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金吾卫总监诸卫

2020-11-30 22:52
珞珈史苑 2020年0期
关键词:大将军中华书局李世民

杨 磊

一、 引 言

公元837 年, 日本派出四艘船规模的遣唐使团, 使团长是藤原常嗣, 圆仁也是其中一员。 一行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抵达唐朝, 入唐以后, 藤原常嗣获得了唐朝授予的官阶。 使团里的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注释了每个官阶, 在“兼左金吾将军员外置同正员”的“左金吾将军”后, 他注释道: “是武官第一国亲所除职也正三品。”①圆仁著, 小野胜年校注, 白化文、 李鼎霞、 许德楠补注: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 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 年版, 第122~123 页。正三品表明“金吾”后脱“大”字。 此时是开成四年(839 年), 上距甘露之变四年。 甘露之变后, 金吾卫被明显压制, 但从圆仁的注释看, 金吾卫的名望不减。 金吾卫的权力自然比不过北衙, 可论官衔, 却比北衙尊贵。①参见赵和平: «敦煌表状笺启书仪辑校»,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年版,第77 页; 黄征、 张涌泉: «敦煌变文校注»卷 2, 中华书局 1997 年版, 第 299页; 柳淳: «唐代节度使带职问题研究»,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 年, 第38~39 页。且金吾卫在入宋后就被正式确立为环卫(延袭唐十六卫)之首。②参见李仲颀: «北宋环卫官之研究», 淡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年;张泽伦: «唐五代宋初环卫官的演变», «保定学院学报»2017 年第2 期, 第49~55 页。

唐人一般不会说某官是文官第一或武官第一。 文官有些复杂, 暂且不论; 玄宗之后, 卫官成为勋臣迁转之资, 倒能排出固定的次序。圆仁说金吾大将军是武官第一, 是以外人的口吻说出了唐人心照不宣的事。 我们似乎也能感觉到, 他特意注明“第一”, 是替使团长感到欣喜, 虽然那只是个“员外置同正员”的虚衔。

隋唐令文均以左右卫为首卫, 圆仁却说金吾卫大将军为武官第一, 表明左右卫的首卫只是名义上的, 金吾卫的职权实居诸卫之首。这种地位应该源于隋炀帝时, “候卫总监诸卫”, 之后这种格局稳固于玄宗朝时。

在南衙确立金吾卫总监诸卫后, 唐王朝也相应设“护军中尉”“中护军”监管北衙, 护军中尉就类似神策军的监军。③黄楼: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 中华书局2019 年版, 第47 页。宋人陈傅良在«历代兵制»里说唐代“南衙领于金吾, 北衙统于羽林”④陈傅良: «历代兵制»卷6, 清道光守山阁丛书本。。 这总结的是唐前期的情况, 唐后期北衙统于神策。 唐后期的南衙和北衙分别以金吾、 护军中尉为长官, 可以说, 甘露之变也是金吾与护军中尉斗争的缩影。

二、 唐金吾卫总监诸卫的制度渊源

唐金吾卫得以总监诸卫是因为其掌握监察权力, 追溯这种格局的制度渊源还要看北朝的制度。 北朝虞候大都督是隋朝武候府的前身,也是唐金吾卫的直接渊源。

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里两次注释唐代都虞候, 他认为都虞候源于后魏时宇文泰设立的虞候都督。①«资治通鉴»卷224, 唐代宗大历三年二月甲午, 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7198 页; «资治通鉴»卷 291, 周太祖显德元年三月庚子, 中华书局 1956 年版, 第 9508 页。此说应该不误。 虞候都督当隶属于丞相府, 之后的北齐、 北周都延续了这一设置。 «北齐书»记莫多娄贷文为“虞候大都督”。②«北齐书»卷19«莫多娄贷文列传», 中华书局1972 年版, 第252 页。他的儿子莫多娄敬显也担任过类似职务:

(斛律)光每命敬显前驱, 安置营垒, 夜中巡察, 或达旦不睡。 临敌置陈, 亦令敬显部分将士, 造次之间, 行伍整肃。 深为光所重。 位至领军将军, 恒检校虞候事。 武平中, 车驾幸晋阳,每令敬显督留台兵马, 纠察盗贼, 京师肃然。③«北齐书»卷19«莫多娄贷文列传», 中华书局1972 年版, 第253 页。

