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研判与风险处置:宁都县委对“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应对

2020-11-30 11:04
苏区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宁都事变反革命

提要:1932年宁都“七廿二赤卫军事变”,是该县反革命分子利用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的失误而进行的一次“破坏苏维埃的活动”。对此,宁都县委从政治角度出发,对这一事变的性质及当时的形势作出了科学认定和精准研判,并在这一基础之上合理运用斗争策略,不仅有效地化解了政治风险,也推进了该县各项工作的整改。对这一事变的科学应对,充分体现了宁都县委的政治能力,也为今天提升各级党委与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提供了借鉴。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教科书,它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对今天、明天产生影响。中国苏维埃运动即非常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点。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学界对中国苏维埃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建设、政治建设、党内监督、巡视工作以及政治文化等领域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大量的前期成果。但就这一时期基层党委的政治能力建设而言,相关研究还是一个空白。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非常重视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也正是通过这一建设,苏区时期的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具备了较强的政治能力。这种政治能力,在对一些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处置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如对1932年7月宁都的“七廿二赤卫军事变”和1933年7月的“资城事变”的处置。本文拟以宁都县城市区的“七廿二赤卫军事变”及宁都县委的应对为切入点,就这一事件处置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苏区时期基层党委的政治能力作尝试性分析。

宁都“七廿二赤卫军事变”发生于1932年7月22日,起因是宁都县模范营政治委员、城市区苏维埃副主席刘俊在赤卫军下操期间,采取罚跪、用脚踢的方式体罚个别不守纪律的赤卫军队员并导致队员受伤。在反革命分子的煽动下,部分赤卫军队员、群众以此为借口,聚众几百人涌入县苏维埃政府,殴打刘俊、喊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之后,他们又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叫嚣“杀刘俊”“闭市”“暴动”(1)泽鸿:《宁都城市赤卫军事变的教训》,《赣东战线》第4期(1932年8月),第1页。,同时喊出“不用公债票”“解散模范营”“不去围寨子”及“不受政府指挥”(2)《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等反动口号,企图将反对刘俊个人的错误行为转变为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活动。为化解这一政治风险,宁都县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一、从政治角度出发,科学认定事变的性质

苏区时期,残酷的战争环境决定了中共及其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之中心任务为“必须用全部力量去动员民众,组织民众,与武装民众,必须一晚不停地去进攻他的敌人,去粉碎敌人对于他的‘围剿’”(3)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1934年1月24日),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01页。。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结束后,中央苏区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宁都县也恢复了苏维埃政权。但就总体而言,刚恢复的苏维埃政权仍存在不稳定的因素,特别是那些无处不在的“土围子”(也有地方称“土楼”)。以宁都县城为例,“离宁都城南二十里有个云石寨,离宁都城北十里有赤面、黄竹、观音三寨”(4)柏台:《宁都苏维埃工作之一班》,《红色中华》1932年4月21日,第7版。。这些寨子就是“土围子”,是明清以来当地客家人中的大地主、大豪绅修建的一种防御性建筑,其外形大多是圆形或方形,并用砖或土在外围筑起非常厚实的墙。对缺乏重武器的红军来说,这些寨子可谓是易守难攻。李志民曾谈及:“宁都赖村的土围子很顽固。……一军团去打过,我们三军团也去打过,打了好多次也没有打开。因为其围墙筑得很高,有几尺厚,我们的子弹打不进去。而他们在围墙上挖有枪眼,打出来很厉害。我们无掩护,又无炮弹,……攻了好多次也没有攻下来。”(5)李志民:《中央苏区反一、二、三次大“围剿”的片断回忆》,陈毅、肖华等:《回忆中央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3-164页。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许多反动地主、豪绅裹胁了一部分群众,龟缩在这些“土围子”中。在国民党政府的军事支持之下,他们选择以“土围子”作为依托,负隅顽抗。当红军主力攻打之时,他们往往坚守不出。但红军主力一撤,他们则四出骚扰,对工农群众进行反攻倒算,杀害干部和群众。在这一背景下,不打倒当地的土豪劣绅,新的工农政权就无法真正巩固,农民也会因为有后顾之忧而不敢起来革命。1932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内务部长梁柏台在谈到宁都县苏维埃工作时曾明确指出:“宁都的土豪,差不多集中在这几个寨子(即城市区附近的寨子——引者注)里,在宁都城内还有他们的秘密机关,替寨上的匪类运送东西,造谣惑众,使群众不敢积极的来参加苏维埃的工作。……因为这几个寨子未打下,残余团匪未肃清,群众工作比较难做,因此群众工作的基础薄弱。”(6)柏台:《宁都苏维埃工作之一班》,《红色中华》1932年4月21日,第7版。

