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地名辨误数则

2020-11-30 08:35魏俊杰
历史地理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晋书东平永嘉

魏俊杰

(衢州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浙江衢州 324000)

唐修《晋书》成于众人之手,加之历代流传过程中传抄、刊刻,其中谬误不少,清代以来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纠谬和辨正。对以往诸家的研究成果,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晋书》大都在校勘记中有所采纳。但是,仍然有些讹误未能被发现,其中以地名谬误尤多。下以谬误地名在《晋书》中卷帙的先后为序,逐条考辨于下,求教于方家。

1. 《晋书》卷五《怀帝纪》: 永嘉二年(308年),“九月,石勒寇赵郡,征北将军和郁自邺奔于卫国”(1)《晋书》卷五《怀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18页。。此“赵郡”误,应为“魏郡”。

《晋书·怀帝纪》又载,永嘉元年(307年)十一月,“以尚书右仆射和郁为征北将军,镇邺”(2)《晋书》卷五《怀帝纪》,第117页。。又据《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二年九月,“汉王弥、石勒寇邺,和郁弃城走”(3)《资治通鉴》卷八六“晋怀帝永嘉二年九月”条,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738页。。可见,当时和郁为征北将军,镇守邺城,石勒来攻,和郁自邺城出奔。故永嘉二年石勒所寇之地当为邺,而非赵郡。《晋书·石勒载记上》载:“勒并军寇邺,邺溃,和郁奔于卫国,执魏郡太守王粹于三台。进攻赵郡,害冀州西部都尉冯冲。”(4)《晋书》卷一〇四《石勒载记上》,第2710页。据此,石勒寇赵郡,是在和郁自邺奔卫国之后,而不在此前。邺为魏郡治所,魏郡太守和征北将军同守此地。永嘉二年,石勒“寇魏郡”,“执魏郡太守王粹”,“征北将军和郁自邺奔于卫国”。故《怀帝纪》言“赵郡”有误,当为“魏郡”。

2. 《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刘兆传》:“刘兆字延世,济南东平人。”(5)《晋书》卷九一《儒林传》,第2349页。此“东平”误,应为“东平陵”。

据《晋书·地理志》,济南、东平皆为郡国名,济南郡属青州,东平国属兖州。三国两晋时期,无东平县。《晋书·地理志》济南郡条后有脱文,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一九《晋书》“济南郡”条有详考。《左传》庄公十年《经》载,“冬十月,齐师灭谭”;杜预注“谭国在济南平陵县西南”(6)〔战国〕 左丘明撰,〔晋〕 杜预集解: 《春秋左传集解》卷三“庄公十年”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49—150页。。钱大昕据杜注认为,《晋志》中济南郡脱平陵县(7)〔清〕 钱大昕著,方诗铭、周殿杰校点: 《廿二史考异 附: 三史拾遗、诸史拾遗》卷一九《晋书二》“济南郡”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41页。。然据《宋书·州郡志二》青州刺史济南太守条,“平陵令,汉旧县,至晋并曰东平陵”(8)《宋书》卷三六《州郡志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094页。。《魏书·地形志中》齐州济南郡条载,“平陵,二汉、晋属,曰东平陵,后改”(9)《魏书》卷一〇六中《地形志中》,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526页。。又《魏书·世祖纪下》载,太平真君七年(446年)二月,北魏侵刘宋,“高凉王那至济南东平陵,迁其民六千余家于河北”(10)《魏书》卷四下《世祖纪下》,第100页。;《陆俟传》亦载,“(陆俟)又与高凉王那渡河南,略地至济南东平陵,徙其民六千家于河北”(11)《魏书》卷四〇《陆俟传》,第902页。。可见,刘宋前期仍称东平陵县。《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六》齐州全节县条载,全节县,“本春秋谭国之地,齐灭之。汉以为东平陵县,属济南郡,宋省‘东’字”(12)〔唐〕 李吉甫撰,贺次君点校: 《元和郡县图志》卷一〇《河南道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77页。。又据《太平寰宇记·河南道一九》齐州历城县条,“东平陵县属济南郡,宋改为平陵县”(13)〔宋〕 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 《太平寰宇记》卷一九《河南道一九》,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86页。。据此,刘宋时改东平陵县为平陵县。故西晋时应仍称东平陵县,属济南郡。谭其骧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西晋时期青州”图,济南郡有东平陵县(14)谭其骧主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3册《三国·西晋时期》“西晋·青州、徐州” 图,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1996年印刷,第51—52页。。《刘兆传》称刘兆为“济南东平人”当误,应为“济南东平陵人”,脱“陵”字。

