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
(招远市农业农村局 山东烟台 265400)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民的收入渠道日益变得宽泛起来。摒除了以往只能依靠土地收入的单一收入模式,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与农民增收意识的觉醒下,畜牧养殖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农村经济体系中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农民投入增收的主要渠道。畜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民的收入增加及农村产业升级的优势。与之伴随的,还有畜牧养殖产业中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问题。这些问题也逐渐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急需在大力发展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同时,提高觉悟,紧跟时代要求和国家长期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确理论为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结合国家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按照“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以治理畜牧业污染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构建畜牧业污染规范有效处置的长效机制为目标,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规范化养殖、制度化监管,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确保畜牧业和社会、生态环境平衡可持续发展。国家已经颁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自2014 年1 月1 日起施行。从国家层面已经非常重视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与防控,养殖从业者应当响应国家要求,充分利用优势的经验及技术,争取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发展。
我国目前畜牧产业已经占据了农业产值的30%左右,截至目前,我国的猪肉、鸭、鸡和其他禽类的存栏量已经占据了世界整体存栏量的50%以上。这一数据也在逐年增长。与此相应的是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也日益扩大,从2003 年至今,畜牧养殖业主体的三个主要组合部分:散养户养殖、规模养殖和商业养殖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发生变化。散养户养殖从2003 年的占整体的85%到目前降低到约50%左右,而规模养殖从十几年前的10%左右已经增长到30%左右。商业养殖也从5%逐渐发展到占比20%左右。从养殖业主体的变化中可以发现,我国的畜牧养殖业规模性和专业性不断的增加。但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所引发的污染物制造与排放量也逐步加大[1]。
牲畜的粪便排放污染是我国畜牧养殖业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的牲畜粪便排放量已接近30 亿t,而牲畜粪便产生的化学需氧量(COD)已达900 万t 左右,占全国化学需氧量的31%。而氮磷污染排放量分别接近70 万t/年和12万t/年,分别占全国总的氮磷污染排放量的15%和26%,牲畜粪便带来的污染状况日趋严重。
无论是农村散养户还是成规模化的养殖场,在处理牲畜粪便的过程中,更多采用的是无处理或者做简单处理就将牲畜排泄物直接排放到农村的河流和水源中,多数没有做到雨污分流,少雨季节粪污污染不重,溢出少量,一旦雨季来临,雨水冲走粪污流向地势低洼区域,或者汇集于河流,这种未经处理的牲畜粪便极易对水源产生严重的污染,导致水体发黑变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出现,威胁人畜的饮用和物种的生存。个别地区养殖户素质低下,不注重环境保护,病死畜禽乱扔乱放,有的直接扔入河流,顺着江河漂到下流,被媒体报道,社会影响极坏[2]。
未经处理的牲畜排泄物及牲畜死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在微生物的分解下生成甲胺、硫胺等有毒有害气体。这种气体进入到空气中,被人畜呼吸之后会引起不适,严重时能引起各类呼吸疾病的出现,同时对村居环境质量影响巨大,有些地区甚至引起邻里矛盾,对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形成拦路虎,而其中有些有害菌毒严重时甚至会成为大型传染病的传染源。
一些散养户和部分养殖场在处理牲畜排泄物和死尸时,会选择简单粗暴的将其填埋在农田中。这种未经处理的天然填埋方式极易引起农田土地被寄生虫及微生物污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贫瘠生产量下降。长期的超限农田排污也剧烈改变土壤酸碱度,氮含量严重超标,农作物生长困难,降低农田利用率,减少粮食产量,实际以牺牲种植业来发展养殖业,既不合理,也不符合国家新农业新农村和谐健康发展的方向。
现代农村畜牧养殖业污染排放量难以控制的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养殖基地的建设过于粗放,没有在生态环保的基础上进行养殖基地的整体规划,导致资源浪费严重,污染排放加剧的问题。基于此种状况,建立现代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的养殖基地是处理污染问题的首要选择[3]。要建立生态环保的养殖基地,首先要注意基地的选址问题,遵循远离饮用水源,远离农田作物的准则。其次也要合理规划,科学建设,基本的粪污收集设施要齐全,比如雨污分流,符合标准的储粪场、污水池,当然更要有科学的处理方法和先进的生产设备,能尽量在污染处理的源头来减少污染物,遏制污染物的无序排放,做到处理达标而无污染产生。
要采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优化对牲畜排泄物的生产环节处理水平。可以采用堆肥和建立沼气池的处理方式,将粪便排泄物进行集中收集发酵,避免其中产生的微生物细菌进一步的扩散,而由此产生的肥料及沼气还可以二次利用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处理牲畜粪便的过程中,还要注重采用干湿分离的技术,将粪尿分开,减少处理的技术难度。
我国目前的畜牧养殖产业的生产过程主要依旧以人力操作和养殖为主,现代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较少,这在某种意义上不仅加大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同时人力也无法从根源上减少与避免污染物的排放。因此,要提高现代机械设备在生产养殖过程中的利用率。包括采用饲料搅拌机进行牲畜的饲料自动调配与搅拌传输,使用定时自动投料设施,不仅可以减少人工调配过程中对饲料的浪费,同时可以调配出科学有害物含量小的牲畜饲料,从源头上减少牲畜排泄物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采用牲畜粪便清理车运输车等机械化设备,履带式自动粪便运输设施在牲畜粪便清理运输过程中避免分散清理,无法干净清理的问题,还可节省人力物力,加快生产效率,能够更好的完成牲畜粪便的有效收集与处理[4]。
利用高科技的物理、化学技术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进行分离处理,将其中的有害物质尽量分离消除,使得排放的生产污水最大化的达到环保标准。这其中最主要的是采用化粪池厌氧消化处理方式的技术。这种技术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集中排放到化粪池中,采用发酵的模式利用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发酵,从而降解污水中富含的各种有害物质。通过化粪池厌氧消化方式处理的污水,处理后水质中的固体物质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COD的去除率也可以达到50%以上,是一种效率极高且功能强大的新型污水处理方式。
在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要加大费用投入,引进更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全程无缝监控养殖场畜禽养殖状态,粪污产生情况,污水粪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留积压。畜禽圈舍安装空气检测系统,及时检测圈舍空气质量,尤其氨气含量标准,遇到超标及时报警,及时安排处理畜禽粪污,大型养殖场可以配备无人机巡视机制,省时省力,还能代替人力及时到达困难区域,进行检查观测,发现污水粪污有外溢等现象及时处理[5]。
农业是立国之本,畜牧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肉制品已成为国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发展养殖业是能够帮助农民增收和实现农村产业升级的重要农业生产方式之一。在我国农村畜牧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关注其经济效益无疑是重点。但隐藏在经济效益背后的污染问题治理确实关乎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长久性问题。怎样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重视和治理养殖业造成的粪污对环境的损害成为当前养殖业关注点。因此,建立生态环保的现代养殖基地,采用高科技的机械设备辅助养殖生产过程,利用新技术解决污水处理及粪便排放各种问题。做到发展与环保并重,有效的避免农村养殖业中出现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农田设施污染等问题是目前需要去重视和投入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