张金龙、 田头贤太郎均据此认为, 莫多娄敬显的职务演变成了隋武候大将军的职务。④参见张金龙: «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 中华书局2004 年版,第881 页; 田头贤太郎: «金吾卫の职掌とその特质—行军制度との关系を中心に—», «东洋学报»第 88 卷第 3 号, 2006 年, 第 288~289 页。

又«周书·韩果列传»记其“为虞候都督。 每从征行, 常领候骑,昼夜巡察, 略不眠寝”⑤«周书»卷 27«韩果列传», 中华书局 1971 年版, 第 441~442 页。。 很明显, 莫多娄敬显与韩果的职务几乎没有区别。 韩果虽为虞候都督, 但北周亦有虞候大都督⑥«周书»卷12«齐炀王宪列传», 中华书局1971 年版, 第192 页。。

上述的虞候都督均设立于周齐交战之时, 故职能偏向于伺敌, 难以见识虞候都督对内执掌军法的记载(莫多娄敬显整肃行伍可算执掌军法的一个侧面)。

虞候大都督最初设于宇文泰的丞相府, 周齐的中央禁卫军似乎并不设此职。 莫多娄敬显居于禁军之首的领军将军, 却还要“检校”虞候事, 足证领军将军原来不领“虞候”事。 丞相府设虞候都督, 便于伺察中外, 控制朝政, 而中央禁军不预此职, 这应该也是宇文泰、 宇文护“以外朝控制宫廷”①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中华书局2011 年版, 第272 页。的措施。

周武帝杀宇文护之后改变了局面, “改置宿卫官员”, 确立以卫统府的制度, 新设司卫、 司武掌宿卫之事。 «通典»记“至后周, 置武环率、 武候率”, 似乎武候在北周仅为东宫官。 唐长孺辨正此处记载后指出, 北周在东宫之外设有武候府, 其长官为上大夫, 职掌为“昼夜巡察, 执捕奸非”②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中华书局2011 年版, 第272~273 页。。 武候府长官为上大夫, 恰与司卫、 司武的长官平级, 三者在入隋之后即为左右卫府、 左右武卫府、 左右武候府。我们看到, “丞相府—虞候都督”的组合提升为“皇帝—武候府”。 不仅如此, “皇帝—武候府(金吾卫)”的搭配还移植到了隋唐的行军制度, 即“行军总管—虞候军”。③关于此点, 田头贤太郎在其论文«金吾卫の职掌とその特质—行军制度との关系を中心に—»中论述甚详。 但仍有两条材料可证此说。 孙继民曾在分析一件瀚海军文书时认为, 文书中的“总管左金吾卫郎将韩欢”似乎是“中军左虞候”的主官, 见孙继民: «唐代瀚海军文书研究», 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 年版,第132 页; 又泾原兵变后, 德宗出逃奉天, 以“前神策军京西都虞候侯仲庄为金吾卫将军兼御史中丞、 奉天防城使兼右厢兵马使”, 这是由“方镇—都虞候”转为“皇帝—金吾卫”。 见赵元一撰, 夏婧点校: «奉天录(外三种)»卷1, 中华书局2014 年版, 第 23 页。

武候府独居“候”职, 执掌军法, 战时伺敌肃军, 回京则维护京师治安, 监视臣民, 被皇帝所倚重。 杨坚在篡权前夕以杨雄为相府虞候、 雍州牧, “周宣帝葬, 备诸王有变, 令雄率六千骑送至陵所”④«北史»卷68«杨绍列传附子雄列传», 中华书局1974 年版, 第2369 页。。这以后, 武候(金吾)将领常兼京师长官, 或互相迁转。 以武候(金吾)治理京师蕴含着以军事手段治理民政的思路。

