就要有一定的威信,要有在管理中的权威。这些威信和权威就需要用班主任身上让学生敬佩的优点和长处来创造,更需要班主任用不断地努力和不停地学习来保持。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认识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学生仰慕的人。积极敬业,不迟到不早退,给学生做纪律上的好表率;博学多识,博古通今,在学习上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热情周到,不计较、不刻薄,在为人处世上给学生做典范……总之,良好的形象是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很有利的武器,可以建立班主任的引领地位,从而帮助班主任把工作做得得心应手。

三、宽严结合的管理模式

古往今来,在学生管理上有很多的观点,比如“严师出高徒”,“教育根植于爱”,“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等等,这些对学生不同的管理态度,都是出于对教育的责任,对学生的关爱。在现在严厉杜绝惩罚的情况下,网上又开始呼吁还给教师“惩戒权”,那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到底该宽容还是严厉呢?很多教师也没有答案。但是,学生是一个复杂的个体,不同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单一的管理方式或同一的处理态度绝对满足不了教育的需求。因此,要管好学生,就不能有统一的标准和绝对的方式,单纯的宽松会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知识的庄重性,过于严厉的态度又会降低学生校园生活的幸福感、抹杀学生的天性,因此都不可取。最好的办法是宽严结合,刚柔并济,方能把这些个性张扬的中学生管住、管好。到了中学阶段,学生难管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中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体现,突出的自我意识带来的叛逆和对规则的漠视,都会加剧师生之间的冲突,给班主任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处理冲突最好的办法不是打压,因为打压会带来爆发、反弹,或是磨平学生的个性,总之隐患会有很多。但是,担心在严管的时候出问题,面对学生的各种状况,一味地妥协和纵容更是怯懦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样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加剧问题的不良后果,等学生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敬畏心理的时候,就没有挽救的余地了。两种后果都兼顾的办法就是宽严相济,不用极端、偏激的方式处理学生的问题,用严格的要求给学生立规矩,守住教育的底线,用宽容的态度保护学生敏感的内心,给他们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四、不断更新管理方式和教育思想

现代社会的信息更新加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接受的信息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80后、90后、00后、10后,当然,也包括以后的孩子,每一个时代的学生都有其典型的特征。学生在变,而教师要在学校守一辈子,那么,作为学生管理者,班主任要如何用不变的处境去迎接不停变化的学生呢?那就必须要经常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最起码要做到在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上,不和自己的学生脱节。因此可以说,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其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绝对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改变,要随着学生改变。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在管理的时候才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就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比如,从家长到老师,都能很明显地感觉到现在的学生跟以前不一样了,难管难教了,如果班主任只是一味地迷惑于学生工作不好做的难题中,而不探寻其根本原因,那对学生的管理就永远得不到改善。所以说,教师就要心怀学习的精神,找一些教育专家的文章读一读,或者学习一些学生管理的心理学知识,从根本上找到学生难管的症结,当遇到难题的时候,才能找到妥善的处理办法,不至于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年龄大的班主任也要更新教育理念,不能秉承“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的旧论调,在管理学生时一味地采取严厉的态度,端着老师的架子,這样很难和学生交流沟通、打成一片,也就无法得到学生的信服,当然也就不容易把学生管理好。新环境下,新时代中,就必须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这样的班主任才能带出朝气蓬勃、能力全面的学生。

另外,班主任还要有创新精神,能在班级管理中采取一些新颖、有趣的教育引导方式,这样更利于学生接受和融入班集体,也更为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的初中生所喜欢。现在的校园里比较提倡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设置,其实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也可以融入创新机制,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怀化的一位班主任在课间时间教学生跳创意舞蹈,因为歌曲的韵律感强,舞蹈动作新颖有趣,学生跳得不亦乐乎。通过这些舞蹈,不但缓解了学生学习压力,整个班级的氛围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更喜欢校园生活了。可以说,形式的创新会带来内容上的改变,也会引来学生整体状态的改变。

五、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事情,不管是哪种教育,方法和策略很容易落实,但是效果的达成和保持却很难。要想让教育具有持久性,就要扩大教育的空间范围。对中学生来讲,他们最主要的活动场合,对他们影响最大的环境是学校和家庭。学校的教育是一个触发点,主要由学校实施,但是,这些教育措施能有多大的效果,可以保持多长时间,那家庭教育就起到很大的作用。也就是说学校教育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延续,其决定因素就在家长那里。所以,好的教育必须要家校配合,只有做到家校统一,教育理念一脉相承,才能把学生教育好,才能使教师和家长都省力。可以说,家校配合是教育最正确、最有效的策略。作为家校联结纽带的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同时,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家长身上,要竭力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一定要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和班主任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很多教师对争取家长力量不太关注,他们觉得,现在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都很重视,不需要专门的沟通他们都会倾力付出。再说孩子是他们的,他们本身就有教育的义务,为何还要争取呢?其实,他们搞混家长关注子女教育和配合教师工作的概念。要使家校形成合力,就要家长和教师有合作的关系,互相之间积极配合、支持,而不是各自为政,独立作战。有一句古语说“父否母然,子无适从”,这是家庭教育的不良方式,在家校之间同样适用。如果在学校教师这样说,在家里父母那样说,非但不能有什么引导作用,还会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都不听从。因此,彼此配合,才是教育的良策,这也是近些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呼吁家校配合的重要原因。良好的配合就要沟通,班主任要找机会和家长多沟通,或者利用家长会,或者班级群等,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争取得到家长的认可,这样家长才会发自内心地愿意做班主任教育的盟友,而不是有所顾忌地应付了事。只有和家长共同探讨、找寻好的教育措施,共同践行好的教育理念,才能维护来之不易的教育成果。

总之,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项工作,但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则是一门艺术。在面对个性张扬的初中生时,班主任不但要付出心血,还要充满智慧,万不可简单直接地进行管理。只有把好的管理方式和教育理念融入到平时的工作中,才能得到学生的信服和家长的支持,才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管理工作的繁杂和负担,提升管理的效果。

猜你喜欢
工作艺术班级管理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微笑面对家长
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