3. 《晋书》卷一〇一《刘元海载记》:“(刘元海)进据河东,攻寇蒲坂、平阳,皆陷之。元海遂入都蒲子。”(15)《晋书》卷一〇一《刘元海载记》,第2650页。此“蒲坂”误,应为“蒲子”。

据《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二年七月,“汉王渊寇平阳,太守宋抽弃郡走,河东太守路述战死;渊徙都蒲子”(16)《资治通鉴》卷八六“晋怀帝永嘉二年七月”条,第2737页。。这表明刘渊(字元海)“寇平阳”“都蒲子”是在永嘉二年。据《刘元海载记》,刘渊于西河郡离石起兵,随后占据西河郡。又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晋时期司州图”,蒲子县在平阳郡最北边,北与西河郡相邻;蒲坂县在河东郡西南,与西河郡相隔有平阳郡及河东郡数县(17)谭其骧主编: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3册《三国·西晋时期》“西晋·司州” 图,第35—36页。。刘渊据有西河郡后,南侵平阳郡,蒲子应首当其冲。而蒲坂在河东郡西南,是关中通往河东的要道。刘渊占据平阳郡后,才可能进攻此县。永嘉乱后,蒲坂为晋南阳王司马模所控制。又据《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七月,“南阳王模使牙门赵染戍蒲坂(胡注: 刘聪在平阳,欲窥关中;蒲坂,兵冲也),染求冯翊太守不得而怒,帅众降汉,汉主聪以染为平西将军”(18)《资治通鉴》卷八七“晋怀帝永嘉五年七月”条,第2767页。。《晋书·宗室传》亦载此事(19)《晋书》卷三七《宗室传》,第1098页。,与《资治通鉴》同。可见,匈奴汉国占据蒲坂是在永嘉五年,当时刘渊已死,刘聪在位。故永嘉二年,刘渊所占为蒲子;至永嘉五年,蒲坂才为刘聪攻占。《刘元海载记》所言“蒲坂”,应为“蒲子”,其下文随之而言“入都蒲子”,也表明此前占据的是蒲子,而非蒲坂。

4. 《晋书》卷一二〇《李流载记》: 西晋攻成汉,“前锋孙阜破德阳,获(李)特所置守将骞硕,太守任臧等退屯涪陵县”(20)《晋书》卷一二〇《李流载记》,第3030页。。此“涪陵县”误,应为“涪县”。

