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蒙古族“盅碗舞”改革和传承研究

2020-11-30 05:09:04赵晓莹大连大学音乐学院
侨园 2020年9期
关键词:酒盅舞姿蒙古族

文 赵晓莹(大连大学音乐学院)

“盅碗舞”属于传统民间舞蹈,是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自发创造的,它源于草原牧民的生活,经过加工而成为一种精彩的艺术形式。当前,这一艺术瑰宝,作为蒙古族舞蹈的一部分已经走进人们的视野,本文主要就“盅碗舞”在新时代的改革和传承进行论述。

一、“盅碗舞”的传承

(一)注重舞蹈技巧的传承

蒙古族“盅碗舞”的传承是从简单易学的动作入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将思路引向深入,养成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练习的思维方式,同时抓住构成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记忆库”,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盅碗舞”还可以进行递进式传承。首先,传授打盅子的方法,可跪坐练习,重点体会不同的击盅方式;然后再进行站立流动式击盅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合理支配和运用酒盅,击打出美妙的节奏。通过训练让练习者明白,无论在静止状态下,还是在移动过程中,酒盅与舞姿的配合要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酒盅舞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次,对“顶碗舞”的传承,先进行原地顶碗练习,当熟练掌握平衡性后,再进行流动式顶碗练习。要达到在配合步伐之后,还能保持碗在头顶的稳定性,则需要反复练习,只有在熟练后才可以搭配各种舞姿动作,展现“顶碗舞”的高难度技术。最后,再将“击盅”和“顶碗”结合起来练习,二者的融合,才是蒙古族舞蹈最精彩的展示。优美的“盅碗舞”不仅体现在动作难度上,也表现在情感传达上。所以,学会“盅碗舞”将大大提升对蒙古族舞蹈的理解和掌握。

(二)采用二三五模式进行传承

“二”是指两次回顾。第一次回顾是在上课伊始,师生共同回顾之前所学的专业内容;第二次回顾是在下课前,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三”是指练习的三个步骤:第一是元素练习;第二是短句练习;第三是舞句练习。“五”是指传承中的五个环节:讲解、示范、练习、纠正和再练习。这种传承模式对“盅碗舞”的训练起着积极作用。

(三)丰富传统舞蹈的单一性

传统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特定风格和模式,这使得各种新的生活、新的情感表达与典型形象的创造受到束缚。所以,在传承中,以不改变其主体风格和“盅碗舞”特定的审美心态前提下,借助现代、先进的传承理念,在动作结构上改变其固定的单一性,打破传统的动作连接逻辑,开发多方面、多角度的动作变化,让传统舞蹈的动作元素和动机不再单一和重复。而是通过空间、幅度和力度的多变性,使舞蹈更加丰富多彩。在舞蹈画面的运行方向、调度线条以及造型定位上,也可选择不对称性、自由性、出乎意料的变化性和新奇感,打破原有民间舞的单一规律性,加强视觉艺术魅力,使“盅碗舞”更加绚丽多姿。

二、“盅碗舞”在传承中的应用

(一)肢体的解放

在蒙古族舞蹈中最能展现民族特点的动作是肩、臂和腕的训练。要将动作练就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就要从最基础做起。只有多加练习,才能使基础动作达到一定水平,这样才可以头顶瓷碗,手拿酒盅,进行下一步更高难的训练。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卸掉道具徒手而舞,就会发现肢体比以往灵活很多,不再像起初跳舞时僵硬和自然,反而会使肢体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同时还能找到蒙古族舞蹈粗犷豪放、端庄典雅的风格特点。所以,学习蒙古族舞蹈动作要尊重规律、尊重要领、不能心急,只有经过艰苦训练才能练就一身真正的本领。

(二)气质与风格的展现

每个民族舞蹈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蓝天碧草下,草原生活铸就了他勇敢、热情、豪爽的“天之骄子”气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住这种气质。所以,当学生头顶瓷碗,手拿酒盅而舞时,应该充分展现出热情、奔放、洒脱、豪爽的气质。而这种“气质”的来源,首先要准确把握蒙古族舞蹈中典型的动态形象,例如马、鹰、大雁的习性、气质以及神韵,因为蒙古族人民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并且将它们视为吉祥、理想和生命的象征。所以,学习者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才能展示出其宽阔的胸怀和坦荡的性格。另外,在进行肢体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视觉效果的体现,将情感的表达用眼神传递出来,并与舞姿和步伐完美结合,时而远眺、时而前俯、时而后仰,表情中既有明朗豁达,又有刚强坚毅,才能体现出“盅碗舞”独特的风格与气质。

(三)节奏性把握

在蒙古族舞蹈中,节奏的表现是舞蹈力度和情感的传达。如果说肢体训练是形态意义上的基础,把握气质是内在情感的补充,那么对节奏的处理,则是对二者总体表演水平的升华。因此,这是处理“盅碗舞”节奏至关重要的节点,也是突出“盅碗舞”情感表现的基础。所以,学生在掌握了“盅碗舞”的基本动作之后,就要学会恰到好处的运用节奏。

在表演“盅碗舞”时,经常会出现头顶碗连续旋转,然后紧接着一个稳定而止的舞姿造型。在旋转时动作带有一定的力量,让舞蹈具有视觉上的冲击。而当完成平稳的舞姿亮相时,则展现出充满稳定性的气息。这样的表演,不仅能完美突出个性节奏和独特的造型,更会加强演员对情感色彩的表达。所以说,节奏的快慢、强弱都可以自然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如“酒盅舞”快速击打,表现激动的情绪;缓慢击打,则表达抒情的感情。因此,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要强调节奏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这不仅能表达不同的情感,还能把每个动作按照情感的意蕴,有机地组织起来,增添舞蹈动作的艺术魅力。

“盅碗舞”早期被蒙古封建宫廷所用,成为王公贵族饮宴助兴的舞蹈形式。解放后,经过文艺工作者的加工整理,形成了具有一定价值的民间“盅碗舞”。它是蒙古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之一,需要舞者头顶几个相叠加的瓷碗,双手各持两个酒盅,不仅击打出美妙的声音,还要保持头顶碗的平稳不动。舞至高潮时,还会配合快速的旋转和板腰等高难度动作,以此来展现“盅碗舞”的高超技艺。艺术源于生活更源于民间,民众对舞蹈的喜爱给舞蹈注入了活力,在这个人人都可以跳舞的时代,提高对“盅碗舞”的了解,有利于传承和创新民族舞蹈。因此,要提高对舞蹈教育的认识,政府、学校应加强对舞蹈艺术的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舞蹈普及活动,使艺术教育深入人心。

研究“盅碗舞”不仅是传承和创新的需要,更是对“盅碗舞”艺术普及的必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蒙古族“盅碗舞”在新时代的改革和传承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这将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酒盅舞姿蒙古族
翡翠酒盅
飞翔
金山(2023年4期)2023-05-28 02:16:11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46
梦幻舞姿
舞姿翩跹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16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舞姿
学生天地(2017年1期)2017-05-17 05:48:14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雪夜
幼儿园(2015年23期)2016-01-06 08: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