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的设想

2020-11-30 04:23梅兴无
湘潮(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峡工程汉江暴雨

★梅兴无

1953年初,中央决定在6月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掌握制定相关战略和政策的第一手资料,毛泽东决定沿长江对武汉至南京段进行考察,沿途听取相关负责人的汇报和建议。在确定这次考察的行程时,毛泽东明确指示:“走水路,坐军舰去。”毛泽东的这一决定,既视察了海军,又重点考察了长江水利工作,擘画出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的蓝图。

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在罗瑞卿、杨尚昆等陪同下,来到武汉江汉关四号码头,登上了“长江”舰。随后,“长江”舰在“洛阳”舰护航下,缓缓驶离码头,向着长江下游驶去。

在登舰去南京之前,毛泽东专门“点将”林一山随行。林一山20世纪30年代就读于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后投笔从戎参加革命,曾担任过中共辽南省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接管了南京国民政府水利部和扬子江水利委员会的工作,是党内一位不可多得的精通水利工作的专家型领导干部。

2月19日中午,毛泽东看望“长江”舰官兵后,回到卧舱。他顾不上休息,派人把林一山找来。林带上一本《申报》出版的地图,匆匆来到军舰二楼毛泽东的卧舱。

毛泽东亲切地和林一山握手,当发现林一山右手上有疤痕,便关切地问他:“你的手是打仗受的伤吧?”林一山答:“是。跟日本人作战受的伤。”1938年2月,在山东牟平雷神庙一次激战中,林一山的右手腕部被日本侵略者的子弹击中,几乎被打断。

毛泽东又问:“你打过几次仗?”林一山答:“较大战斗不超过十次。小规模的游击战可能有一二十次。”毛泽东点头说:“好!打一打仗有好处,可以减少主观主义。”

林一山把地图放在桌上。毛泽东指着地图问:“你这是从哪儿弄来的?”林一山答:“是在东北打汉奸时弄到的。”毛泽东说:“这本地图不错。早年我路过湘南时,也弄到了一本。以后打仗行军还时常用它。长征中它给我帮了不少忙。”

这时,林一山把地图展开。毛泽东拿起红铅笔,笔尖在地图上徐徐移动,回头对林一山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这件事你想过没有?研究过没有?”林一山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毛泽东手中的红铅笔已经移到了西北高原上的腊子口,接着又移向白龙江、西汉水,继续问:“在嘉陵江的上游,白龙江和西汉水,向北引水行不行?”

林一山回答:“从这两条江向北引水不行。”他详细向毛泽东说明了理由。毛泽东手中的红铅笔掠过巴山蜀水,指着汉江问道:“引汉水行不行?”林一山答:“有可能。因为汉江和渭河、黄河平行,中间只有秦岭、伏牛山之隔。它自西而东,越到下游,地势越低,水量越大。这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兴建引水工程,让汉江通过黄河引向华北。”

毛泽东的目光从地图上移开,凝望着窗外的滔滔江水,问林一山研究这个事没有。林一山答没有。毛泽东指示他立即组织勘察研究,一有成果就给他写信。毛泽东手中的红铅笔顺着地图上汉江的蓝色曲线,在汉中盆地、武当山区迅疾移动,在均县画了一个圈,问林一山:“这个地方行不行?这些地方怎么样?”林一山答:“这些地方都有可能。关键是要在这些地区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地点。”毛泽东画圈的均县,就是今天的丹江口。后来,在这里建成的丹江口水利枢纽,成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

傍晚,军舰到达湖北黄石江面,毛泽东提出要上岸去看看。负责保卫的同志说,去黄石连马路都没有,很不方便。毛泽东坚持说:“路不好,我骑毛驴去。”晚上7点左右,在中共黄石市委书记杨殿奎等陪同下,毛泽东到华中钢铁公司视察了炼钢车间,并同炼钢工人交谈。两个小时后,毛泽东一行返舰,继续夜航。

20日凌晨,“长江”舰靠上了江西九江码头。上午,毛泽东在舰上听取九江地委负责人的汇报后,又登岸视察九江市区,沿着滨江路一直走到甘棠湖,远眺匡庐,称赞九江“得天独厚,很有前途”。

