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展图,李诗涵,农爱香,黄 婷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区域旅游合作是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它是以区域优势互补为基础,解决旅游资源的不可移动性和旅游者选择性之间矛盾的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机制[1]。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各地区越来越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合作成为区域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区域旅游合作为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提供了一条新道路,即在空间上相邻的行政区开展跨行政界线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联互通、互利共赢,构建旅游共同体,促进区域旅游业协同发展。特别是在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冲击下,城市旅游业的脆弱性暴露出来,跨区合作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桂湘黔三地在地理空间上紧密相连,构建桂湘黔旅游共同体实现各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形象,是促进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路径。桂湘黔旅游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湖南省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省遵义市、铜仁市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省(区)七市(州)的旅游资源,进行共同发展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SWOT 分析法是由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于1971 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中提出的十分经典的分析方法,又被称为态势分析法[2]。该方法简捷有效,能解决许多战略决策问题,起初应用在许多管理学相关研究领域,而后逐渐应用到了其他学科和领域,比如国土资源规划、城市战略发展和旅游规划等[3]。文章基于SWOT 分析方法对构建桂湘黔旅游共同体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研究,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桂湘黔旅游共同体的对策建议。
1.旅游资源丰富
桂湘黔旅游共同体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而且有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各市(州)风光秀丽,各有特色。桂林市有着全世界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山水相融的绝美自然风光,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张家界市因旅游业而建市,有着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地层复杂多样,造就了当地奇特风景和山清水秀。怀化市生态环境良好,山林众多,被称为“会呼吸的城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州内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和各类公园。红色圣地遵义市注重生态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旅游,曾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地起伏,重崖迭峰,素来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铜仁市独特的地质地貌、怡人的自然风光,铸造了“梵天净土·桃源铜仁”良好的品牌形象。
桂湘黔旅游共同体所涉及的7 个城市中还包括3 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遵义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凤凰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此外,各市(州)皆为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桂湘黔区域的民族旅游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4]。因此,桂湘黔旅游共同体内各市(州)已初步具备构建旅游共同体的条件。各市(州)应把相同或类似的旅游资源共同组合包装为一个完整的旅游资源大区,对外进行整体宣传,以整体形象的提升来促进各自的旅游业发展[5]。
2.毗邻重要的旅游客源地
桂湘黔旅游共同体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有利于相互沟通联系,促进旅游业合作发展。且桂湘黔旅游共同体与经济较发达区域相邻,东南靠近粤港澳大湾区,西北紧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北靠近长江中游城市群等经济发达地区,同时接受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辐射,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贯穿桂湘黔旅游共同体的成广高铁把成都、重庆、遵义、黔东南州、桂林、广州等城市连接起来,缩短了成渝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到共同体的时间距离,而且共同体内也正在规划建设新的高铁干线。这些经济发达区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旅游需求大。根据《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9》,2018 年各省(区、市)客源地潜在出游力排名中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重庆市的排名情况分别为第4、9、10、12、15 名。桂湘黔旅游共同体凭借有利的地缘优势能够吸引到消费能力较高的旅游者,从而带来更高的旅游收益。
3.旅游品牌享誉海内外
桂湘黔旅游共同体的七市(州)将旅游业作为当地的重点产业进行发展,旅游实力不断提升,区域内的红色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探秘旅游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旅游品牌不仅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走向了海外市场。桂林市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吸引了众多的外国游客前来参观。根据《2018 桂林旅游大数据报告》,桂林是广西吸引入境过夜游客人数最多的城市,2018 年达到274.70 万人次,占全区入境过夜游客数量的48.9%;在《界面中国旅游城市榜2019》中,桂林位列全国2018 年入境游客人数排名第十位,是广西唯一排名前十的城市。张家界市是韩国入境游客选择的主要目的地,在韩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根据近年来各市(州)的入境游客人数显示,其余市(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在逐年提升。若能将七市(州)的同质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综合管理,以区域的整体形象推向国内、国际市场,更能促进该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1.