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对策研究

2020-11-30 20:47:10
法制博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犯罪青少年家庭

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一、未成年人犯罪特点

(一)犯罪年龄低、团队化、科技化的形势严重。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日益增加。

(二)犯罪类型多元化。过去青少年犯罪大多以盗窃罪为主,如今青少年犯罪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如抢劫、强奸、谋杀等严重的暴力性质的犯罪增长,如吸毒、贩毒、介绍他人卖淫、绑架等,在青少年犯罪中占一定比例。其中,侵犯财产罪的比例最高,约占3/4。青少年犯罪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好奇心和刺激的诱惑而去实施犯罪,二是为了网上打游戏、吃喝玩乐而去犯罪。

(三)“激情犯罪”比率上升。有些未成年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去犯罪。例如,杨某某为了争购一张电影票与程某引起争执,杨心怀不满,他跑回家取出他的致命武器等杨某回家时杀死他。如这种没有具体的犯罪预谋、犯罪动机和犯罪客体,但在某些外部条件刺激下的“激情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有相当多的数量。

(四)犯罪具有突发性。未成年人因进入青春期在心理或生理上会有很大的变化,好奇心强、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犯罪意图的产生是突发性的。现在网络发展飞快,网络是双刃剑、有些未成年受网络游戏、音视频、社交工具影响,因好奇心去模仿所见到的不良行为,从而稀里糊涂的走上犯罪。

(五)从文化层面看,犯罪的青少年文化程度较低,说明青少年犯罪文化大多是小学或初中。文化知识的缺失导致了未成年人对外界的负面影响认知或抵抗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犯罪的屏障,无知是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就应该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年龄,但有些人因种种原因过早离校。因为他们还没有建立准确的价值观,没法辨别是非、缺乏认识,而这阶段正处于叛逆时期,若不好好引导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的影响。据统计,16周岁以下的175 名未成年人罪犯中,小学文化的39 人,占总数的22%,初中文化的73 人,占总数的41%,从这数据就可以看出实施犯罪的大多数未成年人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人。

(六)未成年犯罪主体是以男性,但女性犯罪的数量也逐年增加。而这些女性未成年犯罪人文化水平较低,或者是离异家庭或者父母死亡没有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大多数女未成年女性素质较低、虚荣心强、攀比、缺乏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和法律意识,往往会因小小利益而误入犯罪道路。一个未成年女子一旦进入刑事犯罪,就很难自拔悔过,经常自暴自弃,不知道羞耻,贪污,引诱他人,或成为其他犯罪的原因。

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一)家庭环境。家庭在社会中占重要位置。原始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父母的价值观对孩子教育有直接的影响。父母像一棵树而孩子是它的影子,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长大。司法实践证明,残疾家庭的少年犯罪率是普通家庭的两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庭处于主要地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能忽略。现在很多父母自认为只要努力赚钱给孩子准备更好的物质资源最重要而忽略了孩子精神、身心状况,对孩子的关心、陪伴的时间非常少,这使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因而走上犯罪的也很多。

(二)学校教育。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接受教育,而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中国传统的教育注重的是培养一个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学生,然而,现在大多数学校只关心学生的学习忽略了精神方面的教育。

(三)社会环境。尤其目前我国网络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较大,网络带来了便利,也产生了很多危害。尤其是从网络游戏悄悄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开始,有许多青少年也因此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无法自拔。网络是一把害人害己的双刃剑,这把剑无形的摧毁着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青少年对什么都怀有一种好奇的心情。除了游戏,还有就是青少年由于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差,很容易掉入一些色情陷阱中,他们会因为天真,无知开启那些黄色网站。这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会对未成年人的心里产生阴影。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是各种因素的结合,需要综合性的手段预防犯罪。

(一)完善立法执法。在国外有《少年法》、《儿童福利法》、《少年法庭法》等法律,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项目众多、风格各异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未成年人制度体系。比如德国《青少年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游戏也必须像电影和录像那样,根据其内容表明不同的年龄限制级别。该条例还明确规定,禁止向16岁以下的青少年出售香烟。英国《青少年保护法》学校教育部分规定,所有16 岁以下的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学校教育。虽然我国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补充了司法的空白保护了青少年的利益,但是实践中操作起来难度还蛮大的。

(二)强化家庭教育。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一些家庭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岗和离婚现象屡见不鲜,受这影响许多家庭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未成年人无论在心理还是在生理上都处于成长的阶段,需要呵护、教育、引导。许多父母和子女只是保护和被保护的关系。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生活和心理健康,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和教育,避免误入错路。反而现在许多父母更关心的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与孩子交换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性。尤其是留守儿童现象现在在我们国家很严重,农村很多年轻人都去城市打工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把孩子留给老人照看,忽略了孩子也需要陪伴和照顾,他们也把一部分的教育推给了学校,但很少或者不一定与学校沟通。结果是,不可能及时的发现子女身上发生的变化、出现的不良行为,直到发展从造成严重后果是才去发现,但是此时却已经错过了纠正子女的最佳时机,而家长们会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这会引起孩子们的叛逆心理。重者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误入人生歧途,结果是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是问题更加严重甚至骤变升级,完全走向与家长期望的相反一面。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必须加强家庭的教育责任。

另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人生第一导师,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所以父母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一个充满温暖、温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和一个在充满争吵、家庭暴力中成长的孩子心理素质完全不同,成人的不良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甚至导致孩子暴力倾向、自卑、反社会人格等心理问题出现。据统计显示,暴力犯罪多与成长的环境有直接关系。当孩子在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会把怨恨发泄在社会上的任何人或者任何事上,就产生暴力行为。

(三)加强学校教育。对于未成年人学校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些学校单方面追求高质量的教育,而忽视了学生人格、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素质、道德意识和法制的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很弱,易误导,学校应多关注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辨别能力、认识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是小天使,需要关心、爱护。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应一视同仁,不应该按他们的学习成绩来对待。学生心理素质弱、容易受到打击,成绩不好的学生就会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否认自己因而有可能误入歧途。因此,学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要只顾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其素质、品德、法律意识以及责任感的形成,引导学生加强法律意识,素质品德。

猜你喜欢
犯罪青少年家庭
青少年发明家
Televisions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恋练有词
什么是犯罪?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犯罪”种种
海外英语(2013年7期)2013-11-22 08: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