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静,靳玉娟,吕静静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导致不可逆性损伤的总称[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主要的症状为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和全身症状等,此外相关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的关键[2]。脑微出血(cerebellar microbleeds,CMBs)是一种临床的终末期微小血管病变,在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30%~40%[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CMBs在一定程度上可加重原有病情,当基底节出血量<5 ml且未影响到重要的功能部位时,可无明显症状;而当脑干或小脑出血时则可引起呼吸暂停、血压降低或中枢性高热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4-5]。由于CMBs好发于老年人,因此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CMBs与慢性疾病的关系对该症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6]。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动脉粥样病变与大脑深部的CMBs病灶有密切关系[7]。2型糖尿病造成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概率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但其与CMBs的关系仍存在部分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其与2型糖尿病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分为无糖尿病组36例,糖尿病组46例。①纳入标准:均经MRI等检查确诊,满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8]者;首次发病,既往无脑梗死、脑出血史;糖尿病组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9]者;年龄18~80岁。②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出血性脑疾病(如动脉瘤)、脑肿瘤或颅内感染等;入院前一直应用抗凝药物者;存在溶栓史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2组性别、年龄、腔隙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研究方法 收集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比较2组CMBs数量及HbA1c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1.3观察指标
1.3.1CMBs数量:采用美国GE公司1.5 TMRI机对2组行头部常规MR序列包括T1和T2加权像(T1W1、T2W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D)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扫描。其中SWI序列扫描参数为FOV 230.00 mm,TE 49.83 ms,TR 78.90 ms,层数80,层厚1.9 mm。矩阵512×512。CMBs诊断:在SWI上显示出圆形斑点状低信号或无信号,直径为2~10 mm,周围可无水肿,但需排除血管流空影、钙化、海绵状等造成的信号异常。CMBs数量的增加标准:发病90 d时CMBs数量较入院时增加≥1个。
1.3.2HbA1c:2组均于入组后第2天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离心(3000 r/min,10 min)后取上清液,以化学发光法测定HbA1c水平(东芝TBA 1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bA1c正常值范围4%~6%。
2.1入院时CMBs及其病灶数量、HbA1c水平比较 糖尿病组HbA1c水平高于无糖尿病组,入院时CMBs发生率及CMBs病灶数显著多于无糖尿病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存在CMBs及病灶数量、HbA1c含量水平比较
2.2发病90 d时CMBs增加数量比较 糖尿病组发病90 d时CMBs总增加例数及其病灶数量显著多于无糖尿病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90 d时CMBs增加情况比较(例)
2.3危险因素分析 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存在脑卒中史、高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和HbA1c≥6%是影响发病90 d时CMBs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MBs增加的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脑血管疾病,在人群中有极高的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1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血管闭塞有显著的关系,其病因可以是脑血管本身的粥样硬化和血栓,也可以是其他组织处的血栓因子脱落造成的脑动、静脉阻断[11]。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与血管分布有关,在前循环受到阻滞时,会有对侧肢体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症状;当后循环出现问题时,会有眩晕、共济失调、交叉瘫、步态不稳等症状[12-14]。严江志等[15]通过观察1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CMBs数量和部位分布情况,发现轻型脑卒中患者CMBs发生率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存在CMBs的患者达50%,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尽管CMBs患者常无相关症状表现,但其作为一种脑小血管疾病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发展,并可作为预测脑卒中风险的因子,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都是CMBs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着重探讨了2型糖尿病、HbA1c与CMBs的相关性[16]。
目前关于2型糖尿病与CMBs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从病因来说,CMBs发病机制不仅与及基因多态性和基因突变有关;同时与血脑屏障渗透性增加及血管内皮损伤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17-18]。2型糖尿病通过糖化应激或氧化应激等途径对血管内皮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多重损伤,加速血管粥样硬化等病理改变,导致微血管病变也成为了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害之一,进而从侧面反映了2型糖尿病与CMBs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19]。陆婧等[20]通过对15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统计发现,存在CMBs的患者糖尿病发生例数显著多于无CMBs患者,且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的发生与糖尿病有关。
HbA1c是血糖与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结合物,临床上主要用于反映2~3月内的血糖平均浓度,对反映高血糖有重要的意义[21-23]。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无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入院时存在CMBs例数及入院时CMBs病灶数量较无糖尿病组多;糖尿病组发病90 d时CMBs病灶增加数量较无糖尿病组多。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存在脑卒中病史、高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及HbA1c≥6%是急性脑卒中发病90 d时CMBs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充分提示了2型糖尿病与CMBs的相关性,且随2型糖尿病的病情加重呈CMBs的数量增长趋势。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CMBs发生率显著升高,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重视HbA1c水平变化,对监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CMBs的病情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