杨坚即位后, 最先在左卫府与左武候府中安排将领。⑤参见«隋书»卷1«高祖纪上», 中华书局1973 年版, 第 13 页。在隋唐,左右卫府是名义上的首卫, 在隋立国之初还重于左右武候府, 但不久之后, 左右武候府就重于左右卫府了。①古怡青«隋代禁卫武官研究»列有禁卫武官的前后官, 多见诸卫大将军转为武候卫(候卫)大将军, 不见后者转为前者。 见古怡青: «隋代禁卫武官研究», 台湾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2 年, 第 205~211 页。这点在隋炀帝时尤为明显,杨广就曾经从左武卫大将军转为左武候大将军,②“(开皇二年二月)庚寅, 以晋王广为左武卫大将军……”见«隋书»卷1«高祖纪上», 中华书局1973 年版, 第16 页; 开皇十五年春正月, “高祖之祠太山也, (杨广)领武候大将军”, 见«隋书»卷3«炀帝纪上», 中华书局 1973 年版,第60 页。也许正是这一经历, 让杨广在即位后更为倚重左右武候卫。 隋炀帝在大业改制, 更武候卫为候卫, 并增置察非掾二人, 专掌纠弹。③«隋书»卷 28«百官志下», 中华书局 1973 年版, 第 800 页。

隋炀帝巡幸江都的时候, 李子雄为民部尚书, “帝以仗卫不整,顾子雄部伍之。 子雄立指麾, 六军肃然。 帝大悦曰: ‘公真武候才也。’寻转右武候大将军, 后坐事除名”④«隋书»卷 70«李子雄列传», 中华书局 1973 年版, 第 1620 页。。 此处的武候才即指整肃六军的能力。 “六军”代指天子军队, 是虚指。 这段材料的实际含义为:左右候卫可以总监诸卫。⑤唐玄宗时期亦发生了类似的事情, 参见«资治通鉴»卷210, 唐玄宗开元元年十月己亥, 中华书局1956 年版, 第6687 页。隋炀帝时十二卫长官均为正三品的大将军, 而平级的武候卫执掌军法, 便在一定程度凌驾于诸卫之上, 我们说左右候卫“总监”诸卫, 实际的含义就是这样。

总而言之, 候卫总监诸卫属于军队内部监察, 它使前者的监察权与领兵权结合, 类似于现代的“宪兵”,⑥参见雷家骥: «隋唐中央权力结构及其演进»,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版, 第 448 页。让统治者既倚重又忌惮,所以会受到压制, 在制度上发展得不够成熟。

三、 唐金吾卫总监诸卫

隋炀帝时, 候卫总监诸卫是就候卫执掌军法而言。 随着唐代府兵制的发展, 武候卫更名为金吾卫, 也在行政上逐渐总监南衙诸卫, 这得益于统治者的倚重。 更关键的因素应该是, 高宗之后府兵制衰败,直至天宝中央卫府不再统兵, 逐渐沦为闲署, 金吾卫便得以收束诸卫行政事务, 集中管理以提高效率。 所以我们看到在南衙诸卫整体势衰下, 金吾对诸卫的掌控反而更深入了。 这一过程, 我们先从隋末天下大乱说起。

隋末大乱, 群雄割据, 武候卫职务崇重, 独掌军法, 存在变相节制诸军的可能, 所以各方势力尤其重视此职。 黄永年亦说武候大将军“在隋唐之际是最显要的武职”①黄永年: «文史探微», 中华书局 2000 年版, 第 205 页。。

郭荣在隋炀帝时入为武候骠骑将军, “以严正闻”, 相继迁为左候卫将军、 右候卫大将军, 炀帝曾说“诚心纯至如郭荣者, 固无比矣”②«隋书»卷 50«郭荣传», 中华书局 1973 年版, 第 1320 页。。 大业九年(613 年), 杨玄感反隋, 炀帝派郭荣驰守太原, 以守住隋朝的“北大门”, 此举应该是为了防止突厥乘虚而入以及并州内乱。