因此,在国民党新一轮军事“围剿”到来之前,苏区首要的任务就是巩固苏维埃政权,并建立有利于革命动员的社会经济秩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完全彻底地消灭“土围子”。1931年10月14日,毛泽东和朱德联合向红一方面军签发训令,并指出:“土围子炮楼是土豪最后营垒,不消灭这一最后营垒,许多的农民群众还是不敢起来。为要肃清赤白对立,夺取广大群众,并捉得土豪筹得款子,必定要完全消灭土围子炮楼。”(7)《收集攻打土围炮楼经验的训令》(1931年10月14日),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军事系统(10)》,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926页。根据中央的要求,宁都县开始着手攻打“土围子”。通过努力,这一工作确实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实事求是地说,离中央的要求还有距离。1932年5月,临时中央政府指示宁都县委:“宁都境内还有几个寨子未打开,打寨子的工作当然是宁都县苏维埃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不过打寨子的工作,不看专靠军队的力量,主要的还是动员群众。”(8)《临时中央政府给宁都县苏的指示信》,《红色中华》1932年5月25日,第6版。这里强调了两点:一是要把打“土围子”作为各级苏维埃政府的重要任务;二是要调整打“土围子”的策略。同年5月,为贯彻中央的要求,宁都县委决定对“土围子”采取“坚决进攻的路线”:一方面,集中全县地方武装,加紧对赤卫军、少先队的训练,要求他们“配合独立团围寨攻寨”;另一方面,又动员了数千群众去“不断的做工事”,“断绝寨上的交通、粮食和消息”(9)《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与此同时,还开展了广泛的群众慰劳、购买公债等活动,以支持前方的打“土围子”斗争。

“七廿二赤卫军事变”即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在事变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召集群众大会,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罢市、暴动,并喊出“不受苏维埃政府指挥”“不用公债票”“解散模范营”“不去围寨子”等口号。因此,事变背后的阴谋可谓是昭然若揭,它表面上针对的是刘俊个人的错误行为,但事实上针对的是中央巩固苏区的政策和路线,对抗的是中央打“土围子”这一中心工作。

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自觉地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做到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这就是“讲政治”,也是政治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七廿二赤卫军事变”发生的当天,宁都县委即紧急召开常委会研究这一事变。与会同志认为,宁都县委的各项政策都是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来制定的,从政治上看,完全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而在这一事变中,反革命分子“利用一切机会进行破坏苏维埃政权、破坏地方武装、破坏革命、响应敌人新的进攻、造谣活动,甚至利用群众中一点一滴不满意的事件,来欺骗群众”,以实现他们推翻党的领导、颠覆苏维埃政权以及对抗苏区中心工作的目的。因此,“七廿二赤卫军事变”彻头彻尾就是一起“反革命派别公开的破坏苏维埃的活动”(10)《中共宁都县委关于城市赤卫军事变的决议》(1932年7月22日),《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4304C.1,登录号:0585。,宁都县委必须给予迅速的、坚决的反击。

二、立足当地实际,精准研判革命斗争形势

在“七廿二赤卫军事变”发生的当天,宁都县委即判断这是一起“反革命派别公开的破坏苏维埃的活动”。在这一判断的基础上,宁都县委还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作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和判断:

