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孙子兵法的防间保密思想

2020-11-30 09:58荣敦宁
孙子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保密工作间谍孙子

荣敦宁

孙子指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求在战前和战争中一定要预知敌情。对于如何预知敌情,孙子在《孙子兵法·用间篇》中指出:“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强调作战要依靠了解敌情的人,就是要求使用间谍。因此,为了取得战争胜利,在使用间谍充分了解敌情的同时,也要努力做好防间保密工作。《孙子兵法·形篇》云:“不可胜者,守也。”曹操注:“藏形也。”[1]“藏形”就是要求不能让敌人得知我方的虚实,不使敌方知我之虚实,就是要求做好防间保密工作。《韩非子·说难》云:“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2]自古以来,防间保密工作关系社稷存亡、军事胜败,以及个人的修身立业。故《周易》云:“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防间保密工作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对于如何做好防间保密工作,孙子又有哪些观点呢?笔者对此做以下论述,敬请方家指正。

一、封闭信息,严格保密

《孙子兵法·计篇》提出做好“庙算”,就有要求做好防间保密工作,因为制定商议军国大事的庙堂本身的防间保密要求就非常严格。如汉朝皇帝和大臣经常在长乐宫温室殿议事,汉成帝时的御史大夫孔光,家人问他温室殿前种的是什么树,孔光都避而不谈。因此,要做好防间保密工作,首先要在军队中封闭消息,按照工作需要,将军事机密的知悉人员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如孙子在《九地篇》中所讲:“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即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计划、指挥将领等机密性信息毫无所知,以封闭信息,防止泄露给敌方,给我方造成损失。如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先以王龁为将与赵军作战。得知赵国以赵括取代廉颇为将后,“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4]。因此,无论是国家决策还是军事行动,要做好防间保密工作,首先一定要封闭信息。一旦信息泄露,将会功败垂成。甘茂任秦国相国时,一次,秦王私下里对公孙衍说,将要任命他为相国,甘茂的一个亲信小官吏听到后,立即告诉了甘茂。于是,甘茂便去拜见秦王,祝贺他得到一位贤能的相国。并告诉秦王是从公孙衍那里得到的这个消息。因甘茂的谗言,“王怒于犀首(公孙衍——笔者注)之泄也,乃逐之”[5]。《资治通鉴·献帝兴平元年》记载:“谏议大夫种邵、侍中马宇、左中郎将刘范谋使腾袭长安,己为内应,以诛傕等。壬申,腾、遂勒兵屯长平观。邵等谋泄,出奔槐里。傕使樊稠、郭汜及兄子利击之,腾、遂败走,还凉州。又攻槐里,邵等皆死。”[6]又如,唐高宗乾封年间英国公李率军攻打高丽。李命辽东道总管记室元万顷撰写讨伐高丽的檄文。然而,元万顷在檄文中讥讽高丽“不知守鸭绿之险”,即讥笑高丽不知凭借鸭绿江的有利地势来抵抗唐朝军队,从而使高丽发现了自己的战略失误之处。收到檄文后,高丽回复唐军:“谨闻命矣。”立即派军队固守鸭绿江,迫使唐朝军队无法前进,“遂移兵固守鸭绿,官军不得入”。唐高宗对元万顷在檄文中泄漏军事机密非常生气,便把元万顷流放岭南,“万顷坐是流放岭外”[7]。因此,无论何时都要封闭信息,做好防间保密工作。即使事情已经完成,也要对此事的决策和发生过程做好保密工作。如曹操的谋士荀攸,一次,表兄弟辛韬向荀攸咨询曹操攻取冀州的经过,荀攸回答:“佐治(辛毗——笔者注)为袁潭乞降,王师自往平之,吾何知焉?”闭口不言此事的经过。《三国志》称赞荀攸:“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8]

通过封闭信息,做好防间保密工作,孙子认为在命令士兵执行任务时,要做到“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即只告诉士卒所要执行的任务内容,而不告诉他们意图;只告知他们有利的一面,而不告诉他们有害的一面。从而实现“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唐元和十二年(817)十月,为消灭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割据势力,检校左散骑常侍、随唐邓节度使李愬决定袭击吴元济的巢穴蔡州。为了行动保密,军队出发时,李愬坚决不告诉军队此次行动的目的地,只命令说:“东六十里止。”[9]在行至蔡州附近的张柴砦,尽杀吴元济的戍卒后,李愬才告诉诸位将领要进攻蔡州。于是,率领大军乘大风雪前进,天亮时悄无声息地攻入了蔡州,擒获了吴元济。当时,吴元济还认为是他驻守在洄曲的军队回来求取御寒的衣物。