屈突通在隋时曾任左武候车骑将军, 奉公正直, 后来辗转升为左武候大将军, 并屯河东阻拦李渊进军。③«资治通鉴»卷184, 隋恭帝义宁元年七月壬戌, 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5742 页。屈突通在此前曾任关内讨捕大使,④«资治通鉴»卷182, 隋炀帝大业十年五月庚申, 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5690 页。隋帝升屈突通为左武候大将军, 应该就默许屈突通节制诸军, 以集中力量对抗李渊。 郭荣与屈突通的仕途轨迹很相似, 二者分任左右武候卫长官, 并前后镇守太原与河东,⑤隋朝河东为唐朝河中。 参见钱大昕著, 方诗铭、 周殿杰点校: «廿二史考异»卷47,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版, 第715 页。足见隋室深重此职。

李密称魏王的时候曾在魏公府中置“六卫”, 当即隋朝左右卫、左右武卫、 左右武候卫, 但仅见“以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 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 各领所部”的记载,①«资治通鉴»卷183, 隋恭帝义宁元年二月庚子, 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5722 页。这说明相较于诸卫, 武候卫更重要, 且李密诸军就是分统于二人之下。 武候卫第一个也是最显要的职能是为天子“前驱后殿”, 亦即“警跸”, 此是天子权威所系。 在制度上, 其他诸卫不预此职, 为武候卫专有。 李密本应降级置“虞候军”, 其置武候卫已表明僭越之心。

李渊起兵, 以李建成和李世民分领左、 右军, 又让李世民“自为武候, 将轻骑夜发前行”②王钦若等编纂, 周勋初等校订: «册府元龟»卷19«帝王部·功业», 凤凰出版社 2006 年版, 第192 页。, 这是以武候前驱作侦查。 李世民自为武候不仅是要为全军侦察敌情, 恐怕还在于此职监察军队, 可以慑服诸将的缘故。

武德元年(618 年)李渊即位时, 李世民为“右翊卫大将军”(左右翊卫不久之后复旧名为左右卫), 荡平陇右薛仁杲后因功拜为“右武候大将军”。③«新唐书»卷 2«太宗本纪»,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25 页。随后薛举寇泾州, 李世民为西讨元帅。 “西讨元帅”节制诸军讨伐薛举, 而节制诸将的权力应该还来自他的本官——右武候大将军。

武德二年(619 年)五月, 关中附近形势大为不妙, 李渊加李世民为左武候大将军, 凉州总管, 关东兵马并受节度, 制文云“宜摄九门总司八校……可左武候大将军……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王如故”④«唐大诏令集»卷35«秦王兼凉州总管制», 商务印书馆 1959 年版, 第148 页。。李世民既领左右武候大将军, 那么他“总司八校”(八校用西汉典故,代指禁军)就不是一句虚写的话, 而可以说确实总监诸卫了。

其后, 李世民又为天策上将, 并在武德五年(622 年)十月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⑤«唐大诏令集»卷35«秦王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制»,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第 149 页。这时李世民的兵权可以说是左右武候大将军、 天策上将、 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的叠加。 尤其是李世民为“领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却并不解去左右武候大将军的官职, 足证此时诸卫的关系正是武候卫总监诸卫。①另外可参见雷家骥: «隋唐中央权力结构及其演进»,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5 年版, 第434 页; 关于李世民所任武候将军的分析, 还可参见刘啸:«“玄武门事变”新考——以“事变”时李世民的职权为中心», «中华文史论丛»2010 年第 2 期, 第 164、 176 页; 杜文玉: «从唐初官制看李世民夺位的基本条件», «渭南师专学报»1998 年第 6 期, 第 11 页。

此时唐朝的军权几乎集中于李世民一人之手, 在当时的背景下,不得不被李渊及东宫势力所忌惮, 所以李世民的左右武候大将军的职务在不久之后被解除, 此事史无明文, 但李高迁在武德六年(623 年)七月就为右武候大将军②«资治通鉴»卷190, 唐高祖武德六年七月丙子, 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5969 页。更明显的是, 武德八年(625 年)十一月,«秦王等兼中书令等制»记李世民一大串官衔, 天策上将、 太尉、 十二卫大将军等武官衔仍在, 却不见左右武候大将军。③«唐大诏令集»卷35«秦王等兼中书令等制», 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第149 页。可同制文中的李元吉却列衔为右武候大将军。 也就是说, 李世民的军权在武德五年后确实被削减。