在客观上,主要是因为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导致反动势力作最后的垂死挣扎。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报指出:“宁都苏维埃运动历史上便造成了一种弱点:屡次红军克复宁都而未经过群众有组织的暴动,未深入群众的斗争。宁都兵暴,同样没有群众配合。在宁都兵暴以前,宁都苏维埃运动时起时落,赤色统治与白色统治互相交替,你去我来。”(11)《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此前宁都县的反动势力一直比较强大,即使周边的苏维埃运动蓬勃发展,但在宁都县却始终难以扎根,导致红色政权与白色政权频繁更替。而这一状况也给了反动势力很大的幻想。但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之后,他们的上述幻想则有可能被彻底打破。1931年12月,参加“围剿”红军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除驻在宁都城北石上的一个团因路远未能参加外,全军一个军直、两个师直、六个旅直、十一个整团,携带两万多件武器,全部参加了起义”(12)姬鹏飞、黄镇等:《纪念宁都起义五十周年》,肖劲光等:《回忆宁都起义》,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页。。之后,起义部队被改编为红五军团。没有了国民党军队的庇护,宁都县的反动势力也就失去了顽抗到底的资本。1932年4月24日,宁都县的云石寨被红军独立团攻克,“靖匪冲出逃亡,击毙数名,活捉十余名”(13)《红军又占领漳浦》,《红色中华》1932年4月28日,第2版。。此外,在苏维埃政府的宣传鼓动之下,寨上的豪绅地主与被欺骗的贫苦工农也日益分化,加之土地革命的不断深入,这些都让宁都县的反动势力忧心忡忡,因而想作最后一搏。所以,宁都县委认为,从政治上看,“七廿二赤卫军事变”并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尖锐阶级斗争之下“必然的现象”,是宁都县内外反动势力企图恢复反动统治作“最后挣扎的一幕”,也是他们“直接响应寨上地主企图挽救宁都残余地主的命运”(14)《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的一次疯狂反扑。

在主观上,则是因为自身工作上的一些失误,导致错误被反动势力放大并加以利用。就当时而言,这种失误集中体现在群众工作不够深入。在此之前,宁都县苏维埃政权一直都不是很巩固,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相互交替,也导致宁都的群众力量比较薄弱,群众对革命缺乏必胜信心。对此,宁都县委认为:“在宁都群众中,遗留着一种恐怖,在一部分落后群众中发生失败情绪,而存着红来随红,白来随白的观念。”(15)《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更为严重的是,宁都县苏维埃自身的工作也出现了失误,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上的命令主义。在当时,有部分干部做群众工作时,不是宣传鼓动,而是强迫命令,如强迫编赤卫军少先队、强迫用公债票、强迫当担架队、强迫派捐、强迫围寨、强迫开会等等,这些很容易激起群众的反感与不满。二是缺乏明确的阶级路线。苏维埃政权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代表着工农阶级的利益。但在宁都县,由于缺乏明确的阶级路线,豪绅、地主、商人、靖卫团、流氓或投机分子混入到苏维埃政权、赤卫军和党团组织中,甚至“取得了一部分的领导地位(如赤卫军中的政委、连排长,政府中代表之类)”。因此,在“七廿二赤卫军事变”中,城市赤卫军不仅“被反革命派利用来对苏维埃政府示威、放连哨”,而且“拒领苏维埃政府口令”,甚至“收缴北门少先队武装”。同样,因为缺乏明确的阶级路线,宁都县的地方武装和部分区乡政府还存在乱打土豪的现象,他们将一部分中农、贫农甚至红军家属都当作土豪来打。这样也导致了群众对苏维埃政权的不信任。三是忽视了肃反工作。一般来说,革命胜利之后,首先就必须对反动势力进行清算,否则工农群众不敢起来斗争。但在宁都县,由于对阶级斗争的尖锐性认识不足,导致“肃反工作陷于停顿”。这不仅助长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也给予了“反革命派存在活动以至如‘七廿二’公开号召示威罢市、暴动的机会”。四是政治教育不够深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苏维埃运动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共产党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障。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党内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但在宁都县,政治教育显然没有跟上。如城市区,有部分党员是“为了有面子、好打路票才入党”。在梅江区,有的党员说“加入党有衫着有饭吃”。而在湛田区,“入党不审查,只要填表就算数”。入党动机不纯及党务工作不规范的背后,是党的政治教育没有跟上,因此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城市苏维埃政府中不断发生贪污腐化、脱离群众,等等。此外,工人斗争没有深入开展、城市贫民没有取得相应的利益(包括对菜园和房屋的分配)等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上述缺点也容易导致群众被“反革命派别利用”或“暂时欺骗”(16)《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

