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盘锦 124000 )
高校理论宣讲社团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素养、实现自我梦想的实践基地。通过基层党组织的精心培育和认真指导,理论宣讲社团既能传播社会正确舆论,回击网络恶意言论,又能感染广大学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坚实的政治基础
高校理论宣讲社团都是在学校党团组织监督和领导下组成的,基本上以党的方针政策、红色文化、时事热点为主要内容,在组织活动中体现出集学习、研究、宣讲、实践、育人于一体的学生自愿互助式社团模式;要求成员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思想具备一定兴趣,认真学习党的思想理论;以“在理论中寻找生活、在生活中诠释理论”为目标,与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体现其独有的、政治明确的社团风格[1]。
2.深刻的实践过程
理论宣讲社团就是要把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来转化到实践生活当中。在学生社团举办的各项活动中“宣讲”作为最为有效的传播途径之一,能够使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加深印象、深刻理解,还能使更多的学生有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大众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
3.鲜明的时代特色
理论学习不但要读经典、悟原理,还需要与时俱进的党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深入广大民众,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日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宣讲活动中,理论宣讲社团也要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做到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关注国际形势、时事热点、意识形态,正确回击不当社会舆论,传播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做中国共产党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1.理论宣讲社团发展不稳定
从高校社团发展的现状来看,理论宣讲社团的发展趋势在各高校呈现出数量多、人员少、质量差等现象。几乎各个高校都有理论宣讲社团,但实际社团纳新的过程中,学生大多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导,愿意参加艺术类、专业技术类、体育类社团,较少的学生愿意参加理论学习类宣讲社团,导致社团纳新出现问题。在实际学习、宣讲、实践过程中还有部分学生不适应社团发展和不具备理论宣讲社团的参与能力,从而使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员质量较低,发展出现严重的不稳定性。
2.理论宣讲社团管理不规范
当前各高校社团的管理大多都处于管理松散状态,由于各学校社团众多、形式多样、人员流动性大,造成在学生社团管理中呈现一定不规范现象。尤其像理论宣讲社团这类娱乐性不强的社团,在日常活动中会出现人员不全、学习任务跟不上、理论学习倦怠等现象,而且一般情况下学生社团的内部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较真、也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现象,久而久之这些问题便成了社团建设中的阻碍,使社团发展停滞不前。
3.理论宣讲社团指导不到位
理论宣讲社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虽然有指导教师参与,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指导教师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领,从根本上却不能满足社团学生的需求,在日常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的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不解却无法接受指导,使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受到严重的制约。同时,在社团的指导过程中一部分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指导的理论宣讲社团性质千差万别,不具备专业知识指导能力,也使得社团无法得到有效指导[2]。
传统的理论宣讲传播方式一般为校园传播、社会传播和宣讲传播、海报传播、展板传播等,虽然这些传播方式具有较大的实际性,但随着信息时代传播方式的多种多样,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同时,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高校理论宣讲社团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丰富宣传渠道,建立其自有的新媒体传播途径,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录制微课和微视频,及时推送优秀文章、微课和视频来宣传先进文化和红色理论,打开网络宣传阵地,扩大社会舆论的正确影响,对各项活动、研讨成果、热点话题进行时事动态评论更新,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形成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有效互动,充分发挥理论宣讲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并不是单靠理论的灌输和说教就能奏效的,它需要大学生在自学中能够清晰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辩证分析问题,是将理论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理论宣讲社团在形式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能在研讨中激发大学生自觉学习红色经典著作、红色优秀文化,又能在实践活动中到乡村田野参与调研、在社区民众当中传播思想,通过服务社会、服务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有助于学习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
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参与理论宣讲社团的活动中,不仅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更多的吸收了其他专业科目的科学知识。比如说,到农村去实践需要学习科技支农的技术,到小学去宣讲生态环境要学习基础的化学实验,到社区去服务要学习基本的礼仪知识,等等,多数的学生都是跨专业、跨学科、多层次、多内容的参与社团活动,打破了传统的理论宣讲模式,加强了学生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开展活动、总结反馈等方面的能力,全面地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3.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社团的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走出校园、贴近社会。既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社会,感受社会上的人情世故,也促进学生与社会中不同的人打交道,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通过社团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经费、设备、场地等一系列难题的解决,不断锻炼自我,其中的每一项活动的顺利完成都需要学生的辛勤付出和不断奔波忙碌,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参与了组织、协调、沟通、合作,学会了适应社会,敢于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自立、自信、开朗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3]。
4.有助于改善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学生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但是也存在着少数学生在思想行为上不思进取,纪律上自由散漫,言语上不文明,打架斗殴等现象,少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直接影响了校园的风气。理论宣讲社团更能带动其成员改正这些不良行为,督促学生思想上进,文明礼貌,敢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同时参与的学生在宣讲和与他人接触的同时还能够教育和感化他人使之进步,从而改善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促进校园风气更上一个台阶。
在理论宣讲社团的发展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理论宣讲社团奠定人才基础。同时,还要引导广大基层教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的示范性作用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奠定大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德育基础,使理论宣讲社团具备思想品德保障。
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是社团成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要渠道,辅导员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此外,学校的党校、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等学习班也是加强社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路径,这些路径恰恰都需要基层党组织的参与和引领。在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下,通过研读经典著作、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在实践宣讲中不断历练自我,进一步加深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认同感。基层党组织要经常性走进学生社团,参与社团的各类活动,在学生一知半解的疑问中给予解答和帮助,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活动的研讨、资料的查阅、讲稿的撰写和课件的试讲,不断引导学生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素养。
大学生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理论宣讲活动对开阔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时候,社团成员需要克服物资、交通、饮食和住宿等各方面的困难,还要在高温中行走在田间地头、街道广场,抗击着外界嘈杂的声音而激昂宣讲,更多的大学生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和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表达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增强了其树立宗高理想信念的理论自觉,锻炼了其吃苦耐劳、服务基层的坚强意志[4]。
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指导作用能够正确有效的引领理论宣讲社团的建设。首先,基层党组织要选拔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创新实践能力强,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优先选择辅导员和思政教师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确保教师能胜任对社团的专业指导工作。其次,要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主要从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中选择善于沟通和表达、组织协调能力强、理论功底深的优选分子通过民主的形式选拔为社团的负责人,并对其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等进行综合考评,保证理论宣讲社团朝着更加正确的方向发展。最后,基层党组织应当根据理论宣讲社团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水平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性、公益性、知识性、理论性等于一体的实践活动,定期全程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提高社团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5]。
新时代的背景下,高校理论宣讲社团也将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载体之一。完善理论宣讲社团的建设与组织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要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助力作用,结合社团自身特点,借助时事热点和社会舆论,将学习、研讨、实践三者融为一体,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另一方面,在组织管理中需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来维护社团的日常运行,建立完善的社团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明确社团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给成员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使成员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行事。同时,在社团内部建立一定的考评机制,将成员的平时表现纳入考评范畴,全方面对成员的能力和参与度做出综合全面的评价,进一步提升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从而为社团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高校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理论宣讲社团更是带有明确的政治色彩和实地特色。高校基层党支部要抓准这一特性,引领社团成员和广大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同时还要注入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教育理念,通过举办的各项社团活动,让学生们看清世界、融入社会、贴近人民,也能够更多地去了解时事政治和热点话题,使学生在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抨击不当社会舆论,有效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助力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效果[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