旅游接待能力不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开发较早的旅游景区难免会出现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当前各市(州)的旅游接待服务质量与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不相符,旅游接待能力有待提升。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2018 年旅游投诉处理情况》显示,2018 年铜仁市、黔东南州和遵义市分别接到旅游投诉量为63、33 和30 件,其中,旅行社和旅游景区是主要被投诉对象,从被投诉对象和投诉问题可以反映出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根据2018 年《广西旅游服务质量公报》,桂林市在2018 年总投诉量多达335件,投诉问题以旅游服务质量居多。湖南省的三市(州)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桂林市和张家界市的双语旅游标识工作有较好的进展,但其他的市(州)目前还未出台相关的文件来规范双语标识的英文译法、双语导游和解说等双语服务。各市(州)的旅游服务设施虽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各市(州)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管理水平、人才资源等不均衡,导致旅游共同体内的景区设施、住宿、餐饮、娱乐等的整体档次不高。
2.交通可进入性差
交通通达性和地区旅游经济相互影响[6]。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原先的交通基础设施不能与当前的发展相适应,城市旅游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城市交通枢纽换乘接驳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尤为重要。以桂林市为例,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城市交通的服务对象不仅是市民还有广大的游客群体。目前,桂林市已初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和城市交通融为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汽车站、火车站、内河港口、机场分布较散,缺乏往返两站之间的免费旅游接驳车,旅游交通标识不完善,缺乏大运量的交通工具,停车场管理不够规范,等等。黔东南地区、湘西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的限制交通可进入性更差。此外,交通网络密度低、缺少旅游专线公交系统,不便于游客往返分布较散的旅游景区。在景区内部的交通换乘方面,部分景区仍未实现景区交通换乘,或是景区内部的交通换乘方式单一,未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环境保护压力大
桂湘黔旅游共同体的各市(州)皆处于山地丘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石灰岩分布广泛。具有溶蚀力的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造就了溶洞、天坑等奇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当地旅游观光项目开发的重点。但喀斯特地貌本身具有较强的脆弱性,再加上人类活动,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风险增加。随着旅游项目的不断开发和游客的增多,会给当地的自然景观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例如,影响溶洞的自然景观和溶洞内的生态系统。喀斯特洞穴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特殊生态环境,洞穴环境很脆弱,一旦受到污染,便难以恢复[7]。旅游活动会对洞外的土壤—植被、溶洞内的空气环境、小气候和生物生境造成一定影响,从而会引起溶洞景观的改变[8]。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环境承载力也较差。桂湘黔地区正是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的地区,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环境保护的压力大,面临着如何协调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的重大难题。
1.中国旅游进入4.0时代
区域旅游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由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和城市竞争转向区域竞争是这一新时代的必然选择[9]。若以改革开放开始作为中国旅游业的起点,改革开放40 周年和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进入了新时代。中国旅游4.0 时代是中国旅游业的一个新升级,区域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中国旅游4.0 时代的趋势是跨界融合,形成许多新兴旅游产业,国际化是其中的重要特征,与“一带一路”倡议相辅相成。因此,各地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发展中国旅游外交,不断提升中国旅游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中国旅游4.0 时代也促进了国内的区域旅游合作,通过整合相邻地域的旅游资源,以一个区域的整体形象面向旅游市场,能很大程度地提升旅游竞争力。
2.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顺应了国际形势和我国当前的战略机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给桂湘黔旅游共同体带来了发展契机,加强了桂湘黔地区与外界的联系。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由三条通路组成,其中一条通路自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出海口。遵义市是主通道的核心覆盖区,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重要的物流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使得桂湘黔地区内的怀化市、遵义市等的交通基础设施得以大大改善,此外,对渝怀铁路、焦柳铁路、湘桂铁路、黔桂铁路等已有线路的升级改造使得桂湘黔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公路网不断完善、公路覆盖面不断扩大、ETC 大力推广、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逐渐取消,提升了桂湘黔地区的可进入性和运输效率。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一带”和“一路”,推动国际旅游合作,有利于桂湘黔地区深化区域协作。
3.区域内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