对于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诱发重大政治事件的敏感因素、倾向性问题,能够在事件的初始阶段即洞察本质、辨明利害,并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就是一种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正因为具备了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所以宁都县委才能够在事变之初即洞察本质、辨明利害,并据此制定出一系列的反击措施,而之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些措施是正确的、及时的。

三、合理运用策略,积极化解各种政治风险

面对反革命势力的嚣张气焰,宁都县委认为,如果不尽快制止事变,它很有可能会演化成为一次“反革命的暴动”(17)《中共宁都县委关于城市赤卫军事变的决议》(1932年7月22日),《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4304C.1,登录号:0585。。当然,对于这一事变,宁都县委有着解决问题的充分自信,因为自身的优势非常明显,例如全国革命的发展、苏维埃运动的发展、红军的胜利、共产党在群众中有浓厚的信仰、共产党主张正确,等等。(18)泽鸿:《宁都城市赤卫军事变的教训》,《赣东战线》第4期(1932年8月),第2页。正因为拥有上述优势,宁都县委在处置事变过程中也展现了极为出色的风险化解能力:

首先,扣留刘俊,医治受伤的赤卫军队员。宁都县委认为,事变因刘俊而起,对他的错误给予完全的庇护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县委一方面扣留刘俊并押送省里,同时医治受伤的赤卫军队员;另一方面,召集群众大会并向群众宣布刘俊的错误。之后宁都县委的决议也明确指出:“对于不守纪律的分子罚跪、用脚踢,以致受伤,这是十足的军阀行为,这是绝不容许的严重错误。赤卫军是广大工农和城市贫民的武装组织,应用充分的宣传教育使有选民资格的成年群众全体加入,而不是用强迫。对于不守纪律的分子,应该经过群众给以相当处分(如批评、罚立正等)而不是个人用军阀军队中的野蛮办法——罚跪打骂来处分,这是应当受到反对的。”(19)《中共宁都县委关于城市赤卫军事变的决议》(1932年7月22日),《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4304C.1,登录号:0585。这一做法既避免了“刘俊被打死”的下场,也避免了县政府“被捣毁的危险”,同时也有利于“斩断反革命派的企图、和缓群众对刘俊的愤激”(20)《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不久,原先不明真相的群众开始退出县政府大门。

其次,主动发声,争取被欺骗的群众。面对反革命势力要求“罢市”“杀刘俊”“暴动”“不受苏维埃政府指挥”的叫嚣,宁都县委迅速作出部署,主动发声,深入开展党的宣传,特别是要“将自己的口号与反革命的口号对照起来,在事变发生每小时的变化上都抓紧了反革命的阴谋,……在群众中去揭穿了反革命派的企图和欺骗”。事变当天,宁都县委即动员了党团、政府、工会、互济会、反帝拥苏同盟以及少先队等组织,分别成立了40多个宣传队,携带传单,并于23日凌晨5点出发,前往城市各个街区,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宣传,向群众讲清楚了刘俊错误的实质:它并不是“反革命的错误”,而是反革命分子企图利用这一错误来颠覆苏维埃政权。另一方面,通过广泛的宣传,也向群众阐明了党的政策、党的宗旨和苏维埃政权的性质。这样一来,群众逐渐看清楚了反革命分子的真面目,也进一步了解了共产党的政策。到当天上午,“商店完全开门,街上聚集的群众完全散去,反革命派的企图完全失败了,群众对党的做法点头称赞”(21)《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