对于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封锁与敌方往来的所有关口,销毁通行符证,停止与敌方的使节往来。既防止敌方间谍以使节的合法身份窥探,又防止非法间谍的暗中渗透来侦知我方意图,还避免我方使节在敌方面前暴露我方意图。对此,孙子在《行军篇》中描述了战时使节往来能够反映出己方意图的几种情形,如“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通过这些使者的表现,结合其军队的动态,就能发现其军事意图的隐蔽实质。鲁文公十二年(前615),秦晋两国战于河曲。十月戊午,两军交绥。晚上,秦国派使者到晋军处,要求明日再战。秦国使者走后,晋军将领臾骈指出:“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薄诸河,必败之。”即臾骈发现秦国使者虽然要求明日再战,但其眼神不安而声音失常,这是心虚,害怕晋军的表现。这表明秦军表面上派使者到晋军要求明日再战,实际是为了掩护其夜间逃走。如果此时晋军出击,将秦军逼到黄河边上,一定能打败他们。胥甲、赵穿却认为:“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10]劝说主帅赵盾不要追击秦军。结果到了第二天,果然发现秦军在夜间逃走了,晋军因此失去了一次击败秦军的机会。因此,孙子在《九地篇》中指出:“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计谋能够成功,就在于不被敌方识破。因此,对于封闭消息,特别是对于使用间谍的保密工作,孙子要求极其严格。孙子指出:“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他认为防间保密工作责任重大,关系战争胜负和国家安危,属于国家最高机密之一。因此,孙子认为,“事莫密于间”,要严格保密,严守纪律,不能有丝毫懈怠和疏漏。在使用间谍前和实施过程中以及实施后,都不能泄露出去。如果间谍工作尚未实施,就被泄露出去,孙子提出的处理方式非常严厉。他在《用间篇》指出:“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即间谍与知情者一并处死,因为“告者非诱间者,则不得知间者之情,杀之可也”。[11]必须严格控制知情范围,保守秘密。

二、隐藏及通过变化进行隐藏

将我方机密封闭以后,还要竭力将我方的各种信息隐藏,不为敌方所侦知。孙子在《孙子兵法·形篇》中指出:“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杜牧注:“守者,韬声灭迹,幽比鬼神,在于地下,不可得而见之。”梅尧臣曰:“九地,言深不可知。”王晳曰:“潜藏其形,沉静幽默,不使敌人窥测之也。”[12]即隐蔽自己如同深藏于九地之下,即使潜伏再深的间谍也无法侦知,这就是“深藏”的办法。如何做好“深藏”呢?孙子在《虚实篇》提出了“无形”和“无声”两个概念。孙子指出:“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即通过各种极妙的示形诱敌的方法,让人们看不出一点形迹,即使有深藏的间谍,也无法探明我方的虚实;即使很高明的敌人,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来,从而实现“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无形”和“无声”包含两种含义,一是能隐藏的要隐藏起来,二是不易隐藏的要通过各种伪装、假象来迷惑敌人。汉七年(前200),韩王信造反,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军平叛。来到晋阳后,汉高祖听说韩王信要与匈奴联合攻击汉朝。高祖大怒,派使者出使匈奴,借以窥探匈奴的内情。见汉使到来,“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13]。于是,汉高祖率军出击匈奴,来到平城。结果被匈奴军队包围在白登山七天七夜,经贿赂匈奴阏氏后,才得解围而出。通过各种伪装、假象来迷惑敌人,其手段就是不断变化。“无形”和“无声”强调通过变化来实现隐藏。隐藏与变化是结合在一起的,隐藏通过变化来实现,变化是隐藏的一种手段。这种变化的思想首先在《计篇》中就有详细的描述:“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在《势篇》提出的“奇正”思想也是一种变化,其云:“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这种变化思想也可以应用到防间保密工作中来。