旅游业有效地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因而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桂林市在广西乃至全国旅游业发展格局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2012年11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桂林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也正着力打造“三地两带一中心”①的旅游发展格局,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桂林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以世界一流为发展目标 打造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实施意见》。湖南省根据旅游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各市(州)也相应地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发展措施。贵州省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的相互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此外,构建桂湘黔旅游共同体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湘桂黔渝毗邻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区”成立于1990 年,至今已有30 年,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合作组织,其中就包括共同体中的广西桂林市、湖南怀化市和张家界市、贵州省的铜仁市和黔东南州。2010 年举办了湘桂黔三省边区区域旅游合作座谈会,湘桂黔三地就旅游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4]。随着张吉怀旅游专线的建设、2016年张吉怀旅游共同体的成立,桂湘黔三地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向实现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迈出了步伐。
1.旅游客源争夺激烈
旅游业是当今的朝阳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9》指出,国民的文化休闲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业和旅游产品的需求将大幅提升,旅游业将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在国际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华旅游。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地政府都在尽可能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旅游业,激发旅游潜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各地纷纷打出自家的旅游品牌,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综合服务,争夺客源,必然会加剧竞争。
2.共建共享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尚未形成
统一的旅游合作机制能推动旅游合作的进行,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实现区域旅游合作的制度化和长期化[10]。桂湘黔旅游共同体的各市(州)都在积极响应“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与周边区域的旅游合作。但在旅游合作的过程中,各市(州)之间的合作力度不大,合作不够深入,合作范围小,管理部门相互独立,对旅游资源独立开发,缺乏强有力的协调、管理机构,旅游企业合作积极性不强,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有待提升。前文已述,桂湘黔旅游共同体中的部分市(州)之间已有一定的旅游合作基础,但是桂湘黔旅游共同体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仍尚未形成。
3.旅游投资的竞争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支持,而且需要资金上的支持,方能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管理运营。旅游投资的竞争主要是来自于外部发展较早、发展势头强的旅游合作区、旅游圈、旅游经济带的竞争,在桂湘黔旅游共同体的周边既有来自长三角旅游区、珠三角旅游区、大三峡旅游圈的老牌旅游区的竞争,也有来自粤港澳金三角旅游圈、泛北部湾旅游圈等新兴旅游区的竞争。与这些旅游合作区相比,桂湘黔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不够突出,地理区位优势也不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虽然近年来桂湘黔地区的各地政府都较为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契机,但总体上来说,桂湘黔地区的优势仍不够突出,旅游业的吸引力不足,致使该地区的旅游业难以得到高效的开发和有效的经营。
SWOT 分析是基于内部和外部竞争条件的对策选择分析。优势、劣势属于内部因素,机遇、威胁属于外部因素,而优势和机遇分别属于内、外部的积极因素,劣势和威胁分别属于内、外部的消极因素。分析组合方式有四种类型,即优势—机遇(S—O)组合、优势—威胁(S—T)组合、劣势—机遇组合(W—O)、劣势—威胁(W—T)组合。利用SWOT 分析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确定可行的战略对策。
桂湘黔旅游共同体的七市(州)地理位置相邻,并且皆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能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桂湘黔旅游共同体的区位条件有一定的优势,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区域人民的可支配收入高,出游意愿高,是我国重要的客源地。整体而言,桂湘黔地区在国内有较强的旅游发展竞争力,旅游品牌在国外也颇具盛名。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进行区域合作的前提,加以外部良好的发展机会,将给桂湘黔三地带来优良的合作态势。
桂湘黔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各市(州)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并且与经济发达地区毗邻,有客源保障。但当今的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构建桂湘黔旅游共同体所必要的旅游合作机制尚未形成,该地区的整体优势不够突出,难以吸引投资,致使未能得到很好发展。因此,构建桂湘黔旅游共同体需要发挥自身的自然优势,建立旅游合作机制,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从而回避外部威胁带来的不良影响。
桂湘黔地区自身的自然条件禀赋、特殊的地形地貌也为该地区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会逐渐减少。因此,各市(州)需顺应旅游业发展新浪潮、“一带一路”合作契机,利用中国旅游业进入新时代、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区域内各地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等外部有利的发展条件,把握发展机会,加快构建旅游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七市(州)共同构建桂湘黔旅游共同体要克服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立切实有效的旅游合作机制,以实现共建、共享、共繁荣。
根据SWOT 综合分析结果来看,构建桂湘黔旅游共同体具备一定的优势、基础和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外部的威胁与挑战。进行客观地分析后,明确了桂湘黔三地构建旅游共同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弱化自身的不足,紧紧抓牢机遇,勇于面对来自外部的挑战。