在广泛宣传之后,宁都县委又果断采取措施,责成保卫局“拘捕有充分证据的近廿个反革命首领”,同时根据阶级路线,号召被欺骗的工农群众前来自首,并要求“彻底改造党、团、政府、赤卫军、少队”和“洗刷非阶级分子及动摇投机分子”(22)《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在这一过程中,宁都县委要求放手发动群众,打一场坚决制裁反革命分子的人民战争。在这一背景下,“群众自动报告参加反革命活动的积极分子,有的群众自动将反革命分子扣留送保卫局”。为进一步威慑反革命势力,宁都县在依法审讯被捕的反革命首领之后,又于8月3日召开公审大会,于8月4日将他们公开处决。

由于路线和处置方法正确,上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给了反革命派‘七廿二事变’的迎头痛击。……很迅速的消灭了反革命的企图和一部分组织”,而且“提高了群众的坚决性和积极性”。(23)《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加上宁都县委之后的积极宣传,广大工农群众对共产党的政策更加明了,也更加坚决地拥护和支持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

为打破城内反动势力的幻想,宁都县委决定加大攻寨力度。城内反动势力之所以嚣张,是因为有城外“土围子”中的反动势力支持,双方之间互通消息、互相支援。就在事变之前,“寨子上的匪类,还能运东西上去,还有人替他们送消息,反动派可以随便到宁都城,威吓群众不去参加苏维埃的会议”(24)《临时中央政府给宁都县苏的指示信》,《红色中华》1932年5月25日,第6版。。因此,不打掉这些“土围子”,城内的反动势力就不会死心,工农群众也不敢起来支持革命。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宁都县委决定加大攻打“土围子”的力度。7月29日拂晓,宁都地方武装配合红军独立团,一举攻克了观音寨,将“寨内豪绅地主靖匪二百余人,一网打尽”(25)《宁都地方武装攻下观音寨》,《红色中华》1932年8月4日,第2版。。为庆祝攻寨胜利,宁都县委在八小时之内紧急动员了数千群众举行示威庆祝,8月1日,又特别组织各革命团体召开了盛大的庆祝大会。《红色中华》曾对此作了详细的报导:“八月一日上午九点钟开‘八一’示威和克复石寨的庆祝大会,计到城市梅江两区群众,约万余人,队伍整齐,武装严肃,手执各色小旗,一队队向会场集中。开会完毕后,即到城市游行示威,陆续向城里开动,……革命空气,满布全城,使得宁都城附近正在消灭中的反动堡垒——黄竹寨、赤面寨,及一切反革命派别发抖。”(26)《宁都汀州八一武装示威大会盛况》,《红色中华》1932年8月4日,第3版。8月4日,宁都县委又组织了5万多人举行地方武装誓师大会。上述活动不仅震慑了反革命势力,也大大提振了革命群众的信心。

与此同时,宁都县委还抓紧利用这一事变来检查自己的工作,包括重新发动群众分房屋、菜园、粪坑,加强党内团内赤少队内的政治教育,扩大反贪污腐化的斗争等。(27)《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通过上述工作,宁都县委及时阻断了不同领域风险的转换通道,也防止了非政治性风险演变为政治风险。可以说,上述紧急处置措施以及解决问题的路线和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很及时的。

四、坚持斗争精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整改

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结束之后,宁都县委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一方面,县内外反动势力的活动仍然十分活跃。除了城外各个“土围子”中的豪绅地主之外,县内湛田、固口、固村、田头和对坊等地还先后发现“反革命派的造谣,□枪等”(28)《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另一方面,群众对苏维埃政权的信仰还未完全建立。“七廿二赤卫军事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为此,宁都县委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及时平息了这一事变。从对事变的处置看,也充分体现了宁都县委敢于担当、勇于斗争的精神。