对于在战时如何具体实施通过“变化”实现“隐藏”的防间保密思想,孙子在《九地篇》指出:“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通过战法的经常变化,计谋的不断更新,驻军地点的不断改变,进军道路的迂回变化,使敌方间谍无法推断我方的行动意图,使其对我方的军事计划毫无所知,从而达到“运兵计谋,为不可测”的境界。东汉建武初年,刘秀命耿弇进攻张步。张步派其弟张蓝率领精兵两万驻守临淄(今临淄区)西北的西安(今桓台县),又集合一万余人驻守临淄,两城相距四十余里。耿弇进驻二城之间的画中,他观察形势后认为:“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名虽大而实易攻。”于是,他便扬言将在五天后进攻西安。到了第四天夜半,耿弇却命令全军在天明前赶至临淄。护军荀梁等人认为应先速攻西安。耿弇解释说:“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为备;临淄出不意而至,必惊扰,吾攻之一日必拔。拔临淄即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纵能拔之,蓝引军还奔临淄,并兵合势,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后无转输,旬日之间,不战而困。”[14]于是,全军进攻临淄,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夺取了临淄。果然,张蓝得到消息后,立即放弃西安,逃到了剧县(今寿光市南)。又如官渡之战时,曹操袭击袁绍屯粮的乌巢,为了防止被袁绍军队发觉,全部改用袁军旗帜作为掩护,“乃举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15]。据《新唐书》记载,唐高宗乾封年间,英国公李率军攻打高丽,“命别将郭待封以舟师赴平壤,冯师本载粮继之,不及期。欲报而恐为谍所得,万顷为作离合诗遗。”[16]即冯师本为了把军情报知李,为防止被敌人间谍侦知,便让元万顷作诗,把军情隐含在诗文内容中,从而告知李。

三、清除间谍,肃清泄密因素

做好防间保密工作,防止敌人利用各类人员充当间谍,到我方刺探情报。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就利用农妇到协约国搜集、传递情报,使英法军队遭受重大损失。因此,一定要重视清除间谍工作。孙子指出:“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孙子不但要求清除间谍,还强调一定要肃清、澄清敌方间谍对我方制造、散布的各种谣言和虚假事件。因为这些谣言和虚假事件危害极大,如发生在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中,赵将廉颇数次进攻秦军,均遭失败。于是,廉颇只得率赵军坚壁不战。对此,秦昭王采纳范雎的建议,实行反间计,于是派间谍到赵国散布谣言:“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17]赵王听信了谣言,派赵括为将,代替了廉颇。秦将白起出奇兵,大败赵括后,坑杀了赵军四十万降卒,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为了进攻比利时,首先派间谍穿着比利时军装混入比利时境内,散布谣言:“敌人快到了,看见不得了。”使得比利时人因争相逃避而阻塞道路,并致使英法军队的机械化兵团无法前去增援,因此耽搁了两天多的时间。德军在进攻法国时,又派间谍到法国伪造信件寄给前线的法军士兵说他们的妻子已经与英国军官私奔了,从而造成法军军心涣散,无心作战。对此,孙武在《九地篇》中提出:“禁祥去疑。”要求将社会上传播的各种谣言,包括各类祥瑞灾异等可能会扰乱军心、民心的言行,一定要迅速查清、清除。

除了肃清泄密因素、清除间谍及其影响以外,孙子还提出充分使用反间谍。孙子在《用间篇》中指出:“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即必须搜索出敌方派来侦察我方的间谍,用重金收买、优礼款待,交给其任务,放他回去,为我所用。孙子认为反间谍是各种间谍组织的核心,孙子在《用间篇》中指出:“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孙子认为在五种间谍中,反间谍最重要,因为反间谍来自敌人内部,最了解敌方内情,反间谍提供的情报还可以为其他四类间谍的使用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我方的情报工作全面展开,形成“五间俱起”的有利局面。使用反间谍,还能充分侦知敌方安插在我方的间谍,破坏其间谍系统。

要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外交以及使用间谍等各种手段,随时清除已发现的敌方间谍人员和能够泄露我方机密的因素,尽可能减轻泄密给我方造成的损失。历史上有一个肃清泄密人员的事例。战国时,西周的大臣昌他逃亡到东周,将西周的国家机密泄露给了东周。西周君非常愤怒,便给冯且30 斤黄金,冯且让人拿着这些黄金和一封信,到东周交给昌他。信中说:“告昌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来亡来。事久且泄,自令身死。”[18]同时,冯且又派人告诉东周边境的侦察兵,侦察兵捕获了送信人,献给东周君,东周君立即杀掉了昌他。《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一起被秦始皇发现并处理的泄密事件:“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19]