但李世民似乎并未善罢甘休, 李元吉任右武候大将军是对他不小的威胁, 所以这之后不久, 也就是在武德九年(626 年)二月的时候,李元吉就“升”为左卫大将军了。④«唐大诏令集»卷35«齐王元吉司徒制», 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 第149页。左右卫名为诸卫之首, 其实并不比左右武候卫更有权力。 李元吉的被升迁让左右武候卫不被置于东宫势力和秦王势力掌控下, 这可能是李渊的一种平衡术。 直到玄武门之变, 亦不见有其他人担任左右武候大将军。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这之后李世民安插秦王府的亲信担任禁军将领, 左右武候卫尤被重视, 长官分别为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 «资治通鉴»记武德九年七月己丑(三日), 尉迟敬德为右武候大将军, 据墓碑和墓志知其此前任左卫大将军。⑤张沛编: «昭陵碑石», 三秦出版社1993 年版, 第142~146 页。壬辰(六日),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①«资治通鉴»卷191, 唐高祖武德九年七月壬辰, 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6016 页。史载长孙无忌在这之前为左武候大将军②«旧唐书»记长孙无忌在李世民八月甲子即位时迁左武候大将军, 并在贞观元年转吏部尚书(见«旧唐书»卷65«长孙无忌列传», 中华书局1975 年版,第2446~2447 页)。 «旧唐书»所记时间点皆误, 李世民的即位诏书中明确记载,当时的吏部尚书已经是长孙无忌(见«册府元龟»卷128«帝王部·明赏第二», 凤凰出版社2006 年版, 第1394 页)。 但«旧唐书»的记载仍表明, 长孙无忌是从左武候大将军迁为吏部尚书的。。这之后, 左武候大将军空缺,③史料可见贞观初年庞卿恽为左武候大将军, 据虞世南为其所撰碑记为“左武候将军”, 庞氏一族称其为“大将军”盖为赠官, 即赠本卫大将军, 考其行迹, 不大可能在贞观初正任左武候大将军。 而唐人以赠官追称事主亦屡见不鲜。相关研究参见李红扬: «两‹唐书·庞卿恽传›新证——以庞卿恽家族碑志为中心», «唐史论丛»第 29 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年版, 第 311~325 页。而尉迟敬德在贞观三年(629 年)出为襄州都督,④参见郁贤皓编: «唐刺史考全编»卷189«襄州(襄阳郡)»,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第 2570 页。之后右武候大将军空缺。

我们看到, 杨广与李世民在任太子之前均担任过武候卫(候卫)的长官, 所以武候大将军逐渐成为受宠亲王的历练之职, 并可能由此升为储君。

李泰备受太宗喜爱, 墓志记其贞观八年(634 年)为雍州牧, “寻领左武候大将军”⑤刘志军: «唐濮恭王李泰墓志铭考», «考古与文物»2020 年第 1 期, 第94 页。, 与«旧唐书»所记贞观五年(631 年)即领左武候不同, 应以墓志为准。 墓志还记贞观十年(636 年)李泰从越王改封为魏王, 却重复叙述“又除雍州牧、 左武候大将军”, 此前李泰已经身兼二官。 我们推测, 这和李治有关。⑥如武承嗣就被重复册为魏王, 第二次册封是在武周时, 意义颇不一般。见赵振华: «谈武周授封武承嗣的诏书和册书——以新见石刻文书为中心»,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 年第 2 期, 第 72~73 页。

贞观十年, 文德皇后去世, 李治“哀慕感动左右, 太宗屡加爱抚, 由是特深宠异。 寻拜右武候大将军”①«旧唐书»卷 4«高宗本纪»,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65 页。 «述圣记»有李治“执金按道”一语, 即指李治任右武候大将军替太宗清道。 见贺梓城: «乾陵‹述圣记›碑和它的现存文字», «文物»1961 年第 3 期, 第 35 页。。 太宗应该是在此年分别拜李泰、 李治为左右武候大将军, 以二子分掌左右武候, 总监诸卫。这也许是强调他们为太宗之左膀右臂。 毕竟,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 亲王居武候大将军也是要实际履行职务的。②许敬宗编, 罗国威整理: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卷666«贞观年中幸魏王泰宅曲赦诏一首», 中华书局2001 年版, 第303 页。又因李治曾任武候长官,故后来在武候卫任职的人不免矜夸一番, 特意强调武候卫是“天皇历试之司”③«□□□朝散大夫守昭陵令护军姬府君墓志铭并序», 周绍良、 赵超主编: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上元015 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版, 第219 页。。