就对外而言,反革命势力借口刘俊打骂赤卫军队员,聚众包围县苏维埃政府,不仅殴打刘俊,而且喊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之后,公开叫嚣“杀刘俊”“闭市”“暴动”,甚至威胁“不闭市就抢商店”(29)泽鸿:《宁都城市赤卫军事变的教训》,《赣东战线》第4期(1932年8月),第1页。,反革命势力可谓杀气腾腾、气势汹汹。但宁都县委并没有惊慌失措,相反给予了一系列强硬的反击,体现出一种敢于担当、勇于斗争的精神,这些反击措施包括:拘捕有充分证据的反革命首领、召开公审大会、公开处决反革命分子、加大攻寨的力度,等等。与此同时,宁都县委还通过决议,严厉批评党内和平、保守以及太平享乐的观念,要求肃清党内对反革命势力调和的倾向,坚决反对夸大反革命派的力量、反对向反革命派妥协(保犯人或不报告等),等等。决议还明确要求:“在目前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应当无情的打击对反革命派的容忍与放任,彻底转变肃反。依据明确的阶级路线,加紧肃反,□□□彻底肃清苏区内暗藏的一切反革命派别。”(30)《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在此以后,宁都更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肃反运动,从而切断了县内外反动势力之间的联系。

就对内而言,宁都县委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来检查和推进自己的工作。事变之后,县委也在反思:刘俊的错误行为为什么会被反革命势力利用?为什么会有群众跟着反革命势力跑?这说明宁都确实还有许多工作没有做好,像强迫派捐,即是激起群众不满的主要原因。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宁都县委明确要求:“应当用自我批评的精神承认过去在一切群众工作中的命令主义。”而地方各级党委更要“纠正一切命令,主义,强迫欺骗,乱打土豪,派捐”(31)《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的错误。此外,宁都县委还对自身以下几项工作提出了改进要求:第一,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团、政府、工会、反帝同盟、互济会等组织“单独的运用各自独立的组织去发动群众”的能力。第二,开展群众斗争,通过彻底解决土地、实现劳动法、妇女反封建压迫斗争、反贪污腐化斗争等工作的进步,以达到“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团结基本群众在党的周围,坚决的打击反革命派别,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目的。第三,开展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之下,要通过“劳动法和斗争纲领的全部实现”、“健强工会工作”以及“坚决的引进积极坚决的工人雇农干部到苏维埃、到红军和地方武装中,到党的领导机构中来”(32)《宁都城市“七廿二赤卫军事变”的原因、处置及其教训》(宁都县委常委第八次会议通讯,省委批准),《石叟资料》卷9-1,分类号:008.5555,著者号:3044,登录号:0584。,从而真正确立工人阶级在苏维埃政权中的柱石作用。正是发挥了这种敢于担当、勇于斗争的精神,宁都县委迅速平息了事变,巩固了政权。

什么是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和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虽然苏维埃政权刚恢复不久,但在应对“七廿二赤卫军事变”过程中,宁都县委的同志凭借着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从政治上去研判形势、分析问题、制定决策,坚持正确的立场、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是一种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的能力;他们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担当意识,勇于斗争,同时凭借出色的风险处置能力,将这一事变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政治安全,这就是一种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宁都县委的政治能力是苏区时期基层党委政治能力的一个缩影,这种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复杂多变的斗争实践中、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历练出来的。今天,我们强调要提升各级党委与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不仅可以从对这一事件的处置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启示,更可以从这一事件的背后去寻找提升政治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猜你喜欢
宁都事变反革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农业移民的舆论因应
20世纪20年代“反革命”话语论争研究
湖北省组织帮扶宁都技工学校对接活动
宁都黄鸡:在品种资源上培育品牌
好事变“坏”事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活动研究
鲁迅的绕口令
试述毛泽东在宁都革命斗争中的思想光辉
试论宁都对中央苏区形成的历史贡献和应有地位
每个青年都应燃起对反革命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