为了合理有效地实现区域旅游合作,切实保障区域旅游合作顺利进行,应强化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区域旅游合作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对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开发规划,协调各地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消除跨地区合作的壁垒,为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创设良好的政策环境。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旅游产业的主体,是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执行者,应由区域内优质旅游企业牵头,建立旅游企业联盟,协同一致,加强与不同地区的旅游企业合作,在良性竞争和合作中实现共赢,避免恶性竞争。各旅游企业应建立共享平台,共享资源和信息,找到适当的合作联结点,发挥各自优势,扩大客源市场。各大媒体和广大民众可发挥监督作用,并积极配合参与到区域旅游合作中。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肩负着统一规划旅游资源的重任,需要从全局出发合理规划,避免旅游建设同构化。
区域可达性的提高,使得节点城市日常可达范围扩大,催生了跨区域的旅游圈[11]。桂湘黔地区大部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较大,导致该地区的交通可进入性差。因此,在桂湘黔地区既定的自然地形中,在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基础上,仍需不断完善交通网,提升桂湘黔共同体各市(州)的通达性。既要不断完善高速公路网,也要对现有铁路网进行改良和完善。高铁的开通将引导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进一步优化,高铁通达城市可加强旅游目的地建设[12]。加快推进张吉怀高铁的建设并延伸至桂林市,使桂湘地区的市(州)的往来更加便利。大力推进湘南、桂林、黔东南红色旅游专线建设,发展红色高铁旅游。作为旅游共同体,除了提升外部交通的通达性之外,应加强各市(州)内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各旅游景区的通达度。各城市的交通基础建设还需要较大的改进,增加公交车的路线和班次,规范客运收费标准,取缔“黑的”行为,提升客运服务质量等。
桂湘黔三地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同质性。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应深入挖掘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提炼出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并进行有效整合。精心设计旅游路线,供游客按需选择。设计旅游路线,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人群安排适宜的旅游路线。例如,针对中老年人,设计以风景观光、健康养生为主的旅游路线;针对青年人,可以设计注重感官体验和地理探险为主的旅游路线。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设计不同的旅游路线,充分展示当季最美的风景;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人群定制适合的旅游路线,例如,公司团体游专属路线、学生研学旅游路线、家庭和谐之旅等。加大民族文化挖掘和整合力度,联合申报跨区域的民族多样性世界文化遗产。各大旅游企业积极开展旅游合作,设计多样旅游路线,推出旅游路线专属定制服务,实现桂湘黔同游。
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旅游地的名片和无形资产,是直接影响旅游者的出游决策行为和旅游目的地发展的重要原因[13]。作为旅游共同体的旅游形象应具有包容性,能够包含旅游资源共性美,以区域整体的形象面向大众。根据旅游形象设计吉祥物,作为本区域的代表,投资建设主题公园和展览馆。设计旅游共同体的整体形象,赋予其更深的文化内涵,各市(州)分别设计出自己的旅游形象或宣传口号,但要避免同构化建设。
在当今的大众旅游时代,各地旅游竞争十分激烈,若想推出自己的旅游品牌,宣传手段要多样化,并加大宣传力度。除了传统的在路牌、广场、各大车站等客流密集地方进行灯牌和海报展示、宣传之外,更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来选择新颖的宣传方式。例如,拍摄情景短剧,宣传文化与旅游景色;邀请媒体报道宣传;在社交媒体上运营公众号;策划拍摄短视频,在网络上宣传;举办主题节庆活动,每年由一市(州)主办,其他市(州)参与;举办游记征文比赛,邀请名人代言,等等。各市(州)同心协力,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与投入,共同建设桂湘黔旅游共同体,充分发挥旅游共同体的优越性。
旅游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和回头率,影响旅游地的形象和声誉[14]。发展旅游业就要做好游客服务,努力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各项旅游服务能力。旅游接待能力包含的内容广泛,例如,在饮食方面,大力推广本地特色美食及其文化,同时也为旅游共同体的其他成员推广美食,还要积极引进不同风味的美食。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督,倡议商家增加食品的体验性,并挖掘食品文化内涵。在住宿方面,保证游客的住宿安全,加强对各大旅社、宾馆、酒店和民宿的督查;根据往年游客入住人数,科学预测游客过夜人数并调整住房供给;增强游客入住体验感,住房装饰与当地民俗文化相结合。在交通方面,完善各市(州)之间的交通,在各市(州)内开通景区直达车等。在游客游玩时,可运用VR 等新兴科学技术增强游玩项目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将当地文化特色巧妙融合于游玩项目之中;游玩项目要不断进行创新,丰富项目类型与内容。依法治旅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根本保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来规范旅游市场,规范旅游企业和旅游景区的行为,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旅游服务能力的提升需要依靠专业人才,人才的培养是关键。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给予相关的资金支持,让人才走进来并留下来[15]。对地区内部人才,各市(州)的高校相关专业应相互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建立相关研究机构。重视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制定旅游服务标准,规范旅游服务行为,建立旅游黑名单机制,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我国的入境游客人数在稳步提升,各景区需做好双语服务,为入境游客提供更好的指引服务和旅游体验。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应对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桂湘黔旅游共同体运应而生。桂湘黔七市(州)旅游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打造桂湘黔旅游共同体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有其优势、劣势与机遇,但同时亦存在着外部的威胁。因此,桂湘黔旅游共同体各市(州)要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克服劣势与威胁,深化区域协作,完善旅游合作机制,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才能稳定旅游市场份额并开拓更广阔的旅游前景。
注释:
①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地两带一中心”新格局:根据2019 年11 月印发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桂发〔2019〕34 号),“三地”即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北部湾国际滨海度假胜地、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两带”即中越边关风情旅游带、西江生态旅游带,“一中心”即南宁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