涪陵县在江水以南,当时距成汉李特所控制成都之东北地区尚远。此时,涪陵县为西晋控制,成汉任臧不可能退屯此地。据《晋书·地理志上》,梁州梓潼郡有涪城县。(21)《晋书》卷一四《地理志上》,第437页。又据胡运宏、胡阿祥《中华本〈晋书·地理志〉考异》,《晋志》中此“涪城县”应为“涪县”。(22)胡运宏、胡阿祥: 《中华本〈晋书·地理志〉考异》,徐少华主编: 《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下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3页。成汉李雄时,攻梓潼郡。《晋书·怀帝纪》载,永嘉五年正月,“李雄攻陷涪城,梓潼太守谯登遇害”(23)《晋书》卷五《怀帝纪》,第121—122页。。可见,涪城应为梓潼郡治所。此称“涪城”,如同魏郡治所邺县称“邺城”。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载,李特为晋军所杀,“李雄以李离为梓潼太守,众还赤祖,推流为大将军大都督”,晋军来攻,“前锋建平太守孙阜,破特德阳守将蹇硕,太守任臧径至涪”(24)〔晋〕 常璩著,任乃强校注: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卷八《大同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463—464页。。可见,《华阳国志》的记载不同于《李流载记》,为“涪”,而非“涪陵”。《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年)二月载此事,其文为“任臧退屯涪陵”(25)《资治通鉴》卷八五“晋惠帝太安二年二月”条,第2678页。。胡三省于“涪陵”下注曰:“此涪陵,乃汉广汉郡之涪县,晋梓潼郡之涪城县,非涪陵郡之涪陵。广汉、梓潼之涪,今绵州,今人犹谓绵州为涪陵,涪陵郡之涪陵,则今涪州涪陵县也。”以“绵州为涪陵”之说,仅见胡注,不可取。(26)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涪县,“西汉置,治今四川绵阳市东”;涪陵县,“(1) 西汉置,治今四川彭水县”,“(2) 隋开皇十三年改汉平县置,治今四川涪陵市”;涪陵郡,“(1) 东汉建安末刘备改巴东属国置。治涪陵县(今彭水县),属益州”,“(2) 隋大业初改涪州置。治石镜(今合川市)”(现为合川区),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852—853页。据此,隋代前后,涪陵地理位置不同,但未有在绵州(今绵阳市)之说。胡三省以元代“绵州为涪陵”之说来强解西晋涪县之地为涪陵,不可取。据上所考,《李流载记》所载“涪陵县”当误,应从东晋常璩《华阳国志》的记载,为“涪县”。

5. 《晋书》卷一二五《乞伏乾归载记》: 西秦击仇池杨定,“斩定及首虏万七千级。于是尽有陇西、巴西之地”(27)《晋书》卷一二五《乞伏乾归载记》,第3117页。。此“陇西、巴西”误,应为“陇西已西”。

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于此点校为“于是尽有陇西、巴西之地”。似乎西秦有巴西郡。然巴西郡远在巴蜀梁州,西秦从未染指巴蜀之地。淝水之战后,北方大乱,鲜卑乞伏氏据有苑川(在今甘肃宛川河流域)附近之地,破仇池后,西秦扩张至陇坻以西地区。故史书言尽有陇西以西之地,而《晋书》误将“已西”写为“巴西”。检《晋书》可知,“以东”“以西”“以南”“以北”的“以”字,《晋书》皆书为“已”字。故此处“巴西”应是“已西”之误。又《晋书·石勒载记下》载,石勒攻段匹?兒$,匹?兒$降,“于是冀、并、幽州、辽西巴西诸屯结皆陷于勒”(28)《晋书》卷一〇五《石勒载记下》,第2738页。。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于此出“校勘记”曰:“‘巴西’远不相及,‘巴’当是‘已’之讹,今不标。”《晋书》点校者于《石勒载记下》看出了“巴西”之误,却在《乞伏乾归载记》没能辨正。

《晋书》中的地名讹误,除以上几则需要考辨外,尚发现以下两条于此指正。《晋书》卷一〇五《石勒载记下》:“石生攻刘曜河内太守尹平于新安,斩之。”(29)《晋书》卷一〇五《石勒载记下》,第2741页。此“河内”误,应为“河南”。《晋书》卷一〇六《石季龙载记上》:“宁远刘宁攻武都狄道,陷之。”(30)《晋书》卷一〇六《石季龙载记上》,第2773页。此“武都”误,应为“武始”。

猜你喜欢
晋书东平永嘉
闻鸡起舞
父辈们
产前尿动力学改变及其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及尿失禁相关性研究
垦荒
嵇绍重礼
闻鸡起舞
铁 匠
“深入浅出”,以题载法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a in China and God in Western Countries
枕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