贞观十七年(643 年), 太子李承乾被废, 李泰、 李治分掌左右武候府的局面也结束了。 李泰被贬居均州, 李治则升为储君。 这之后直到高宗即位, 不见有人任左右武候大将军的记载(有低一级的将军掌本卫事), 只以其他诸卫长官检校武候大将军, 且事后并不正授。④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11册,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年版, 第 105 页; 张沛编: «昭陵碑石», 三秦出版社1993 年版, 第 120、 153 页; 曹发展: «唐‹樊方墓志›‹樊兴墓碑›与庆善宫考»,«乾陵文化研究»第4 辑, 三秦出版社 2008 年版, 第390 页。盖因太宗防范人臣居于此职掌控诸卫, 也是将这一缺职留给高宗即位授予, 以结人心。⑤见«旧唐书»卷59«丘行恭列传», 中华书局1975 年版, 第2326 页; «资治通鉴»卷199, 唐高宗永徽二年七月, 中华书局1956 年版, 第6274 页。

显庆五年(660 年), 高宗讲武于并州城北, 以“左卫大将军张延师为左军, 左右及骁武六卫、 左羽林骑士属焉; 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为右军领, 武候六卫、 右羽林骑士属焉”⑥«册府元龟»卷124«帝王部·讲武», 凤凰出版社2006 年版, 第1353页。。 其实在这种礼仪性的讲武场合, 应该以名义上的诸卫之首左右卫分领左右军。①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11册,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 年版, 第105 页。高宗越出常规的举措, 应该是特意崇重武候卫的表现。 这一事件揭示了一个事实: 在南衙诸卫中, 左右卫是按照唐朝律令排序的名义上的首卫; 而左右武候卫是实质上的首卫。 所以唐人并不称哪一卫是第一卫, 而外来的圆仁却兴奋地说出了唐人习以为常的认知。 杜佑后来在«通典»里称“左右卫及左右金吾总谓之四卫, 其余谓之杂卫”②«通典»卷 28«职官十», 中华书局 1988 年版, 第 782 页。, 这句话也可作为此次讲武的注释。

两年后, 左右武候卫更名为左右金吾卫。 在这之前, 唐人就常以汉代执金吾比附武候卫,③许敬宗编, 罗国威整理: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卷453«左武候将军庞某碑序一首», 中华书局2001 年版, 第160 页。此次更名也是实至名归的。 更名后的十六卫中, 金吾卫的渊源最为久远, 它不仅是秦汉一个官名的重现, 也在本朝拥有不逊于昔日的荣光, 而金吾大将军也获得一个独特的美称——大金吾。 唐王朝也逐渐将诸卫的行政事务收拢于金吾卫, 金吾卫俨然成了诸卫的“大管家”, 这个现象集中出现于玄宗朝。 到此时,折冲府渐渐无兵可交。 而中央十六卫除左右金吾卫、 千牛卫、 监门卫职能特殊外, 其他诸卫职能重合度比较高, 逐渐沦为闲署, 所以也有整合南衙诸卫以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也许还有扶持南衙金吾与北军羽林制衡的考量。④参见«资治通鉴»卷221, 唐肃宗乾元二年乙未, 中华书局1956 年版,第7072~7073 页。以下试举几例证明玄宗朝, 金吾卫已掌管诸卫大部分行政事务。

其一, «唐六典»记卫尉所掌器械, “凡天下兵器……其应供宿卫者, 每岁二时阅之, 其有损弊者, 则移于少府监及金吾修之”⑤«唐六典»卷16«卫尉宗正寺», 中华书局1992 年版, 第459 页。。 则金吾卫可以支配南衙诸卫的兵仗。