孙子在《用间篇》指出,“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非圣智不能用间”。这表明孙子认为间谍和使用间谍的国君、将领,都要有十分高深的智慧和谋略。同时,这说明孙子要求在防间保密工作中,也需要有高深的智慧和谋略。刘邦诛杀曹无伤,就是一个典型事例。刘邦攻入咸阳后,听从了鲰生“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的建议,派兵封闭府库,把守关口。项羽大怒,派当阳君等破关而入。此时,刘邦军中出现了一个间谍,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将刘邦的意图告诉了项羽:“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20]项羽再次大怒,决定第二天进攻刘邦。然而,项羽军中也出现了一个间谍,项羽的叔叔项伯偷偷跑到刘邦军中,将此消息告诉了张良。张良告知刘邦后,刘邦自思自己的10 万军队敌不过项羽的40 万军队,他便迅速将项伯收买为自己的间谍:“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由此足见刘邦智慧的高超。到了第二天,刘邦亲自到鸿门拜见项羽,见面便向项羽解释:“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刘邦此话指出项羽发怒要进攻刘邦是因“小人之言”所误,责任不在项羽,从而从心理上使项羽拉近与自己的距离。同时,也是从口风上试探由何处泄密。项羽却开口就顺着刘邦的话说了下去,把自己的间谍出卖了:“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21]在宴席上,项羽的谋士范增派项庄舞剑,欲杀刘邦时,“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22]。刘邦由鸿门宴回到军中后,立即杀掉了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云:“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23]

四、防间保密的范围

孙子强调一定要侦知敌方的内容,也就是孙子要求我方不能为敌所侦知的信息。通过《孙子兵法》的文本内容,我们就能得知孙武要求从哪些方面加强防间保密工作。

(一)对国家的战略谋划的决策内容要做好防间保密工作。《计篇》提出了“庙算”,并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要求一方面在国君、大臣、将领讨论军国大计的地点必须做好防间保密工作,另一方面对“庙算”的内容做好防间保密工作。庙算的内容为“五事”“七计”。对决策内容的防间保密,一方面要对决策的依据事项即我方的“道”“天”“地”“将”“法”,对敌方做好防间保密工作,另一方面对决策的结果,即我方所得的“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对敌方做好防间保密工作。

(二)对基本国情做好防间保密工作。《谋攻篇》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即十倍于敌就要能够包围歼灭他,五倍于敌就能够攻击他,两倍于敌就能够设法分散敌军,势均力敌则能够抗击敌军,比敌军兵力少则能够摆脱敌军,实力不如敌军则能够避开他。这里首先要求我方将领要了解敌我双方的兵力,因此对我军兵力的数量,不仅对平时国家保有的兵力数量,而且要求对每次外出参战的军队数量,都要做好防间保密工作,不能为敌所知。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是由其综合国力所决定的。因此,《形篇》又云:“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即兵法上有五项原则: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度产生于国土的面积大小,国土的面积大小决定物资产出的多少,物资产出的多少决定供养兵员数量的多少,兵员数量的多少决定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决定了战争的胜败。要求把我方的国土面积、物资产出、兵员数量、军队战斗力等基本国情,对敌方做好防间保密工作,不能让敌方所侦知。

(三)对国家的自然、气候特征要做好防间保密工作。《计篇》云:“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即昼夜、季节、气候变化的规律、特点等情况。《火攻篇》云:“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即指放火要看天时,起火也要选择好合适的日期。天时就是气候干燥的时节,合适的日期,就是起风的时候。凡月亮行经“箕”“壁”“翼”“轸”这四个星宿所在位置时,都是起风的时候。大自然变幻莫测,气候的变化,特别是阴阳、寒暑,甚至风力、风向的变化,都将对战争胜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对国家的地理形势要做好防间保密工作。孙子对地形论述的非常多,《计篇》:“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即与战场、敌军距离的远近,地势的险要与平坦,战场的广狭,战线的长短密切相关,地形是否有利于进退。《军争篇》:“高陵勿向,背丘勿逆。”《行军篇》:“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地形篇》:“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该篇总结出六种地形,随后提出在这六种地形中所需要遵循的作战原则。《九地篇》云:“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该篇提出了九种不同的作战地域,随后论述了这九种不同地域的特点,以及在不同类型地域采取的不同作战方法。孙子为什么认为地形对军事行动非常重要,他在《地形篇》指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又在《军争篇》云:“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五)对将领的个人情况及其指挥能力,要做好防间保密工作。因为将领是前线战场的指挥者,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士兵的生死、战争的胜败和国家的存亡。因此,《用间篇》要求在战前:“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计篇》提出了对合格将领素质的要求:“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要求将领具备智谋、信义、勇敢、果毅和严明等素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全具备为将“五德”的将领毕竟是少数。《九变篇》指出了作为将领需要避免出现的五点不足之处:“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如果敌人非常了解我方将领的性格弱点,就会攻击其弱点,“覆军杀将”的危险也便由此产生。