回到舰上,毛泽东又召见了林一山。站在甲板上,毛泽东望着滚滚长江说:“要驯服这条大江,一定要认真研究。长江的水文资料,你们研究得怎样?”林一山汇报说:“我们已经组织了一支力量,整理编辑了长江历年的水文资料,这些资料页以万计、重以吨计。但由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打了多年的内战,干支流各站水文记录,时有残缺,互有矛盾。因此,在整编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方法,辨别真伪,用水文整编的方法,做些延伸或插补。”

毛泽东又询问了长江水灾的成因,长江流域的气象特点和暴雨区的分布情况。林一山一一作答,并着重汇报了位于湘赣南部的南岭暴雨区,位于四川盆地周边的四川暴雨区。林一山介绍说,前者是在4月至6月间首先降雨,赣江水系和湘、资、沅、澧水系开始涨水。随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继续向大陆腹地深入,7月至9月,暴雨出现于四川盆地。这两个洪峰正好错开。如果南水延后,川水早到,两峰相遇,往往极易造成严重的洪水灾害。这是长江流域普遍降雨的特点。还有一种是集中性的暴雨,因暴雨强度太大,会形成罕见的特大洪水,例如1860年、1870年和1935年。根据资料记载,1935年7月1日开始的一次暴雨,中心在湖北五峰,一次降雨量就达1500毫米,汉江、澧水、清江发生特大洪水,造成一夜之间汉江中下游淹死8万人、澧水下游淹死3.5万人的惨剧。川西因地形的关系,每年的降雨总量都可达到2000余毫米,所以就有了“川西天漏”的说法。

毛泽东感慨道:“这真了不得!”他转过身问罗瑞卿:“罗长子,你有多高啊?”罗瑞卿答:“有一米八几。”毛泽东忧心忡忡地说:“这雨真能下啊!有的地方暴雨积起来,比你罗长子还高!”接着,他询问了有关气象水文和洪水成因等问题,问得十分细致、深入。

2月20日晚9点左右,正月里的安庆,岸边一只只孔明灯冉冉升空,好像闪烁的星星。毛泽东登岸同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谈话,调研长江防洪、南水北调、北煤南运问题。

2月21日上午,毛泽东回到“长江”舰上,听取林一山的第三次汇报。这次,毛泽东把话题转入了长江防洪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这个更大的题目上来。

林一山展开了《长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草图》,汇报了长江防洪的初步设想:我们计划,在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上,逐步兴建一系列梯级水库,拦洪蓄水,综合利用,从根本上解除洪水的威胁,同时开发水电,改善航道,发展灌溉,最大限度进行综合利用。

毛泽东凝视着规划草图,目光从青藏高原的长江源、昆仑、金沙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长江口扫过,这一片区域纵横万里。他低头沉思片刻后,将目光移向群峰竞立的三峡,左手叉腰,右手在图上画了一个圈,问:“修这许多水库,都加起来,你看能不能抵上一个三峡水库呢?”

林一山肯定地回答:“这些水库都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

毛泽东指着三峡口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就先修那个三峡水库,怎么样?”

林一山兴奋地说:“我们很希望能修三峡大坝,可现在还不敢这样想。”

毛泽东笑了:“都加起来,还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你不是也这样说了嘛!”

林一山向毛泽东汇报了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的大坝专家萨凡奇博士提出过的一项开发三峡的计划。毛泽东关切地询问了三峡工程的造价,林一山回答说约需13亿美金。毛泽东向罗瑞卿问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自己算了一下,又问工程要多少年完成。林一山一一回答。

毛泽东凝望着军舰前进的方向,说:“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提到建三峡工程一事。我的老对手蒋介石请美国人帮助建三峡,只是他没有真心想建三峡,他的全部心思花在怎么吃掉我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上面了。所以,他是注定搞不成的。”

毛泽东虽然认为三峡工程对根除长江水患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但当时只是提出三峡工程的构想,还没有立即实施的意图。他让林一山回去后好好研究三峡工程,并且特别嘱咐他对外不要讲,如果有了成果要首先向他报告。

这样,世界级的伟大工程——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的设想,在“长江”舰上初步形成了。

猜你喜欢
三峡工程汉江暴雨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渔舟唱晚
三峡工程高清影像公布 等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暴雨突袭
暴雨袭击
汉江
猛兽的委屈
渡汉江
规模第一的水利工程