其二, «唐六典»记金吾卫“录事参军事掌所受翊府、 外府及诸卫百司之事, 以发付勾检”①«唐六典»卷 25«诸卫», 中华书局 1992 年版, 第 639 页。。 虽然诸卫都设有录事参军, 但金吾卫的录事参军总勾诸卫文书, 而实质上成为更高一级的勾检官。

其三, «册府元龟»记开元九年(721 年)二月诏: “诸府卫士, 役重人微, 既每征行, 又常番上, 言念艰辛, 更无是过, 不稍优矜, 何以存济。 自今已后, 征行及当番处卫士, 除公乘配手力厅事及复身以外, 官人辄私抽役使, 宜令御史金吾按察使严加采察。”②«册府元龟»卷135«帝王部·愍征役», 凤凰出版社2006 年版, 第1493 页。则金吾卫已俨然成为诸卫利益的维护者了。

最明显的是, 诸卫具有立仗维护皇帝安全及展示朝仪的职能, 这些仗卫以金吾卫所掌引驾仗最为重要, 引驾仗由金吾卫管理, 立仗将士却来自诸卫。③«唐六典»卷 25«诸卫», 中华书局 1992 年版, 第 638~639 页。这当是“金吾卫总监诸卫”的袖珍形式。

可以说在玄宗朝, 金吾卫总监诸卫的格局确立了下来, 这类似于西汉中垒校尉监诸校(西汉八校为北军, 唐金吾等诸卫为南军)。 但中晚唐的南衙禁军更趋衰落, 金吾卫虽总监诸卫, 所收拢的权力其实并不太大。 皇帝以及把控北军的宦官似乎并不认为金吾卫是太大的威胁。 金吾卫的权力仍在于其本身所掌握的两个机构: 引驾仗(宫中)和街使(京城), 二者职能组合在一起就是金吾卫“掌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之法”, 后者的职能渐重, 应该和唐朝京城的发展有关系。

金吾卫的名望在中晚唐依旧不减, 唐朝宦官一般加将军衔, 且普遍为监门卫,④史诤罡: «唐代宦官带监门卫将军考», «黑龙江史志»2015 年第5 期,第10~11 页。后逐渐染指其他诸卫, 但难以加金吾卫的名衔。 史籍所见第一个加金吾卫官衔的宦官是田令孜,⑤有学者将德宗时的左金吾卫大将军刘昇朝误认为宦官, 盖为百密一疏(王丽梅、 杜文玉: «唐代宦官封爵问题探微——兼补‹二十五史补编: 唐宦官封爵表›», «江汉论坛»2012 年第 3 期, 第 43 页), 实际上是刘昇朝义父刘奉进为宦官。“有诏以令孜为十军十二卫观军容制置左右神策护驾使。 至成都, 进左金吾上将军, 兼判四卫事, 封晋国公”①«新唐书»卷208«宦者列传下», 中华书局1975 年版, 第5885 页。。 “至成都”是在中和元年(881 年), 此时距甘露事变46 年。 田令孜把“十二卫”加入了自己的官衔, 却还要叠加“左金吾上将军”, 这足以证明金吾卫在此时仍被视为总监诸卫的首卫,这种叠加的先例源自太宗为秦王, 以左右武候大将军叠领左右十二卫事。 之后杨复恭替代田令孜, 他的官衔也是“金吾卫”叠加“十二卫”。②«旧唐书»卷 184«杨复恭列传», 中华书局 1975 年版, 第 4774 页; «新唐书»卷208«宦者列传下», 中华书局1975 年版, 第5889 页。其后, 金吾卫顺理成章地成为宋朝环卫之首。

金吾卫总监诸卫的权力格局直接源于隋炀帝时, 那时诸卫未衰,如何控制南衙是当时的权力争夺者难以忽视的问题。 在唐前期, 金吾卫的身影活跃在朝堂权力斗争甚至武力政变中, 唐后期甘露之变中的金吾卫就是这种身影的延伸, 不过这需要另文探讨了。

猜你喜欢
大将军中华书局李世民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大将军搬砖
三张纸条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皇帝不能玩权术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以诚相待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