(六)孙子要求对军队的组织编制、职官的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管理使用和后勤供应等情况,以及军队的素质、状态和实力等基本情况,一定做好防间保密工作。《计篇》描述“五事”中“法”的含义:“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即军队的编制、职官的管理以及军需物资的管理使用和后勤供应等情况。《势篇》云:“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指出治乱、勇怯、强弱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治乱取决于“数”,“数”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勇怯取决于“势”,即有利的态势,也就是力量的蓄积和释放。强弱取决于“形”,“形”就是实力。对此,《行军篇》又做了进一步说明:“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通过对将领、士兵外在表现和精神状态的分析,便能知其军队真实的实力。针对军队的外在表现和精神状态,就可以采取《军争篇》所讲的战略战术:“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因此,此部分的防间保密工作必须做好。

(七)要对将领在军事前线的指挥决策方案、军事部署,以及其他重要军事行动的计划,做好防间保密工作。《孙子兵法》指出,平时要按照“五事”“七计”做好庙算,战时则充分运用“诡道十二法”,以非对称战争的形式击败敌人。对此,孙子强调指出:“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即指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为指导思想的“诡道十二法”,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精妙所在,不能事先泄露。也就是说,要使“诡道十二法”能够真正实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实际效果,就必须对将领的作战指挥方案做好防间保密工作。一旦泄密,其军事行动就会失败。

(八)军事情报工作更要做好防间保密工作。《用间篇》云:“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杜佑注:“间事不密,则为己害。”[24]《用间篇》又云:“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梅尧臣注:“杀间者,恶其泄;杀告者,灭其言。”[25]军事情报工作是军事斗争中最秘密的事项,军事情报工作方方面面都要严格保密。对军事情报工作人员,孙子还要求做到“亲”和“厚”。就是要在严格保密的前提下,还要给予军事情报人员充分的信任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军事情报工作需要消耗国家的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还要有相当高的智力投入,必须对其方方面面做到严格保密。

军事谋划的成功在于保密,军事谋划的失败在于泄密。在军事上,保密是最重要的工作。《谋攻篇》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地形篇》又云:“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总之,孙子的防间保密思想,就是要求对我方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都要做到严格保密。

【注释】

[1][ 春秋] 孙武撰,[ 三国] 曹操等注,杨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孙子》,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65 页。

[2][ 清] 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92 页。

[3]周振甫译注:《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54 页。

[4][ 汉] 司马迁撰:《史记》,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833 页。

[5][ 汉] 刘向集录:《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 页。

[6][ 宋]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991 页。

[7][ 后晋] 刘昫撰:《旧唐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3410 页。

[8][ 晋] 陈寿撰, [ 南朝宋] 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44 页。

[9][ 后晋] 刘昫撰:《旧唐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503 页。

[10]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修订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592 页。

[11][ 春秋] 孙武撰,[ 三国] 曹操等注,杨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孙子》,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63 页。

[12][ 春秋] 孙武撰,[ 三国] 曹操等注,杨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孙子》,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66~67 页。

[13][ 汉] 司 马 迁 撰:《史 记》,中 华 书 局2000年版,第2099 页。

[14][ 宋] 范 晔 撰:《后 汉 书》,中 华 书 局2000年版,第471~472 页。

[15][ 晋] 陈寿撰,[ 南朝宋] 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5 页。

[16][ 宋] 司马光撰:《新唐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399 页。

[17][ 汉] 司马 迁 撰:《史记》,中华 书 局2000年版,第1910 页。

[18][ 汉] 刘向集录:《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7 页。

[19][ 汉] 司 马 迁 撰:《史 记》,中 华 书 局2000年版,第182~183 页。

[20][ 汉] 司 马 迁 撰:《史 记》,中 华 书 局2000年版,第220 页。

[21][ 汉] 司马迁撰:《史记》,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21 页。

[22][ 汉] 司 马 迁 撰:《史 记》,中 华 书 局2000年版,第222 页。

[23][ 汉] 司 马 迁 撰:《史 记》,中 华 书 局2000年版,第223 页。

[24][ 春秋] 孙武撰,[ 三国] 曹操等注,杨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孙子》,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63 页。

[25][ 春秋] 孙武撰,[ 三国] 曹操等注,杨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孙子》,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264 页。

猜你喜欢
保密工作间谍孙子
间谍奇葩说
信息时代高校保密工作队伍建设的新特点、新问题、新举措
小间谍哈瑞特
孙子壵
孙子列传
探索保密工作信息化路径
浅谈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军队保密工作
宋朝与北邦的间谍战
办公室机要保密工作的开展实践与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建议探寻
孙子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